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25 18:45:16
(原标题:假期“钱生钱”:按日型理财、通知存款、国债逆回购操作攻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余纪昕
国庆中秋长假即将到来,节前仅剩最后几个交易日,你的“钱生钱”计划准备好了吗?
根据沪深交易所安排,A股市场将于10月1日(星期三)至10月8日(星期三)休市,10月9日(星期四)起照常开市。此外,9月28日(星期日)和10月11日(星期六)为周末休市。
某国有大行支行客户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针对假期理财计划,建议可选择以下方式:首先,可以考虑按日计息理财产品,需在9月29日前买入,30日确认持有,即可享受整个国庆假期的收益;其次,通知存款,即一种提前约定支取时间的存款方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保本稳健,7天期利率约0.65%,明显高于活期存款,可设置为10月9日到期取出;如果已有股票证券账户,还可以参与国债逆回购,获取假期收益。
不过他也提醒,按日型产品虽然灵活,但收益率普遍不高,约在1.5%-1.6%左右。“时间短的话选择相对不多,但总比放在活期账户里要好。”
近期,多家券商和基金公司密集推出假期理财“保姆级”攻略。面对8天长假,投资者可根据自身风险偏好与资金使用需求,灵活配置产品、把握投资时机,制定相应理财策略;记者也对假期主流理财方式作了系统梳理。
据了解,国债逆回购形式近似短期贷款,投资者通过国债回购市场借出资金获得固定利息,借款方以国债为抵押获得资金,到期还本付息。该产品安全性高、风险较低,与货币基金接近,适合管理股票账户闲置资金。
作为闲置资金管理神器,国债逆回购的计息机制仍对投资者具有可观的吸引力。尤其在国庆中秋长假期间,通过节前特定时点进行操作,可充分利用其T+0清算、T+1交收的制度特点,实现“钱生钱”不间断,轻松享受长假期间多日计息的收益加成,从而帮助投资者实现利息收益的最大化。
对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综合梳理发现,节前操作时机尤为关键:9月25日(今日)操作7天期逆回购可享14天利息;9月26日(周五)操作4天期和7天期分别可享10天和11天利息;9月29日(下周一)操作1天期、2天期、3天期、4天期或7天期品种均可享受假期利息,其中1天期逆回购可享9天利息,资金于9月30日可用,10月9日可取。
需要特别留心的是,9月30日作为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此时参与逆回购无法享受假期收益,资金实际占款天数仅为7天却只能获得1天利息,故对投资者来说性价比可谓“大打折扣”。
收益率及资金价格方面,在资金利率普遍处于低位、流动性宽裕的环境中,面临“资产荒”背景下优质安全的高收益资产稀缺,逆回购仍具备配置价值。
目前资金面延续宽松,中国人民银行于9月25日(周四)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6000亿元1年期MLF操作,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与本周前两个交易日的小幅净回笼相比,央行当日通过净投放推动资金面转向宽松,国债逆回购各期限利率较前一交易日整体下降。截至9月25日下午发稿,上交所GC001加权平均利率报1.5730%,当日下跌11.51bp;GC002报1.5620%,下跌14.33个bp;GC003报1.6038%,下跌11.62个bp;GC004报1.6270%,下跌9.15bp。深交所R-001报1.5560%,下跌10.90bp;R-002报1.5970%,下跌11.00bp;R-003报1.5990%,下跌11.80bp;R-004报1.6150%,下跌9.50bp。
整体来看,截至本周四,投资者当日进行逆回购操作仍可获取高于1.55%的收益率。国债逆回购品种收益率普遍小幅下行,整体市场走势虽较为平淡,但对稳健理财需求者而言仍是优选。国债逆回购的收益率跟市场资金的供给和需求高度相关:市场越需要钱,资金面越紧张,价格往往急剧飙升。尤其是在节前、季末、税期资金面紧张的时候,逆回购的年化收益率越高。
因而,机构出于“持券过节”的需求、对账户平头寸、保障跨季资金平稳的需要,资金行情容易在跨季和假期前最后一交易日收盘最后时段出现一轮“跳涨”。
值得关注的是,除传统的逆回购出借资金外,还可搭配其他理财方式提升假期收益。
比如,招银理财在公众号推荐,国庆提前配置现金理财和短债理财,以实现“人闲钱不闲,财富不停转”。东方证券则对假日理财组合拳作推荐:国债逆回购+场内流动性理财,一份本金,两份投资。第一步:9月29日15:30前买入9月30日资金可用的国债逆回购。第二步:9月30日15:00前买入T+0类ETF,享假期票息收益。
理财产品仍可购买,不过,多家基金公司正对包括货币型、同业存单型和债券型在内的固定收益类基金产品实行节前限购。
21世纪经济报道注意到,国庆长假前,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限购公告。临近假期,多家基金公司陆续宣布,对旗下货币基金、中短债基金、同业存单指数基金等低风险产品暂停申购或限制申购,并明确将在节后恢复相关业务。
记者据ifind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5日(周四)发稿时当日有28只固收类基金发布限购公告,24日有31只、23日有4只、22日有10只;本轮限购自15日启动以来,截至发稿,节前累计已有75只固收类基金实施国庆节前限购。
资料来源:iFind
比如,浦银安盛基金9月25日发布关于浦银安盛中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于2025年国庆节假期前暂停通过部分销售机构的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的公告。内容显示,“浦银中短债A”和“浦银中短债C”自9月29日暂停通过部分销售机构的申购、转换转入及定期定额投资业务,原因说明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加强基金投资运作的稳定性。
同在25日发稿当天,万家基金发布公告表示,“万家中证同业存单 AAA 指数7天持有期”自2025年9月29日至2025年10月8日暂停直销渠道和代销渠道(除蚂蚁基金外)的申购业务。原因说明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并呼吁敬请投资者及早做好交易安排,避免因交易跨越假期带来不便。
业内普遍认为,货币基金在节前“闭门谢客”已成惯例,传达出产品管理人对市场流动性风险的防控意识。假期前后资金集中进出,易引发规模剧烈波动,影响存量持有人收益及产品运作稳定。尽管当前货币政策宽松,但在收益率下行影响下,货币基金吸引力已不如以往。但与股基、债基等不同,货基在节假日仍享收益,且收益率通常高于一年期定存,因此常吸引大额短期资金套利。暂停申购是为避免原持有人收益被摊薄。
与此同时,债券型基金尤其是短债基金近期市场表现受到关注。机构投资者正密切关切9月5日证监会发布的《基金费用新规》对债基赎回费率的影响。新规鼓励长期持有,调整了不同期限赎回费率,导致依赖短债基金进行流动性管理和频繁申赎的机构资金收益下降,波段操作性价比也大幅降低。若公募费率新规正式实施,委外业务交易成本将明显上升,短债基金的收益水平与机构流动性需求间匹配难度加大,整体性价比有所降低。
并且记者注意到,9月以来,市场处于机构行为调整期、行情单日涨跌幅度较大,尤其短债基金不再如以往同期“稳健”,因此投资者还需做好波动应对准备,合理匹配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并及时调整投资策略。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