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
2025-07-05 07:06:54
(原标题:写在光伏行业极度低迷的时刻)
光伏行业,从昔日双碳狂欢到如今一地鸡毛,得到了党报的深度关注,为此党中央高层专题研究光伏等产业反内卷式不正当竞争问题。
光伏,曾经走过一轮一轮的周期,本应属正常规律,从供给不足,到供给错配,供需错配从2023年开始调整,到2024年供需差到了极限,2025年按理从一个周期从另一个周期的切换期,今年430和531的瞬间狂欢,产生逆向错配。进入6月,抢装期结束后的需求回落光伏行业进入死亡谷陷井中,也许今年七八月份光伏进入真正休克期,供需错配到了期限错配,行业进入超调的迷芒。
也许这个行业会出现逆转和变化,企业领袖们焦急与无奈,期望拯救力量出现,期望归期望,反思归反思,周期的力量是无力抵抗,老天让你灭亡,先必使你疯狂,谁曾经疯狂,谁先去灭亡。
01
先谈硅料。硅料是硅基时代火种,没有硅料就没有半导体芯片和光伏发电。有人曾说,人有多大胆,硅料有多大产,只有大干快上,产能就是竞争力。一场硅料扩产豪赌席卷中华大地,有条件上,没有条件通过招商引资也要上。这个全球近500万吨的产能,国内快近400万吨,有效的可以在产有300万吨,而实际只需100万吨,致密料价格从年初的65元/kg跌至39.5元/kg,跌幅近40%。即使操纵期货价,供需严重错配硅料环节,没有政策重大干预,调整是必然的,那该怎么办?
有人说,硅料企业正在自律限产,后面进一步限产,限产至硅料价格至60元/㎏。这是好主意,难道大家都想到一起?不一定,商业从来是丛林法则,有硅料厂在想:你死了我才可以活,当年你如何对待别人,我同样对待你,我没有负债我可以耗几年,你能耗几年?因此即使政府和协会出台减产措施,对于自律减产厂家心态各异,步调是否一致仍存疑虑。
有人说,设立国家并购大基金,成立联合体。这固然是好主意,但问题是,并购基金谁出钱?如何盈利?如何退出?亏损怎么办?有这么大的好事,过去你们疯狂,是否又让国家来买单?笔者认为,即使行业整合,出台供给侧政策,总会有人付出代价。我们期待出台一个圆满的方案。
有人说,硅料企业各有千秋,市场规律自然出清才是王道。需要指出是,硅料企业中,大全能源的负债率只有8%,东方新希望无债经营,红狮集团(亚硅)也是无债经营,新特能源大股东是特变电工,帐上资金相对充足,协鑫集团主流是颗粒硅,成本低,周期低谷还在稳中有进。那么剩下的呢?我也不敢多说了。
硅料环节出清和整合是最难的,只有价值毁灭越严重,整合越容易,目前只是地方政府深度介入行业,反而更难,硅料作为光伏周期的标杆,理论上硅料企业不消灭几家,光伏新周期无法到来,我们慢慢看。
02
硅片在光伏产业链属中间夹心层,有点尴尬。如果说硅料属于大化工,水泥厂,那么硅片拉晶属于冶炼厂、钢铁厂,切片属于对钢材的精加工,高端制造。本轮周期中,硅片环节可能出清速度快一点。由于P型升级N型过程中,二、三线企业提前出清了很多,目前国内有效产能约有650-700GW,全球最多800GW,其中这个环节需求中,60%是210尺寸,40%是182尺寸,目前看,这个环节集中度正在提升,国内如果降至500GW,一旦周期逆转,供需有望实现平衡。
那么,这个环节会如何出清?之前大厂之间闹得最凶的是TCL中环和隆基,通过风雨考验,未来老大TCL中环180GW可以压缩产能不会太多,老二隆基专攻182的170GW产能也许淘汰不少。还有双良节能转型转产的可能,美科、京运通进入淘汰的边缘。唯有高景有望进入前三。
那么这个环节无忧了吗?完全不是,从进入N型时代后,硅片差异化决定电池组件的差异化。头部企业的沈浩平、李振国等行业技术专家,也许为新的技术叠代做准备。同时,可以预知,专利壁垒也许没有也许。在这个环节里,有一家不做硅片公司,从理论到量产、从设备到工艺的全方位突破,申请了不少核心专利。其首创的高阻低氧硅片是实现晶硅电池高转换效率的基础,推动了N型ABC电池技术的跃迁。这家公司未来50GW硅片会用谁的呢?它是谁我不说也许你也猜得到。通过专利构筑生态链能取得行业跃升。
这里为何中环还是有机会?不是亏损很大吗?你要知道,它的巨亏在短期决策失误,投资失败,随着去国企化改革,竞争力只会越来越强,但取决于公司组件业务和半导体业务如何安排。
硅片看两头受气,议价能力不强,随着集中度提升,差异化推进,生态系统建立,当春风绿江南岸时,硅片环节弹性不可小觑。
03
电池片和组件之前是两个独立的环节,未来这两个环节是光伏技术创新的主场,制造环节两者开始融合。电池组件端的产品属性、渠道属性相对强,有产品、有技术、有渠道的人,会优先受益。
目前电池组件会如何?其实说全球产能谁也说不准。我问了Deepseek后得到回复,N型电池成为主流,TOPCon占据主导地位,TOPCon产能截至2024年底,全球TOPCon电池产能已超过800GW,占N型电池市场的74%。预计到2025年底,TOPCon产能将进一步提升至988GW,占N型电池总产能的93.31%。
上述数字有点夸张,那么全球PERC尚有100GW,BC和HJT有100GW,总计估计会上1200GW左右。那组件产能目前看只多不少。
那后面怎么办呢?如果未来一年内市场再不反转,那么国内N型目前主流的TOPCon们,尤其是那些二、三线小朋友们会离开这个行业,今年上半年很多跨界的兄弟们开始休息了。现在的问题,上半年反向错配,如没有外力措施,会导致未来两个季度极度超调,短期休克,有可能连TOPCon大厂们面临严重危机。
有人说,TOPCon们有两条后路,一是加强研发,对原有产线改造和提升,提升转换率。这是好办法,问题是能不能降低单瓦成本,如果转换率提升了不能边际降本,那是失败的改造。二是可以改造BC,关键是有没有技术和资金问题。有专业人士认为,TOPCon技术线路中,对于LPCVD的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的TOPCon是可以改造的,对PECVD线路的暂时行不通,这种设备的厂家占了TOPCon产能的40%左右,问题是即使可以改造成BC,这些技术专利早已被领先厂家作了专利保护。有人在说TOPCon与钙钛矿做叠层行不行?我觉得短期可能行不通。
笔者认为,TOPCon们未来日子真的不太好过,对于无技术、无资金、无体系的TOPCon厂家来讲,不改等死,改了也许早死。
TOPCon产品和BC产品会并存,高品质的BC的渗透率会逐步提升,但TOPCon们要高端化、差异化,去大宗商品属性去抗御BC生态圈的蚕食。与此同时,那些技术同质化,海外市场销售比例低的TOPCon们真的考虑生存危机问题。
04
光伏产业未来会怎么样?笔者认为,经过这轮暴风雨袭击后,虽残痕遍地,后面依然会有彩虹和阳光。从供给不足到供需错配,是否会出现供需平衡?这是完全可能的。从全球来讲,太阳能行业发展空间依然高远,但行业总体上已从过去高速增长到未来中低速增长转变,我们只能从结构中寻找机会。
未来怎么做?要做要思考问题太多了。本人有以下观点:
(1)很多光伏老板曾叫嚣的“产能就是生产力,规模就是行业地位,扩张才是王道”的想法,可以休矣,以过去乡镇企业家的思考维度永远不会是未来光伏行业企业的样板。盲目扩产,重复建设,同质化发展,消耗国家大量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不仅巨额补贴国外,反而得到产能过剩和倾销的骂名,难道不该整治?总之,光伏从规模竞争已经成为制造、技术、产品、质量、渠道、服务等等硬实力竞争了,企业和投资者都要新思路应对。
(2)崇扬垂直一体化绝不是未来竞争力的标志,反而会成为企业发展的包袱。曾记得很多电新分析师朋友长期扬言一体化企业的竞争力,现在看何等可笑。在行业刚进导入期或供给平衡产业链价格平稳时,如果各个环节都优秀,这是可以的,除此之外,从管理、资金到与下游合作的关系复杂化,未来一体化的企业要构建有效商业模式,培育生态圈和价值链,难度远超专业化的公司,这轮周期调整中,从某些一体化公司面对资产贬值,经营面对困境可以窥斑见豹。
(3)建立高质量的商业生态已刻不容缓,未来继续同质化还是新型差异化?中国光伏企业为什么常常出现从差异化起步,同质化灭亡?从B型P型,从P型到N型,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轮TOPCon线路两年搞出1000GW的产能,红利期又如此之短,这种滑天下之大稽谁之过?是生产商无能还是设备商胡来?技术的壁垒和专利的保护,规则的遵守这些都怪谁?
(4)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差异化之母还是同质化之父?新技术新工艺新线路是新质生产力,推动行业进步标志,问题是照样带来内卷式恶性竞争。专利的保护墙,行业的生态圈,上下游利益平衡,商业模式创新,场景应用的特色,已经越来越重要了。我想说,新质生产力是治理内卷竞争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好环境好生态好秩序才是行业所追求的。当前中央正开始整治内卷式竞争,作为自律组织还是行业主管,如何引导支柱产业将是衡量行业水平的高低。
(5)把握正确的技术方向是未来成功的关键。目前大量光伏企业老板被专业线技术人员忽悠,走错技路线是要命的。居然有著名大学物理系高材生的老板频频出错。未来五年的重点就是把晶硅技术冲向顶峰。既然投资大量TOPCon,技术投入与收益性价比不高,还得维持资产不贬值。与此同时,应该大力开发BC技术,光子回收倍增技术,投大钱搞钙什么矿,岂非比笨?
(6)光伏科创属性正在强化,未来光伏已从低门槛走向高壁垒产业成为事实。随着技术的芯片化,制造智能化,标准硬约束的等门槛提高,后面行业的同质化和差异化并存,大宗商品属性与高端精品并存。其结果商业模式和应用场景是未来竞争主题,行业生态系统建设引起业界重视。商业模式的护城河才是技术创新的保障,场景应用春天才能催化需求的活力,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才有可能。
(7)从严整治虚假宣传和假冒伪劣应该期待。长期以来,由于内卷式竞争,光伏和汽车行业一样,虚假自吹、假冒伪劣、攻击对手是个常态。吹牛不打草稿,个别头部厂家整天胡吹瞎吹天,如某大厂不停把实验室数据当作量产数据忽悠大众,号称世界第一,这种川普式忽悠、虚假宣传、刻意夸大最终影响公司和行业声誉,误导投资者。与此同时,假冒伪劣、以次充好,违反招投标不正当低价竞争情况严重,甚至个别央企国企积极配合不良企业搞不正当竞争。行业协会和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督规范。
05
光伏投资要关注是什么?
确实,光伏进入严重超调,今年初逆向错配,需求进入短暂的休克期,这样出清也许会加速,目前正从一个周期向另一个周期演进中,毕竟需求是存在,TW级时代不用太久也到来。现在光伏股票就好比前两年的创新药,跌到没人理,现在创新药都飞天了。目前光伏跌无可跌,感觉光伏板块变成防守型属性反而增强了,上方空间巨大,就等行业爆发。一句话,从周期角度看,现在杀跌越猛,未来反弹越狠。
现在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本文仅从主产业链角度看股票投资相关发表一些不成熟看法。
(1)曾经的龙头不一定是未来的龙头,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光伏不是白酒,它的确定性就是变化快,创新能力带来发电量指标才是评判客户价值的灵魂,与茅五泸靠时间沉淀价值消费类公司是不同的。目前光伏龙头公司几乎都是全产业链一体化公司,沉没资产资产比例高,领导层惯性思维严重,转型调头反而慢,与时代要求不一定适应。光伏未来龙头必然是,产品叠代强,场景应用广,商业模式新。因此新的光伏龙头应该从产品力、市场力、组织力、品牌力、文化力这几个维角度去挖掘。
(2)未来光伏出现十倍股是必然的。由于长期由于同质化,时常会忽视其主要特征:
①困境反转型(甚至是亏损公司);
②卓越产品力,同行难复制,技术创新带来的护城河;
③光伏行业具有强周期性,目前处于新周期起点;
④处于复合高成长期。公司财务从瑕疵到优质。初期不宜过分纠结于财务;
⑤判断未来行业空间大。尽管增速减慢,多场景需求有增量,分布式市占率高类消费属性强。
据此看出,抛弃曾经的恩怨,正视环境变化,从主旋律、业绩拐点、创新引领、穿越周期等维度中发现十倍,没有光伏茅,只有光伏箭。
(3)科创属性是永恒的主题,未来20年应聚焦大科技投资。近年由中美竞争引发高科技竞争,从赛道上主要信息科技方面,如芯片半导体和人工智能。对于能源科技方面也应重视,储能中固态电池,光伏中BC技术属于新科技范畴。应当把握三大战略要素:战略制高点、技术引领性、生态链护城河。
①战略上制高点,谁是世界潮流,在太阳能晶硅最高技术(如BC基础上光子回收和倍增技术)、光伏与农业技术(粮食作物单产倍增)、核聚变未来各国争夺领域,需把握重要性原则。
②技术引领性,就是指世界一流的技术。技术必须领先,贝塔的前提。
③生态系统的护城河,是商业模式独特闭环,生态系统完善。
(4)未来光伏龙头公司会是谁?龙头可能易位,谁主沉浮,昔日龙头,唯有救星相助,才有稳固江山机会。在没有重大政策出台的条件下,餐桌上座次应该调整。
①有可能具备高弹性成长品种:爱旭股份、阿特斯、弘元绿能、晶澳科技、TCL中环、钧达股份、帝尔激光。
②未来餐桌上可能活跃的头部公司:大全能源、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横店东磁。其它还有很多。
以上标的仅是个人不成熟看法,不能作为投资的推荐。
(5)关注投资标的未来的风险点:
①头部一体化公司沉没资产的贬值计提问题及生态系统建立障碍;
②组件的渠道建设和商业模式损毁风险,尤其海外比例低的风险;
③交钥匙一体化设备公司自身知识产权侵权溢出风险;
④抄袭复制新技术带来专利侵权风险;
⑤一批组件公司跨界做储能的风险;
⑥违规不正当竞争的风险。
最后留下两句话体会当今光伏产业。一句是“十年风水轮流转,笑看苍天饶过谁,世道好轮回”,另一句是“苦读寒窗十年,可以春风得意马蹄金,一日看尽长安花。
雪球
2025-07-05
雪球
2025-07-05
雪球
2025-07-05
雪球
2025-07-04
雪球
2025-07-04
雪球
2025-07-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