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2025年7月PMI数据点评:景气度走低,价格指数走高

来源:西南证券

2025-08-01 15:40:00

(以下内容从西南证券《2025年7月PMI数据点评:景气度走低,价格指数走高》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点评
制造业PMI:景气指数回落,生产指数保持扩张。受制造业淡季、极端天气频发等影响,2025年7月制造业PMI较6月降低0.4个百分点至49.3%,连续四个月位于收缩区间,低于季节性表现(2015-2024年7月制造业PMI平均为50.14%)。从需求端看,7月新订单指数较上月降低0.8个百分点至49.4%,再次进入收缩区间;从生产端看,受淡季因素影响,7月生产指数降低0.5个百分点至50.5%,但连续三个月处于荣枯线之上。7月,生产指数高于新订单指数1.1个百分点,新订单指数下滑幅度大于生产指数,二者之间差距增大。从企业预期来看,在近期一系列政策推动下,7月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至52.6%,处于较高景气区间。从就业情况看,就业市场保持稳定,7月从业人员指数较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至48.0%。从外需来看,当地时间7月28日至29日,中美双方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第三轮经贸会谈,决定将原定8月12日到期的关税休战协议再度延期90天,关税对出口的扰动将减弱,但由于前期抢出口对需求或有所透支,下半年出口或将边际有所走弱;内需方面,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召开,提出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宏观政策要持续发力、适时加力,“两新”、“两重”等政策有望继续发力。此外,7月份整治“内卷式”竞争逐步推进,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企业盈利和投资预期,制造业景气度有望回稳向上,但由于8月仍处于制造业淡季,短期制造业PMI或保持平稳。
从进出口情况来看,新出口订单指数走低,进口指数不变。7月,新出口订单指数和进口指数分别为47.1%和47.8%,前者较上月降低0.6个百分点,后者不变。进口指数高于新出口订单指数0.7个百分点。出口订单指数有所回落,或因前期抢出口退坡后,海外补库需求暂缓,进口指数较为平稳,说明内需较稳定。从基本面来看,7月欧美日制造业景气度总体偏弱,2025年7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初值为49.5%,低于5、6月;欧元区制造业PMI初值为49.8%,持平预期,高于前值,但仍在荣枯线下;日本制造业PMI初值降至48.8%。7月,中美关税协议继续延期,但外需短期或因透支而有所下滑,我国新出口订单指数或偏弱运行,进口指数或保持稳定。
从行业情况来看,基础原材料制造业PMI逆势回升。新动能行业保持稳定扩张,高技术制造业PMI较上月略降0.3个百分点至50.6%,生产指数运行在52%以上,新订单指数运行在50%以上,装备制造业PMI下降1.1个百分点至50.3%,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虽较上月均有所下降,或受到出口边际走弱的影响,但都保持在扩张区间,高端装备制造业保持扩张;消费品制造业PMI较上月降低0.9个百分点至49.5%,或由于618促销效应减弱,以及部分地区国补暂停;基础原材料行业PMI为48%,较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或受到价格预期的带动。从7月政治局会议表述来看,新动能产业仍是政策支持的重心,高技术制造业景气度有望保持高位,企业无序竞争的治理行动后续有望陆续展开,有助于提振基础原材料行业的信心,另外,7月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已经下达,将接续支持消费品行业。
大、小型企业景气回落,中型企业景气回升。7月,不同规模企业分化显著,大型企业PMI下降0.9个百分点至50.3%,但仍连续3个月扩张,起到压舱石的作用,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运行在52%以上和50%以上;中型企业PMI回升0.9个百分点至49.5%,小幅改善但仍收缩,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较上月上升1.8个和1.5个百分点,均上升至扩张区间,中型企业供需恢复较好;小型企业PMI下滑0.9个百分点至46.4%,小型企业的经营压力增大。小型企业受外需波动更为敏感,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用好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新增提及“小微企业”,并且指出“帮助受冲击较大的外贸企业,强化融资支持”,后续政策对小微企业的支持有望加码。另外,7月18日,工信部提出推进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二期,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有望逐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反内卷”政策引导下,价格指数走高、库存指数走低。7月,由于需求下降,采购量指数下行0.7个百分点至49.5%,再次回到荣枯线之下。价格方面,由于7月初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多个行业“反内卷”政策加快出台,提振市场对于价格上涨的预期,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升3.1个百分点至51.5%,自2025年2月以来回到荣枯线上;出厂价格指数也上升2.1个百分点至48.3%,但由于需求偏弱,回升幅度弱于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连续7个月位于收缩区间。出厂价格PMI指数通常同步PPI环比的走势,意味着7月PPI环比有望上行,但目前国内工业品价格尚未形成趋势性上涨。7月,BCI企业销售指数下降3.5个点至51.1,利润前瞻指数上升0.5个点至44.3,总成本前瞻指数下跌1.4个点至57.8。在配送方面,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3%,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供应商配送速度变化不大。库存方面,产成品库存指数为47.4%,较上月下降0.7百分点,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7%,较上月降低0.3个百分点,库存指数回落或因为部分行业开始减产,例如头部光伏玻璃企业宣布自7月起集体减产30%,钢铁行业部分钢厂也收到减排限产通知。
暑期消费活动支撑服务业景气度,住宿餐饮景气偏弱。7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1%,较上个月下降0.4个百分点,略高于荣枯线。服务业方面,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0%,比6月份下降0.1个百分点,从行业看,在暑期假日效应带动下,与居民出行和消费相关的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旅游相关行业市场较为活跃,景区服务业的商务活动指数较上月上升超2个百分点,升至51%以上;住宿业和餐饮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在50%以下,可能与外卖价格战等因素有关。从分项指标来看,服务业新订单、投入品价格、销售价格指数分别走低0.6、0.6和1.2个百分点至46.3%、49.6%、47.7%,而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6.6%,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后续暑期旅游有望继续支撑服务业景气度,近期市场监督总局接连约谈外卖平台,或将缓解餐饮商家经营压力,服务业景气度或小幅回升。
极端天气叠加地产降温,建筑业景气度走低。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为50.6%,主要受极端高温与洪涝灾害影响,以及地产市场边际降温。从分项指标来看,新订单指数下跌2.2个百分点至42.7%,创2024年9月以来新低;从市场预期来看,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1.6%。较上月环比下降2.3个百分点;从业人员指数升1个百分点至40.9%;投入品价格指数上升较多,较上月升高6.2个百分点至54.5%,主要因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在2024年10月之后再次回到荣枯线上,但销售价格指数环比小幅增0.9个百分点至49.2%,仍在收缩区间。从行业上看,房屋建筑相关活动回调较为明显,商务活动指数降至50%以下;基础建设相关活动仍保持较快增长趋势,土木工程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虽较上月下降,但仍保持在55%以上。7月地产成交边际走弱,截至7月29日,7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为58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地产市场仍在降温,未来我国房地产将进入“缩量提质”时期,7月初,住建部印发“好房子”建设经验做法(第一批)的通知,有望在激活改善型需求的同时稳住房地产市场;基建方面,上半年专项债重心在于化解地方隐性债务存量,下半年支持项目建设的专项债资金有望加快释放,超长期特别国债三季度有望保持较快发行节奏,在“两重”“两新”政策驱动下,更多实物工作量将加快形成,对基础设施投资形成有力支撑。后续随着雨季结束,建筑业相关活动增速有望回升。
风险提示:国内政策落地不及预期,海外经济波动超预期。





瑞达期货

2025-08-01

中信期货

2025-08-0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