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冲刺A股未果转道港股,海纳医药老问题解决了吗?

来源:投资时报

媒体

2025-11-19 15:17:14

(原标题:冲刺A股未果转道港股,海纳医药老问题解决了吗?)

编者按:拆解企业招股、估值、上市表现,以专业视角记录资本脉动。投资时间网携手标点财经联袂锻造“解码港股IPO”特别策划,深度探寻每一次资本浪潮背后的机遇与逻辑,敬请关注。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李路 

南京海纳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纳医药)日前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上市,独家保荐人为中金公司。据招股书披露,公司拟将募集资金用于资助研发活动、扩大产能并加强质量控制及补充营运资金等方面。

公开资料显示,海纳医药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从事改良型创新药和高端仿制药的全流程医药研发公司,采用“CXO(医药外包)+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的业务模式,向客户提供的研发服务以仿制药为主,兼顾改良型创新药研发。

海纳医药按业务划分的收入构成(千元、%)

数据来源:招股书 

其实,这不是海纳医药第一次向资本市场抛出橄榄枝。A股上市公司成都先导(688222.SH)今年3月31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筹划重大资产重组,拟以现金受让股权的方式合计取得海纳医药约65%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成都先导将成为海纳医药的控股股东。

但3个月后,成都先导宣布终止此次收购,终止原因是各方未能就交易方案、交易价格、交易对方范围、业绩承诺等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成都先导表示,由于交易尚处筹划阶段,未签署正式协议,各方对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无需承担任何违约责任。至此,海纳医药失去了这次触及A股市场的机会。

在此之前,海纳医药也曾直接谋求在A股创业板上市。2023年6月,海纳医药向创业板递表,拟募资8.5亿元用于公司CXO研发总部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不过,在经过两轮问询后,2024年6月公司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深交所决定终止公司发行上市审核。

根据两轮问询内容,监管重点关注公司的业务模式、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等。彼时,有分析认为,公司IPO失败的原因在于仿制药赛道竞争激烈及自身财务瑕疵。

据当时的招股书披露,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681.8万元、1.68亿元、2.71亿元和2.2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71.3万元、1156.82万元、6801.77万元和7318.21万元。受益于MAH制度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等行业政策,海纳医药经历了一段高速增长期,并在2021年扭亏为盈。

但增长背后,很多财务数字都值得推敲。首先是应收账款的膨胀。2020年至2022年期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301.03万元、2032.98万元和4184.68万元,合同资产余额分别为1817.97万元、6899万元和1.14亿元,增幅远高于收入增速。同期,公司应收账款与合同资产合计余额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7.29%、53.30%和57.69%,逐步高于同业平均水平。

其次是水涨船高的销售费用。2020年至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由394.36万元增长至2187.3万元,2023年上半年,销售费用进一步增长达到1540.82万元,销售费用率也达到6.82%,高于同期同业可比公司3个百分点左右。

销售费用走高背后,市场推广费规模逐渐扩大是重要原因之一,2020年至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该指标分别为55.73万元、492.58万元、931.42万元和683.03万元。彼时,正值监管方对IPO医药企业的“销售推广活动”关注力度加大之时,海纳医药无疑在这一方面受到了重点关注。

撤回A股IPO申请一年多之后,此次赴港招股书又呈现出何种情况?按照本次披露口径,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下称报告期),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2.65亿元、4.1亿元、4.25亿元和1.7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976.7万元、7301.5万元、5329.5万元和2208.4万元。

可以看出,公司的高增长时代已经过去,净利润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与整个CXO赛道发展态势有着很大的关系。随着医保控费、一致性评价、带量集采等行业政策相继落地以及入局者不断增多,仿制药和仿制药外包业务蓝海时期已然不在,价格战愈演愈烈。

据行业数据显示,仿制药药学服务的价格在2019年能达到400万元至500万元,2023年已经下降到200万元;生物等效性试验的价格,也从顶峰时期的500万元下降了一半。市场普遍认为,2023年和2024年CXO行业进入了深度调整期。

从销售及分销开支来看,报告期各期,海纳医药该指标分别为2187.3万元、2722.9万元、1538万元和565.7万元,在业务下行时期出现了较大幅度收缩,推广费情况表现出与销售及分销开支一致走势。不过,报告期内,公司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仍然呈上升趋势且增幅明显,分别为4467.6万元、8973万元、1.71亿元和1.76亿元。 

海纳医药销售及分销开支情况(千元)

数据来源:招股书

根据2025年前三季度最新数据,CXO产业链迎来复苏,收入和利润分别回升至同比增长12.6%和58.1%,复苏的主要驱动来自于海外大药企新项目启动恢复、创新药企业融资改善,以及国内生物医药临床申报数量回升,共同支撑订单回流。其中,CDMO(合同定制生产)复苏程度明显高于CRO板块,海纳医药是否在此次回暖大潮中,尚需更多信息来验证。

 

投时关键词:海纳医药|成都先导(688222.SH)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