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
2025-04-25 10:07:42
(原标题:当CXO和创新药开始脱钩)
最近医药二级市场,少有人提曾经如日中天的CXO板块了。
尤其是在创新药近期涨势如虹的背景下。
行业层面的利好频传叠加上公募基金抱团之下,几家代表性企业均创下阶段性新高。
比如,康方生物在“407”大跌之后,股价从60拉到100只花了11个交易日;信达生物表现同样强势,自今年开年以来,市值已经完成翻倍;百济神州在A股突破3000亿市值、站稳“医药一哥”地位后继续向上。而艾力斯、百利天恒、科伦博泰等新晋biotech当红炸子鸡股价走势更是持续以45度角向上......
反观CRO七君子,无论是康龙化成、美迪西这种全局化的CXO,还是昭衍、泰格、药石等聚焦某一个环节的“专科型选手”,自打今年开年来股价就一直趴窝。大部分还没有收回“407”当天的跌幅。
除了凯莱英这种偏后端、且客户多以海外为主的,业绩还算有一个好的回暖,就只剩下药明康德,凭借着殷实的家底,以及在多肽等热门赛道上的提前布局,业务层面算是过得去。
很长时间以来,CRO和创新药企市场呈现出一个强绑定的关系,两者休戚与共,CRO被视为创新药研发浪潮中的“卖水者”,两者常常同涨同跌。毕竟,只要创新药研发的热度持续,无论哪家药企最终成功,CRO都能从中受益。
但今年以来,创新药和CRO的股价的这种脱钩的趋势明显。是什么打破了一直以来的同步关系? 创新药和CRO是否到了开始分道扬镳的时刻?
-01-
曾经,创新药与CRO是有一段高度绑定的蜜月期。
2015年前后,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开始起步和快速发展,大量新兴的Biotech公司虽然拥有创新的想法或候选药物,但缺乏完善的内部研发设施、团队和经验,尤其是在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执行方面。CRO提供了必需的“外包”服务,使得这些Biotech能够快速启动和推进项目。
根据CDE数据,中国1类新药IND申请数量从2015年的几十件飙升至2021年的超过500件,增长近7-8倍。中国药物临床试验登记平台的数据显示,登记启动的临床试验总数从2016年的约1000项增长至2021年的逾3300项,增长超过3倍。
这种研发管线数量(从IND到临床试验)的指数级增长,直接驱动了外包需求的爆发。相应地,根据Frost & Sullivan等机构的统计,中国CRO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约40亿美元猛增至2021年的约140亿美元,5年增长约3.5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5%-30%以上。
IND/NDA数量增长曲线与CRO市场规模增长曲线的高度拟合,清晰地揭示了在2016-2021年这个关键发展阶段,创新药研发活动的繁荣是驱动CRO行业高速增长的核心引擎,两者呈现出强烈的同步性和正相关性。
另外,在资本市场,不管是衡量创新药或生物科技板块表现的主流市场指数,还是主动管理型基金或者被动指数型ETF,创新药企和CRO的强绑定是以前非常普遍的配置策略。
比如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港股市场代表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指数,包括创新药的“冥灯”中欧医疗健康混合,以及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等等A+H的创新指数场内场外基金,药明康德长期与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共同位列权重最高的股。
这些都意味着,CXO和biotech是强绑定的。
但是,最近开始呈现出了不一样的态势。一边是康方、君实、百济等创新药企疯涨,一边是CRO公司跌至低点。CRO和创新药逐渐开始脱勾,已经不是过去同涨同跌的状态了。
-02-
其实这种态势是必然的。
一方面,相比前几年的热潮,资本变得更为谨慎。国内生物医药一级市场的融资事件数量和总金额相比2020-2021年的高峰期出现了大幅萎缩,估值逻辑也发生转变,从过去看重“管线数量”和“故事想象力”转向更为严苛地审视临床数据质量、差异化竞争优势和商业化前景。
资金向少数拥有扎实数据和核心技术的头部企业集中,许多中小型Biotech削减研发预算或推迟项目,比如,和铂医药、云顶新耀、基石药业等最近两年也做出战略收缩和裁员的决策,放弃早期管线,聚焦核心优势管线。
因此,虽然创新回报降低带来的研发外包趋势越来越高,但中小型客户这种“聚焦”的战略带来的是“整体层面的CRO需求”大幅下滑。
CXO是一个看“创新药整体规模”的行业,而国内的创新药已经过了“大水漫灌”的阶段。对研发效率越来越高的背景之下,外包趋势确实在上升,但这种每年仅有一两个点的外包率提升,撑不起国内CRO的高速增长。
所以,未来“to 本土”型的CRO,除非有新一轮的融资热潮带来的“全民创新”,业绩很难有大的起色,最多是一个小双位数的稳定增长。而后续这类CRO的壮大,大抵上还是绕不过横向并购。
D端的业务好过于R端,这已经是业内共识。因此,剩下的CXO的高增长,大抵上还是要学药明那种依托前端业务的引流转化,不断用漏斗去转化利润更高的CDMO订单。
创新药过了一个“买指数”的阶段,个股与个股之间开始会越来越分化。而CXO这种“整体依赖”的子赛道未来也越来越将和创新药整体逐渐脱钩,因此也过了“看创新药买CXO”的年代了。
雪球
2025-04-25
雪球
2025-04-25
雪球
2025-04-25
雪球
2025-04-25
雪球
2025-04-25
雪球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