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杠杆不富

来源:雪球

2025-04-25 10:08:50

(原标题: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杠杆不富)

什么样的人适合加杠杆?

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想清楚,什么样的人不适合加杠杆?

我觉得那些谈杠杆色变,认为加杠杆是一件非常大逆不道的事,这些人一定不适合加杠杆。

做风险管理,不把自己暴露在过高的风险之下,这个理念没有问题。

但上面一类人的思维模式有个硬伤,就是没有思考过杠杆这个东西的本质。

我这里提一个观点,其实之前也讲过的:

杠杆,本质上是富人对底层民众的二次收割。

想象一下杠杆资金的来源,无论是来自银行的贷款,还是来自于券商的融资融券,其实源头都是储户的存款。

券商借给你的钱,也是找银行借的嘛。

所以这里,资金流动的方向,就是从那些风险偏好极低的,没有赚钱能力的底层民众,流向高认知的,能从市场上找到投资机会的,风险偏好很高的人群,其实说白了,这个群体,全是富人。

一笔4%利率的贷款,富人抢着去借,因为他们自认为能找到比4%收益更高投资机会。

但底层民众除了房子这个硬刚需,被成家立业的压力逼得没办法时不得不买房,不得不贷一点,其他大多数时候是无论如何不愿意借款的。

大部分人只知道存钱,即使能借到钱,也不知道能投什么项目,钱留在手上只会遭受利息的侵蚀,必须要流动起来的。

那么富人是怎么割底层民众两次的?

首先富人开公司,是公司的老板,富人发给普通人薪酬,但公司创造的利润整体上一定是高于普通人的劳务付出的,这就是课本上说的剩余价值,这个地方割的是第一刀。

而普通人通过微薄的薪资收入,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少量财富,又通过极低的存款利率存入银行,银行赚取一定利差后借给富人,富人再拿着这笔低成本的资金去赚更多的钱,此为二次收割。

也就是说,富人在薪酬,以及借贷关系上,连续割了我们两次

所以聪明人早早地意识到了杠杆的本质:

只要我能找到比贷款成本收益更高的投资渠道,现在的资金成本大致为3%~4%,只要我能找到8%以上投资回报的资产,就能在覆盖风险后获得额外收益。

我们观察这个世界上的富人,无一例外是使用过杠杆这个工具的,但是人家都在闷声发大财,很少有人给我们讲这个道理。

在普通人的认知里面,这个世界到处都是风险,到处是坑,这个世界上不存在8%以上赚钱的机会。

如果我们想赚点小钱,一定要离这种思维远远的。

看不到机会,就努力去找。

一定要想明白这一点,如果我们想摆脱普通人的行列,脱颖而出,就必须和普通人想得不一样,要提高认知,要理解杠杆,接受杠杆,并学会使用杠杆。

很多人说,祖师爷巴菲特做投资就不用杠杆。

真的是这样吗?

仔细想想,巴老爷子在发家致富的过程中,使用了哪些杠杆?

他的街坊邻居给他的投资,是不是杠杆?

保险公司本身,是不是一个巨大的杠杆?

盖可保险是怎么赚钱的?

他的巨额财富怎么增长起来的?

他在32岁的时候,自有资金达到100万美元,而当时管理的资产总额已经达到千万美元之巨,其中900万的差额,是不是一种杠杆?如果不用杠杆,巴老爷子能达到现在的成就吗?

怎么可能?

老人家私底下杠杆用得飞起,人家财务自由了,然后给大家说不要用杠杆,很多人就真信了。

他的杠杆更高级,更隐蔽,使用的是无息债务,无责任债务,但本质上依然是杠杆。

只是我们普通人没有那个条件,去开一家基金公司,去开一家保险公司罢了。

如果你找不到8%以上投资回报的生意,那是人的问题,不是杠杆的问题。

这个市场上,存不存在8%以上投资收益的机会?

太多了。

大家看看高阶数据,看看中证全指,这个指数就是全部A股的合集,我们用市值加权后,得到这个指数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过去的一年大概是9.07%。

这是个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在股市里,即使在当下这个人人喊打的A股市场,依然有一半的股票,他们的净资产是可以赚到9%以上的回报的。

那么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那一半的股票,而抛弃另一半不赚钱的垃圾股票。

如果在这一半的优质股票里,再进行一定的筛选,找到其中的优等生,并且是估值非常低的股票,我们的胜率和赔率是不是就能提高很多?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杠杆一定是可以加的,大方向没有问题,只是需要在实操层面,仔细推敲。

怎么加?

加多少?

加到哪里?

何时加?

这些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停留在杠杆能不能加,这么初级的问题上。

这个层次太低级了。

简单地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杠杆不富

那么什么样的人适合加杠杆?

我简单列举几个条件,我认为是缺一不可的,大家看看是否可以满足:

1、能够找到那个投资收益率超过融资利率的标的。

这是第一标准,所有的融资行为都是建立在这条标准之上的。

我们找到的股票必须足够好,长期的投资回报一定能超过融资利率,其实上面已经论证过了,这样的机会是很多的。

超过4%的融资利率还不够,我建议最好是能达到8%以上为佳,这样我们才有足够的套利空间,才有搞头。

比如上一篇内容里我分享的长沙银行,在悲观假设下未来三年依然能给我们带来年化百分之12%的投资回报,且PB极低,几乎没有风险,这种标的就非常适合加杠杆。

其实银行股真的是一个很适合加杠杆的板块。以银行ETF为例,加回分红后的全收益收盘点数,银行ETF过去11年翻了三倍,收益率高达200%,年化收益率为10.5%。这还是银行业的均值,如果我们选择的是好银行,低估的银行,最后的投资回报率肯定是超过10.5%的。

作为反面案例,我觉得在券商股上加杠杆就不是很合适。或者说,券商股的加杠杆操作,更依赖择时,不能无脑加。必须在雄市末期,在情绪冰点的时候加才合适,否则因为券商的内生成长能力很差,整体ROE偏低,覆盖我们的融资利息就很困难。在银行指数翻了三倍的这段时间,券商ETF的累计收益率只有70%,远远不如银行,相当于年化投资回报率5%,勉强能覆盖融资利息吧。这种行业,长期加杠杆就必须慎重。

2、在面对极端事件时,组合向下波动的烈度必须在可控范围内。

这个不用我多说。

股市跌个20%,就能给你整爆仓了,这种风控水平,还加个毛的杠杆?

所以我非常不建议大家满融。

首先要理解一个概念,叫维持担保比例,其实它就是资产负债率的变种,是券商用来约束我们不要借太多的一个指标。毕竟股民们爆仓了,还不上券商的钱,券商只能计入坏账和亏损。

维持担保比例的计算公式是总资产除以净资产

大部分券商设定的规则是,如果你的维持担保比例降低到140%,就触发警戒线,达到130%时,会触发强平预警,此时我们必须追加现金使维持担保比例提高到140%以上。各家券商的规定不太一样,但大差不差。

以我经常使用的国某证券为例,我给出一个融资仓位触发强平的测算表:

这个表展示了不同初始仓位的情况下,对应的初始维持担保比例,以及要触发券商的强平线,对应的正股的跌幅。

相对于满仓100%的仓位,满融就是170%的仓位,此时看上表第一列,初始的维持担保比例是242%(170/100),那么当整体持仓下跌46%时,才会触发130%的强平线。

也就是说,即使是满融,即使把仓位加到170%这么高的程度,正股也要下跌46%才会触发强平。

对应到指数,是大盘从现在的3300点跌到1700多点,这个可能性存在吗?

懂一点市场的就能明白,就算打起仗来,也不可能到1700点。想想看,2025年的今天,大盘要跌破3000点,难度也很大了。

当然了,以很多朋友动不动要把股市推倒重来的作风,那股市跌到0点给他送钱,所有股票都白送给他,这个几率也是有的,大概是0.000000000001%这么大吧。

如果我们没那么激进,以自有资金100万,借他个二三十万的,我们就按30万算吧,仓位是130%,那么初始的维持担保比例是433%,对应上表来看,整个持仓要下跌70%才会触发强平。

好家伙,买到一个跌幅达到70%的股票,还就单吊这一只个股,还没有分散持仓的概念,还加了杠杆。

这是谁家的投资鬼才?

这不纯纯大冤种吗?

这种风格,即使股市不割他,社会上的镰刀不也随便割他吗?

是不是这个道理,朋友们。

所以加杠杆的前提是,股票得足够低估,整体的持仓要具有鲁棒性,最好是那种跌无可跌的股,跌个20%马上就能迎来反弹的股。

比如部分优质银行股,哈哈。

3、你的场外现金流必须足够健康

第三个条件是,我们的场外现金流,最好能支撑我们的日常生活,如果经常能加一点仓位到账户里,那就再好不过了。

想象一下,我自有资金100万,另外找券商借了30万,如果我每年都能给账户里转入10万的闲钱,继续买股票,三年时间就把借款的本金还完了,我还有个毛的风险?

很简单的道理,对不对?

4、你的心态必须能够承受杠杆持仓的波动

很多朋友在满仓状态下都心里发怵,恨不得一天看十几次盘面,如果加了杠杆,那心态不是更完蛋吗?

所以加杠杆的心态,必须是稳如老狗,处变不惊的。

比如前几天特不靠谱给我们加了145%的税,这个东西吓人不?

相当于一个“黑天鹅”事件了,在这种情况下港股一天跌了百分之十几,如果你正好加了杠杆,可能就是20%以上的波动,这个波动对于心理上的考验是很大的。

大家能不能HOLD住?

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一样。

咱也不要求大家逆势抄底,但那些大跌之后慌不择路,在低位斩仓的人,一定是不适合加杠杆的。

我的经验是,先满仓100%跑个三五年的,感觉问题不大了,再适当加一点到105%,110%。过两年感觉也OK的,心理上逐渐接受这个东西了,再逐步加到120%,甚至130%,这样循序渐进地来,仓位管理要有规划,要有具体的目标,效果会好很多。

以上。

总结一下:

杠杆可以加,杠杆只是一个会放大收益与风险的工具,用得好,那就是发家致富的利器!

但杠杆一定要慎用,什么时候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用多少,用在哪里,得做到心里有数,考验投资的功力。

如果您觉得这篇内容对您有帮助,可以点个小赞,感谢您的转发,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尽力回复您。

延伸阅读:

收益率至少13%!

@@今日话题

$长沙银行(SH601577)$ $农业银行(SH601288)$ $杭州银行(SH600926)$

#银行股行情还会继续吗# #长期持股# #银行#

雪球

2025-04-25

雪球

2025-04-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