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时报
媒体
2025-11-17 15:58:30
(原标题:从A股到港股,海辰储能IPO存在怎样的阻碍?)
编者按:拆解企业招股、估值、上市表现,以专业视角记录资本脉动。投资时间网携手标点财经联袂锻造“解码港股IPO”特别策划,深度探寻每一次资本浪潮背后的机遇与逻辑,敬请关注。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李路
随着全球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储能作为电力系统“稳定器”与“调节器”的核心价值愈发凸显,市场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2025年前三季度,多家涉储企业业绩表现亮眼,当前也成为储能企业上市的一个好时机。
三年跻身全球前三的储能独角兽——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辰储能)近日也再次递表港交所,这是该公司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申请材料。
2023年,该公司曾携手华泰证券在厦门证监局完成IPO辅导备案,计划登陆A股市场,但未有下文。2025年3月,海辰储能转战港交所,寻求港股上市,但因6个月内未获得有效进展,招股书于9月底失效。此次再度递表,属于更新资料、延续港股IPO进程。
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海辰储能营收从36亿元飙升至129.1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89%,公司也在2024年结束两年亏损实现盈利;2024年公司凭借35.1GWh储能电池出货量来到全球第三位,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67%。
从业务结构来看,储能电池是海辰储能的绝对主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储能电池收入达54.49亿元,占总收入的78.2%;储能系统收入12.79亿元,占比18.3%;材料及其他收入占剩余的3.5%。
海辰储能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收入构成(千元、%)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在此业绩加持下,海辰储能吸引了大量明星投资者。产业资本包括盛新锂能、贝特瑞、盛屯股份、迈为股份、金风科技、固德威、三峡新能源等;金融投资方则涵盖农银国际、建信股权、招银国际、中银投资、国寿股权、金石投资、金融街资本等多家国资机构;市场化基金如峰和资本、朝希资本、经纬中国、鼎辉百孚、深投控、日初资本等也在列。多轮融资后,公司估值一度接近300亿元,踏入中国储能行业独角兽队列。
为何左手行业风口右手高业绩增长,海辰储能的上市之路却一波三折?核心因素或在于其盈利质量。虽然公司在2024年实现净利润2.88亿元,但当年政府补助收入高达4.14亿元。也就是说,若剔除相关补助,公司2024年实际仍处于亏损状态。需要注意的是,政府补助并非经常性项目,2022年至2024年该类补助金额从0.11亿元增至4.14亿元,波动极大。一旦未来补助减少或取消,公司或将重回亏损轨道。
与此同时,存货和应收账款在不断影响着资金流。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存货余额为42.97亿元,较2024年末的21.25亿元翻了一番,较2023年末的14.21亿元增长超200%。存货激增的同时,减值风险也在不断提升,2022年至2025年6月末,公司计提存货减值准备余额分别0.34亿元、1.15亿元、1.15亿元和1.29亿元。
海辰储能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存货余额明细(千元)
数据来源:公司招股书
应收账款方面,该公司贸易应收账款从2022年的2.23亿元涨至2025年6月末的77.03亿元,周转天数从11.8天升至227.9天。换言之,公司产品卖出去后近8个月才能收回货款。
因存货和应收款项占用了大量资金,公司不断通过借款补充现金流。招股书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银行及其他借款金额达109.7亿元。
在客户构成方面,虽然客户集中度较高是储能行业的特点之一,但该公司集中度已经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据披露,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为35.4%,2024年骤升至47.9%。其中,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9.6%攀升至17.3%,翻倍增长。在当前客户构成之下,若最大客户因各种原因减少采购,将直接影响公司超十成的收入。
海辰储能的另一大压力则来自于宁德时代(300750.SZ、3750.HK)发起的诉讼。2025年6月,宁德时代对海辰储能及董事长吴祖钰等8人提起诉讼,指控其通过挖角技术团队、复制专利技术;同时,宁德时代还对公司9项专利提起诉讼,要求所有权转让。
据悉,吴祖钰曾在宁德时代任职,核心管理层中多名成员也来自宁德时代。若此次诉讼败诉,公司可能面临赔偿、专利转让或业务限制。
海辰储能此番港股IPO之路且走且看。
投时关键词:海辰储能
估值之家
2025-11-17
估值之家
2025-11-16
估值之家
2025-11-15
投资时报
2025-11-14
估值之家
2025-11-14
公司研究室
2025-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7
证券之星资讯
202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