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2 15:05:35
近期,关于铜连接技术和硅光子技术的讨论颇为热烈,主要聚焦于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的一段采访视频。在视频中,他一方面表示,“我们应当继续充分利用铜连接技术,因为硅光子技术还需数年才能成熟”;另一方面,他又提到,“随着晶片复杂度的不断提升,封装难度也随之加大,但令人振奋的是,未来的晶片级连接,如GPU-GPU/CPU之间的OIO互联,将有望通过硅光子技术实现。”
两者并无矛盾
铜连接(如Overpass、DAC、AEC)和光连接(以可插拔光模块为主,衍生出CPO、OIO等技术)是NVDA算力集群中不可或缺的互联互通方式,也是推动算力集群不断迭代升级的核心动力。
在现今的算力集群中,铜连接技术凭借其稳定、高效、低成本的特性,在短距离、高带宽的传输需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柜内连接”及“服务器到柜顶交换机之间的连接”。而光连接技术则以其长距离、大容量的传输优势,在更高层的交换机连接中占据主导地位。
展望未来,算力集群的互联互通技术将更加多元化。在机柜外交换机层面,CPO技术正逐步衍生并转型,与可插拔光模块并行共存。交换机厂商积极推动这一层面的连接技术发展,光模块厂商也前瞻布局以应对未来变化。
柜内连接方面,铜连接技术的单通道速率不断迭代升级,同时业界也在积极探索OIO连接技术的可行性。Ayar Labs、Marvel等企业在此领域表现活跃,推动OIO技术的不断完善。技术路线的选择复杂而多维,需要技术推动者与买单方从多个维度进行权衡取舍。云厂商的“解耦”和“自研”商业模式也深刻影响着技术路线的选择。
在Scale-out场景,CPO技术被视为长期趋势,但大规模商用尚需时日。可插拔光模块在市场中的角色仍不可忽视,即使进入CPO时代,光模块龙头仍将凭借其技术积累和能力在市场中扮演重要角色。
Scale-up场景中,NV Rubin柜内互联方案备受关注。OIO、PCB、DAC、AEC、AOC等多种技术路线都有可能成为解决方案。其中,AEC和AOC的高低搭配方案相对可能性较大。主流的柜内互联方案包括DAC互联方式、CSP自研的AEC互联方式等。DAC和AEC作为铜互联的主要应用方案,在抗干扰、传输距离等方面具有优势。
光连接方面,CPO技术的时间表日益清晰,标志着光连接技术在算力集群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无论采用何种方案,都是业内在解决速率问题上的技术演进,光电之间并无矛盾。
在AI和算力的推动下,铜和光目前相辅相成,都处在高景气度周期。未来,两者将继续共同推动算力集群的发展。
国内产业链都有优势
CPO 目前处于产业化初期,除了技术上的挑战外,更受集成光学器件的市场接受度、标准和制造能力的限制,作为光通信解决方案的一环,其发展仍需整体产业链的协同推进。
开源证券认为整体来看,需重点关注以下板块:(1)光引擎板块:包括硅光光器件/光模块厂商和硅光工艺配套厂商。推荐标的: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等;受益标的:罗博特科、杰普特、炬光科技等;(2)光互连板块:包括 ELS/CW 光源、TEC、光纤、光纤连接器及封装工艺。推荐标的:中天科技、亨通光电;受益标的:源杰科技、长光华芯、仕佳光子、光迅科技、光库科技、富信科技、东方电子、太辰光、博创科技、致尚科技、天孚通信、通富微电、长电科技、华天科技、晶方科技等;(3)交换机板块:主要包括交换机&交换芯片供应商。推荐标的:紫光股份、盛科通信、中兴通讯;受益标的:锐捷网络、菲菱科思、共进股份、烽火通信、光迅科技等。
另外,高速铜连接市场集中度较高,全球来看,以安费诺、莫仕、泰科等公司为首的海外厂商,凭借技术优势及专业壁垒在连接器和线缆均占据较大份额:1)根据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数据,2020 年 56Gbps 连接器市场中,安费诺、莫仕、泰科占有 90%的市场;2)根据 QYResearch,2022 年全球高速直连铜缆前十强(海外包揽前九)占据 69%的份额。国内厂商通过两种方式进入市场:1)部分公司如沃尔核材、鼎通科技通过供应线材、组件及代工等方式,为安费诺等头部公司提供产品配套;2)部分公司如华丰科技、中航光电等打破海外垄断,实现高速背板连接器国产替代,有望受益于国内算力建设。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2
证券时报网
2025-02-02
证券时报网
2025-02-02
证券时报网
2025-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