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31 01:08:14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振邦智能(00302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智能控制器和新能源业务,提供集硬件、软件和系统为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智能家电、汽车电子、机器人、电动工具及新能源等领域,涵盖智能电器控制器、机器人及创新智能产品、电动工具、汽车电子电控产品、新能源整机及部件等。凭借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品质保障以及供应链等竞争优势,公司为国内外知名企业提供产品及服务。公司的主要业务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智能电器控制器:该业务是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产品线涵盖冰箱、空调等大型家电控制器以及咖啡机、电吹风等创新型生活电器控制器。随着技术升级,智能家电不仅追求更高的智能化水平(如AI自适应控制、边缘计算能力),还强调极致节能、超小型化设计以及模块化兼容性。公司依托先进的变频控制算法和相关核心技术,助力大家电能实现高效节能与稳定运行。创新型生活电器方面,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生活水平的提升、消费习惯的改变,该品类产品表现为智能化、健康化、个性化、节能环保和多功能化。公司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拓展技术边界,结合行业发展及创新趋势,满足产品多样化和高性能化的需求,集成多种传感器实现智能化功能,满足不同场景需求。汽车电子控制器:公司于2005年起涉足汽车电子领域,是国内较早进入该行业的智能控制方案提供商。早期,公司主要作为Tier2供应商,为全球高端车型提供车载冰箱、车载空调控制器等产品,积累了深厚的车规级电控技术经验。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公司积极拓展业务方向,主要作为Tier2供应商,目前已成功进入多家新能源知名车企的供应链体系,为其提供智能电控解决方案。
机器人及创新智能产品:在机器人及相关智能产品领域,公司凭借在智能控制、传感器集成、人机交互、机器学习、机器视觉及相关AI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持续推出创新产品,如清洁机器人、割草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控制器产品,部分产品性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近年来,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快速发展,公司结合市场洞察与客户需求,密切关注行业趋势,积极探索新技术并加速市场开拓,力争推出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同时,为拓宽产品边界,公司积极布局了IoT开发工具、温度探针、光模块读写器等整机产品,进一步丰富了产品线,推动更多智能化、高端化产品的应用落地,增强了在智能硬件和系统解决方案领域的综合实力。
电动工具:公司聚焦锂电化与智能化行业趋势,依托在锂电管理系统、智能控制技术等领域的长期积累,并通过智能算法优化,持续推出创新产品,为全球头部电动工具制造商及专业品牌商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及创新产品。产品覆盖户外园林、工业、家用等多元场景。随着电动工具向模块化、物联网方向发展,公司将持续加大无刷电机驱动、AIoT集成等前瞻技术研发,积极拓展新兴领域及新客户,助力业绩的增长。
新能源业务:基于公司战略布局与国家“双碳”政策导向,公司积极把握新能源技术变革与市场需求升级的双重机遇,全力打造公司第二增长曲线。依托在电力电子、智能控制及锂电池管理领域的技术积淀,公司已完成新能源领域的多元化产品布局,涵盖微型逆变器、家用储能系统、便携式储能、储能电源柜等整机产品,以及BMS、MPPT、DC主控板、锂电池组Pack等核心部件,形成从部件到整机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未来,公司将加速推进新能源产业出海战略,通过参与全球知名新能源展会、深化与国际合作伙伴的资源整合及协同创新,构建本土化运营体系,优化产品性能,持续提升技术领先性与成本竞争力,强化品牌影响力。
2、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是行业内知名的智能控制器企业。公司始终致力于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不仅是国内较早从事冰箱、空调等家电控制器自主研发与制造的企业之一,也是行业内率先布局汽车电子领域的企业。经过26年的深耕发展,公司已形成以智能控制器为核心,涵盖智能硬件、软件及系统控制的集成一体化解决方案能力,在家电变频控制细分市场占据领先地位,并在电动工具、智能生活电器、清洁机器人等领域持续引领行业创新。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完善研发体系和技术创新机制。研发中心下设8个专业技术开发平台和多个现代化实验室,通过基础技术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实现了技术的快速迭代与跨领域应用,可以快速研发符合客户要求的创新产品,助力公司产品多元化发展。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获得15项深圳企业创新纪录,并先后荣获“深圳市企业技术中心”“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资质认证,以及“技术青铜奖”等行业殊荣。
凭借强大的研发实力、高效的决策机制、丰富的产品矩阵、卓越的成本控制能力和高端智能制造水平,公司持续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战略,并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三级”认证,标志着其在自动化生产、信息化集成和智能化决策等方面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先后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圳市自主创新百强中小企业”“深圳500强企业经营效益TOP100”等荣誉称号。同时,公司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能力,多次获得国内外知名终端客户授予的“优秀供应商”“卓越品质奖”“最佳质量供应商”等殊荣。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坚持“技术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紧密跟踪行业技术演进方向,充分发挥在智能控制、电力电子等领域的核心技术优势,持续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形成以下核心竞争优势:
1、产品丰富,应用领域较广
公司已构建起“智能控制+新能源”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形成了从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在智能控制领域,公司坚持“核心业务+战略新兴”双轨并进的发展策略。核心业务方面,公司为全球众多知名家电品牌提供高可靠性、高性能的智能控制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具有一定技术创新性,可提升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和运行效率,同时注重用户体验,具有操作便捷、运行稳定等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变频家电、小家电、健康环境电器等多类产品,为消费者创造更加智能、舒适和便捷的生活体验。战略新兴业务方面,公司积极布局机器人、高端电动工具、新能源汽车电子等高增长领域,致力于打造新的业务增长极。
在新能源板块,公司已建立起覆盖关键部件到整机系统的完整产品体系,能够为客户提供从硬件设计到软件协同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同时,公司积极培育包括高精度温度传感器、光模块读写器在内的整机级创新业务,持续拓展技术应用场景与市场边界。依托“预研一代、开发一代、量产一代”的闭环研发机制,公司不断增强技术创新与产品转化能力,为全球客户提供技术领先且具备成本竞争力的智能产品与服务。
2、技术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公司始终秉持“技术驱动市场”战略,持续强化技术创新,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提升核心竞争力。
经过二十六年的技术沉淀,公司在电机控制、数字电源、物联网平台、BMS、逆变器、储能系统等领域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并构建了八大技术平台,涵盖变频控制、制冷系统控制、数字高压电源、智能物联、通用视觉检测、先进电池管理系统、储能技术及微型逆变器。这些平台不仅支撑了公司在智能控制器和新能源等领域的快速技术延伸,还显著提升了研发成果转化率,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加速了市场化进程,并取得了一系列研发创新成果。如公司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储能系统微型并网逆变器”“基于鸿蒙物联网的冰箱控制平台技术”“一种基于轮毂电机的遥控割草机器人设计”三项技术荣获第二十三届深圳市企业创新纪录,公司同时荣膺“自主创新标杆企业”。此外,自主研发的“冰箱压缩机零功耗启动器产品”荣获美的集团颁发的“技术创新铜奖”,进一步彰显了公司在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方面的领先地位。
3、智造升级与数字赋能:构建高效生产体系
公司构建了完善的生产体系,全面支撑智能控制器、储能产品的定制化生产需求。公司以“可靠性设计,可靠性制造”为核心理念,引入国际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检测技术与设备,结合深圳、越南双生产基地的全球化布局,实现柔性化生产与快速交付。通过数字化协同平台,公司打通MES、WMS、SAP等系统,依托IoT、数据库及虚拟仪器技术,集成自研测试系统与自动检测设备,建立了智能化的“云测”体系,实现测试数据的实时监测与自动化管理,显著提升产品稳定性与交付效率。
在质量控制领域,公司严格执行ISO9001、ISO14001、ISO45001、IATF16949等国际标准,构建了贯穿研发、生产、供应链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体系。通过智能制造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产品质量的自动化检测与实时监控。同时,公司获得“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三级”认证,标志着智能制造水平获得权威认可,为持续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4、加速出海,提升海外市场竞争力
公司积极实施“全球化战略”,以深圳总部为研发创新中心,越南生产基地为制造枢纽,构建了辐射全球的产能网络体系。依托深圳总部研发制造能力与越南胡志明市生产基地的全球化布局,构建辐射国内外的产能网络体系。通过双基地协同,公司显著缩短欧美市场交付周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分散地缘政治风险,增强了供应链韧性。未来,公司将深化海外本地化服务能力,持续拓展新能源、智能电器控制器等高附加值领域,进一步强化全球化竞争力,推动海外业务向纵深发展。
5、多元化客户结构+标杆客户
公司构建了多元化、高质量的客户体系,为全球知名企业提供核心产品及技术服务。这一客户结构既实现了风险分散,又通过资源聚焦保障了核心客户的高效服务,形成“大客户稳基盘、新客户拓增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合作的客户中聚集不少全球龙头客户,通过与龙头客户合作,容易树立行业标杆,可以快速向该行业其他市场渗透,持续拓展市场边界,为公司新兴领域的突破提供基础。
公司与重点客户合作多年,业务关系稳定,多次获得合作伙伴颁发的“优秀供应商奖”“创新供应商奖”“优质合作伙伴奖”“卓越质量奖”等相关奖项。
6、重视股东投资回报
公司建立了稳定、可持续的股东回报机制,通过持续、可预期的分红安排,充分展现了公司稳健的经营实力和充裕的现金流,也体现了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2024年,公司实施每10股送红股3股并派发现金红利4.5元;2025年中期拟进一步派发现金红利每10股4.5元。这一机制既兼顾了企业可持续发展需求,也切实维护了股东权益,在提升股东投资回报的同时,向资本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增强了投资者的认同感,巩固了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为构建长期稳定的投资者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主营业务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全球地缘政治局势复杂多变,贸易保护政策与关税措施加剧了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公司积极应对外部挑战,虽短期面临运营成本上升、产能调整及订单波动等压力,但业务仍展现出较强韧性与适应能力。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部分客户因不确定性暂缓或取消订单,导致短期订单波动。尽管如此,公司仍坚定推进供应链多元化与产能全球化布局,持续优化客户与产品结构,将短期挑战转化为夯实内功、优化资源配置的机遇。未来,公司将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挖掘新的增长点,加强与核心客户的合作深度;强化内部管理,通过精细化运营控制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为未来可持续的增长奠定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787.95万元,同比小幅下降1.64%。在行业竞争加剧、产品结构及客户需求变化的综合影响下,产品销售价格承压,致使报告期内综合毛利率下降6.75%,公司实现净利润5,297.75万元,同比下降41.41%。尽管短期业绩承压,公司经营在第二季度已呈现复苏态势,实现营业收入35,382.2万元,环比增长20.32%。报告期内,为应对国际经贸环境变化及客户需求,公司积极推进深圳与越南生产基地的扩建与产能调配。相关投入虽短期内增加了成本与费用,但出海策略已彰显成效——越南公司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66.43%,为未来海外市场的持续扩展奠定坚实基础。尽管部分业务板块的主动调整与转型投入短期内对盈利带来一定压力,但新能源与电动工具等高增长业务已为公司中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其中新能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87.57%,电动工具业务增长68.50%,共同构成公司核心增长动力。具体各业务情况介绍如下:
新能源业务:报告期内,新能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133.61万元,同比增长287.57%。公司持续完善新能源领域多元化产品布局,积极推进微型逆变器、家用储能系统、便携式储能及储能电源柜等整机产品的技术升级与迭代,同时加强BMS、锂电池Pack等核心部件的市场拓展,构建了从部件到整机的全链条解决方案能力。部件类产品业务的快速发展成为新能源收入高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未来,公司将继续拓展新市场,依托技术创新、产品丰富和市场开拓,持续提升新能源业务的整体毛利率水平。
电动工具业务:电动工具业务报告期内营收同比增长68.50%,毛利率同比提升0.61%。公司坚持聚焦大客户战略,通过深化客户合作、精准把握市场趋势与需求,积极扩展新产品线,不断丰富高端电动工具品类与应用场景,推动该业务实现快速健康增长。
智能电器控制器业务:报告期内,受关税政策变动及客户订单策略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智能电器控制器实现营业收入29,535.88万元,同比下滑20.78%。
汽车电子控制器业务:报告期内,汽车电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93.48万元,同比减少42.01%。该业务承压主要源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加剧、公司新拓展产品认证周期较长,以及燃油车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未来,公司将加速推进市场拓展,积极开发更多类型的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和客户群体,全力推动该业务实现战略目标。
机器人及创新智能产品业务:机器人及创新智能产品业务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886.37万元,同比下降34.21%,主要受公司主动调整市场策略及客户产品结构变化的影响。展望未来,公司将不断丰富产品组合、加强技术研发、积极把握机器人市场机遇,全力推动该板块业绩实现回升与增长。
未来,公司将通过提升运营效率、优化产品结构,加强技术创新,持续增强抗风险能力与盈利质量,为股东与投资者创造长期稳定的价值回报。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31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31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31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31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31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3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3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9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