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中仑新材(301565)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01 18:32:50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仑新材(301565)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处行业

    公司专注于功能性BOPA膜材、生物基可降解BOPLA膜材、超薄型BOPP膜材及聚酰胺6(PA6)等相关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属行业为“C制造业”之“C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之“C2921塑料薄膜制造”。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生物降解塑料及其系列产品开发、生产与应用,被确定为鼓励类项目。

    根据国家统计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PA6聚酰胺树脂(PA6)(工程塑料和双向拉伸薄膜用)及其他新型膜材料制造,被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二)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公司业务聚焦高端膜材,并持续发力布局特种合成新材料赛道。现有产品涵盖功能性BOPA膜材、可降解BOPLA膜材以及高性能聚酰胺材料,超薄型BOPP膜材预计将于2025年下半年投产,届时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结构。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消费升级持续推进以及全球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下,公司产品所在行业均呈现出极为强劲的发展态势。

    (1)功能性BOPA膜材

    功能性BOPA膜材是一种透明性良好的无色、无嗅、无味、无毒的材料,相较于其他生产工艺的聚酰胺薄膜,采用双向拉伸工艺制造的BOPA膜材具有更加优异的机械性能以及更强的稳定性、均匀性、美观性,材料凭借其优越的高阻隔性、高耐磨性、抗穿透性、透明性和环保性等性能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饮料、日化、医药及软包装等下游领域。

    近年来,在“双碳”政策驱动下,行业加速向绿色化转型,叠加居民消费升级催生的高端化、轻量化包装需求,以及新能源汽车、储能产业爆发式增长带来的结构性机遇,BOPA膜材凭借其高阻隔性、抗拉伸强度、耐穿刺性等核心性能优势,正从传统消费领域向新能源赛道快速渗透。

    ①新能源场景驱动BOPA膜材新型应用需求激增。在软包锂电池封装领域,BOPA膜材作为铝塑膜尼龙层的核心材料,凭借优异的冲深性能、拉伸强度和柔韧性,成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的关键配套材料。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等行业快速发展,软包锂电池凭借高安全性、轻量化等优势,其渗透率和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叠加软包技术在固态电池规模化生产应用中的推广,作为软包锂电池关键封装材料的铝塑膜市场需求将同步增长,进而带动BOPA膜材在该领域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②食品饮料、日化、医药等领域的对材料需求的升级,共同驱动BOPA膜材等高端功能性膜材市场扩容与价值提升。在食品饮料领域,消费者对新鲜度、健康性的追求,催生出生鲜冷链长效锁鲜、预制菜高温蒸煮耐受、宠物食品高阻隔保鲜等轻量化、定制化场景,BOPA膜材凭借双向拉伸工艺赋予的高阻隔性、抗穿刺性及宽温域耐候性,精准匹配需求,成为首选材料解决方案,渗透率与产品溢价显著高于传统材料;日化用品市场则因消费升级与电商物流发展,加速向便携化、可回收化转型,BOPA膜材的抗冲击性能和可回收设计,有效解决硬质包装运输损耗高、环保压力大等痛点,在高端洗护、面膜等场景渗透率显著提升;医药包装领域,药品安全标准提升推动BOPA膜材在医药泡罩场景快速应用,其与流延聚丙烯薄膜(CPP)、铝箔复合后形成的高阻隔包装,满足防潮、防氧化及便携需求,在抗肿瘤药物、疫苗等高端制剂中占比突出。三大领域共同以功能性升级为核心,推动BOPA膜材成为包装材料领域量价齐升的增长引擎。

    (2)可降解BOPLA膜材

    BOPLA(双向拉伸聚乳酸膜材)作为极具潜力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在全球“双碳”目标引领及环保政策趋严的大背景下,迎来了迅猛发展的黄金期。其以生物基聚乳酸(PLA)为原料,经双向拉伸工艺制成,具备可降解、低碳、安全、美观、易加工等诸多优势,应用前景极为广阔。目前,BOPLA膜材正加速渗透多个行业。在快递包装领域,其凭借良好的力学性能与可降解特性,契合快递封装需求;食品包装行业也是BOPLA膜材的重要应用阵地,由于其具有高透光、低雾度、良好的热封性能及抗菌性,能有效延长食品保质期,在烘焙、果蔬、乳品、糖果等食品包装上应用广泛;在航空餐具、电子产品、奢侈品礼品袋等包装方面,BOPLA膜材也凭借美观、环保等特性,成为众多产品包装绿色升级的首选材料。

    (3)超薄型BOPP膜材

    BOPP(双向拉伸聚丙烯膜材)是以电工级聚丙烯(PP)为原料,通过双向拉伸工艺制成的一种高性能膜材,具有高透明度、光泽度好、拉伸强度高、耐水耐油、质地轻薄等特点。近年来,新能源产业中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蓬勃的市场需求,推动BOPP膜材作为基膜应用于薄膜电容器及复合集流体的加速增长。然而,当前高端基膜仍高度依赖进口,主要供应商为日本东丽、王子和法国波洛莱等,市场主导权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存在明显的产能缺口,国产替代空间十分广阔。

    ①以BOPP为基膜的薄膜电容器在新能源领域优势明显,正处于加速推广期。以高分子膜材作为电介质的薄膜电容器,具有无极性、高频损耗小、温度特性好、容量精度高、寿命长等特点,这使得其应用系统设计更简化、抗纹波能力更突出、在苛刻环境中使用更可靠。相较于陶瓷电容器与铝电解电容器,薄膜电容器更适用于对稳定性、可靠性要求更高的场合,应用场景已从传统家电、照明、工控、电力、电气化铁路领域拓展至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新兴行业。薄膜电容器正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电控系统、车载充电器和充电桩中,在光伏逆变器和风电变流器中亦具有较高价值量。

    ②随着复合集流体产业化条件日益成熟,BOPP基膜正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兴方向。传统锂电池集流体亟需在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增强安全性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实现升级。复合集流体采用“金属导电层-高分子膜材料支撑层-金属导电层”的三明治结构,有效降低金属箔材占比,实现箔材极薄化,显著提升电池性能并降低成本。目前,国内复合铝箔与复合铜箔已完成基本制备工艺定型,具备量产条件,未来,随着复合集流体产业化进程加速,国内市场对高端基膜材料的需求也将持续攀升。

    (三)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专注于功能性BOPA膜材、超薄型BOPP膜材、生物基可降解BOPLA膜材以及高性能聚酰胺材料(PA6))等相关材料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产能规模、产品种类、生产设备、专利技术、品牌影响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在功能性BOPA膜材领域,处于细分市场全球龙头地位。根据行业自律组织中国包装联合会资料显示,公司子公司厦门长塑聚酰胺双向拉伸薄膜产品连续多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超20%,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6%,处于全球功能性BOPA膜材首位。

    在新能源膜材领域方面,公司持续发力,目前,PHA锂电膜(新型BOPA膜材之一)是公司新能源膜材的主要盈利贡献产品,它作为软包装锂电池铝塑膜的基材,该款产品公司率先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已进入紫江新材、璞泰来、明冠新材等国内主要铝塑膜厂商供应链;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电池薄膜专委会出具的说明,铝塑膜技术要求高,国产替代空间大,公司为除日本厂商外铝塑膜用尼龙层主要供应商。此外,公司正规划实施投资25亿元建设超薄型电子膜材料项目(BOPP膜材),该项目将分期建设,项目一期规划两条产线,目前处于产品市场推广及客户储备阶段,首条产线正在安装,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第二条产线预计2026年投产。作为基膜,其可应用于薄膜电容器、复合集流体等领域。当前,电子膜下游新兴产业需求旺盛,市场对核心原材料超薄型BOPP膜材的需求量巨大,且国内市场对进口依赖度较高。公司投资的超薄型新能源膜材生产基地投产后,将大幅满足国内市场对电子膜材的强劲需求,加速国产替代进程。项目建成后未来有望进一步带动公司整体业绩提升,同时进一步夯实行业地位。

    在生物基可降解BOPLA膜材领域,公司已成功攻克生物基可降解BOPLA膜材生产的技术瓶颈并实现产品产业化,目前已进入东航、国航、南航等知名企业供应链,帮助下游企业履行减碳责任;根据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出具的说明,BOPLA膜材技术门槛较高,市场前景广阔。公司作为全球极少数能够批量生产BOPLA膜材的企业,随着全球材料市场向环保化发展的趋势和相关环保政策的落地与实施,将有望优先受益于行业市场的成长。

    (四)主要产品及其应用领域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池封装材料及电芯、电子元器件、食品饮料、日化、医药等多个领域,聚焦新能源及消费领域。其中,新能源膜材包含运用于软包锂电池的BOPA膜材(PHA锂电膜)、固态电池铝塑膜的新能源BOPA膜材、运用于薄膜电容器和复合集流体基膜的超薄BOPP膜材;应用于消费领域的材料主要是具备更高阻氧性、耐穿刺、更高拉伸强度的特种功能性BOPA膜材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可实现完全降解的BOPLA膜材。同时,公司亦布局BOPA膜材上游--高性能聚酰胺材料。

    (1)超薄型BOPP膜材(首条产线将于2025年下半年投产)

    公司的超薄型BOPP膜材,即双向拉伸聚丙烯超薄电子膜,是通过先进双向拉伸工艺制备的超轻薄功能性膜材。公司生产的超薄型电子膜BOPP产品定位于厚度低于5微米的特种产品,具有自愈性、绝缘阻抗高、介质损耗小、介电强度高、耐压耐高温耐击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主要用于薄膜电容器和电池电极复合集流体的生产制造。公司的超薄型BOPP膜材产品包括电容膜和电芯膜。

    电容膜是薄膜电容器的核心材料,薄膜电容器具有电容量稳定、耐压特性优异、频率特性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光伏设备、风电设备、电子元器件、家用电器等多个领域。当前,全球薄膜电容产业链的高端领域基本由国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电芯膜应用于制备电池正负极复合集流体基膜。复合集流体是电池集流体的新选择,包括负极复合铜箔和正极复合铝箔,在厚度上朝着超薄化方向发展。传统正、负极集流体采用单一铝箔、铜箔为制造材料,相较传统集流体而言,复合集流体采用“金属-高分子材料-金属”的“三明治”结构,是以高分子膜材料作为中间基材,上下两层沉积金属制成的新型锂电集流体材料。相较传统集流体,复合集流体具备高安全、长寿命、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应用优势,有望成为未来正负极集流体的主流应用。超薄型BOPP膜材国内产能严重短缺,长期以来主要依赖进口,公司投资的新能源膜材料项目投产后,将率先在国内实现BOPP电子膜的国产化、规模化生产,有望打破国外企业在该领域的垄断格局,降低国内市场对进口超薄型BOPP材料的依存度。

    (2)BOPA膜材

    公司的BOPA膜材包含新能源BOPA膜材(新型BOPA膜材之一)、功能型BOPA膜材(含通用型BOPA膜材与其他新型BOPA膜材)。

    ①新能源BOPA膜材(新型BOPA膜材之一)

    新能源BOPA膜材是指在原有BOPA膜材基础上,通过不同材料配方调整及工艺技术的优化,显著提升其综合性能,以满足电池材料严苛的安全要求。公司的新能源BOPA膜材产品包括PHA锂电膜和固态电池专用BOPA膜材。

    PHA锂电膜作为软包锂电池铝塑膜的核心材料,直接供应铝塑膜制造商。铝塑膜是软包锂电池的关键封装材料,而PHA锂电膜作为铝塑膜最外层的尼龙材料,堪称软包锂电池的“铠甲”,其主要作用是抵御外力冲击、挤压和摩擦,保护电池内部的电极、电解质等核心组件,因此对材料的柔韧性、抗穿刺性、耐冲击性等性能要求极高,PHA锂电膜作为公司布局新能源领域的核心产品之一,能够应用于消费电子软包电池、新能源电动汽车软包电池以及储能软包电池等领域。

    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固态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长循环寿命等诸多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动力电池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而在电池封装材料及工艺上,采用铝塑膜软包封装工艺被视为一种非常适配且极具前景的技术路线,能够有效满足固态电池追求高能量密度、轻量化、柔韧性以适应体积变化、以及形状灵活性的需求,减少电池在受到压力或发生形变时破裂的风险,提升安全指数。公司产品固态电池专用BOPA膜材主要应用软包技术材料解决方案的环节。

    根据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电池薄膜专委会出具的说明,铝塑膜技术要求高,国产替代空间大。铝塑膜由尼龙层、铝箔层、CPP层通过胶黏剂复合而成,其中,尼龙层由BOPA膜材构成,主要起到安全保护及减少外部冲击震荡等作用,对材料抗冲击、耐穿刺、耐热、耐摩擦、绝缘等方面性能均具备较高的要求。目前,公司为除日本厂商外铝塑膜用尼龙层主要供应商。

    ②功能型BOPA膜材(含通用型BOPA膜材与其他新型BOPA膜材)

    公司的功能型BOPA膜材,是指以PA6切片为原材料,经过专用设备熔融挤出铸片,再通过双向拉伸工艺生产出的一种功能性膜材产品。相比其他BOPP、BOPET等膜材,功能型BOPA膜材在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环保性能等方面均有较为突出的表现,具备优异的阻隔性、抗穿刺性、抗拉伸性且能同时兼顾产品美观性,在中高端食品饮料软、药品、日化用品领域均具有广泛的应用。公司亦通过不同配方调配及工艺技术的优化,使得材料特定性能得以大幅提升以适应不同新型应用场景,能够充分满足下游客户对生鲜、即食食品、预制菜、宠物食品等新兴食品领域的锁鲜、高温蒸煮、易撕裂等定制化需求,在我国消费升级的趋势中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公司应用于消费领域的功能型BOPA膜材,主要包括长塑优耐膜、长塑矢量膜(含EHA锁鲜型、TSA秒撕型、MATT消光型、VMPA镀铝型、APA抗菌型)、长塑优基膜BiOPA等。

    (3)生物基可降解BOPLA膜材

    生物基可降解BOPLA膜材,是指以聚乳酸(PLA)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双向拉伸工艺制成的新型生物基可降解薄膜材料。因其原材料源自植物,所以生物基可降解BOPLA膜材不仅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还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能,在工业堆肥条件下2-3月内即可完成完全分解,环保特性突出。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功能性膜材,BOPLA膜材正逐步取代传统薄膜应用在食品饮料、日用品、消费电子等下游包装领域,是目前全球最具发展前景的绿色新型膜材之一。

    在全球材料市场向环保化发展的大趋势下,伴随着国内可降解材料环保政策的逐步实施,生物基可降解膜材将迎来更大的市场空间。公司已成功攻克生物基可降解膜材生产的技术瓶颈并成功将产品产业化,生物基可降解膜材产品将有望对传统材料实现替代。根据中国塑协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出具的说明,BOPLA膜材技术门槛较高,市场前景广阔,公司作为全球极少数能够批量生产膜材的企业,有望优先受益于未来行业成长。

    (4)高性能聚酰胺6

    高性能聚酰胺6,又称尼龙6(PA6),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公司生产的PA6产品主要为薄膜级PA6,应用于下游BOPA高性能的生产制造以及尼龙纤维、工程塑料等领域。公司采用行业内先进的连续、柔性尼龙6聚合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实现了从配料、聚合、切粒、萃取到干燥全工艺流程连续封闭操作,能够有效确保产品质量和稳定性,同时还充分满足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相关要求。公司生产的PA6产品具有粘度稳定、透明度高、加工性能优良等优点,主要满足自身BOPA高性能生产需求,少部分对外销售,产品性能与质量获得了市场广泛认可。

    公司在PA6领域深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合成工艺技术积极拓展高温尼龙领域,致力于开发适应高端场景需求的高性能材料。通过对聚合工艺的持续优化与配方体系的创新突破,公司正重点开展PA6T、PA10T等高温尼龙的研发工作,以满足未来人形机器人、汽车引擎部件、电子电器等领域对耐高温、高负载材料的严苛要求。在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中,高温尼龙可用于制造关节轴承、齿轮箱等核心部件,凭借其优异的耐磨性、耐油性及抗长期负载能力,为人形机器人的稳定运行和使用寿命提供保障;在汽车工业领域,该材料适配发动机(装饰罩盖、固定支架)、吸气系统(吸气导管、缓冲罐、节流阀体、进气歧管)、冷却系统(水室、支架、水管、风扇)、油路阀门系统(油底壳、同步皮带轮罩、链导槽)和燃油系统,助力实现汽车轻量化目标的同时提升部件性能;在电子电器领域,高温尼龙可应用于高频连接器、5G结构件、手机天线等精密元件,满足绝缘及长期高温工作稳定性等需求。公司这一技术拓展不仅延伸了PA6产品的应用边界,更通过高端材料的研发突破,为公司在新兴产业的材料竞争中抢占先机,进一步强化从材料研发到应用创新的全链条竞争力。

    (五)经营模式

    公司拥有独立的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体系,主要通过销售功能性膜材实现盈利。

    1、研发模式

    公司建立了完备的研发体系,形成以自主研发为主、外部合作为辅的研发模式,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秉持着“探索一代、预研一代、开发一代”的产品开发理念,公司在产品材料研发和工艺技术方面不断推陈出新,依托公司成熟的双向拉伸工艺技术及一系列完备的核心技术体系,横向拓展各类新型材料的薄膜化,研发各类具备特种功能的新型薄膜材料,构建薄膜产业生态,持续技术创新,引领材料行业技术发展。

    2、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采、标准产品适当库存”的采购模式,通过严格的评估和考核程序遴选合格供应商,主要原材料供应商均为国内大型石化集团企业。通过向主要供应商集中统一采购的模式,达到与供应商紧密合作,以保证原料、设备的技术先进性、产品可靠性以及成本竞争力。

    3、生产模式

    公司实行“以销定产、标准产品适当库存”的生产模式,综合考虑市场需求预测、市场价格变化、在手订单、历史订单数据及月库存情况制订生产计划,保证生产计划与销售情况相适应。

    4、销售模式

    公司结合行业惯例和客户需求情况,公司国内销售、国外销售均采用“直销加经销”的销售模式。在直销模式下,公司直接将产品销售给下游包材生产企业。在经销商模式下,公司将产品销售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将产品销售给下游包材生产企业。公司所采用的经销商模式均为买断式经销,公司将产品销售给经销商后,经销商根据当地市场情况自行销售、自负盈亏。

    (六)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行业持续增长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升级理念深入人心。消费者对于终端产品功能性的需求,直接体现在能够提供各种功能性的科技材料上。同时,随着环保概念的普及、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相关环保政策的出台,消费者在要求终端产品具有不同性能指标的同时,也要求其具有低碳、环保、经济的特质。在下游行业需求带动下,公司作为功能性薄膜行业的领军企业,凭借在行业多年深耕积累,坚持研发攻关和市场拓展相结合,实现主营业务稳步发展,为未来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积极出海把握全球化机遇

    公司紧扣“全球化”战略布局,通过在海外核心市场建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及营销网络,构建覆盖全球的产业链协同体系。依托产品在性能、成本上的综合优势,深度融入国际高端新材料供应链,重点开拓东南亚、欧洲等战略性市场,借助本地化运营团队精准捕捉区域市场需求,快速响应客户定制化要求,持续提升海外市场份额,将全球化布局转化为企业规模增长与品牌影响力提升的核心动能。

    3、保持战略定力,开拓新增长曲线

    公司定位为以膜材料为基础、特种材料为引擎的新材料创新企业,始终坚守“多矩阵、高精尖、全球化”的核心战略。通过激活“产、学、研、用”四大创新动能,公司正着力构建“高精尖”材料产业链集群,重点向固态电池封装材料、电池电芯、新能源电子元器件等高端新兴领域的关键材料市场突破,持续扩充产品品类,争取在五年内打造出多款可与BOPA膜材比肩的细分市场领军产品。

    4、全面提升经营质效

    公司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加强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推动内部管理升级,不断提升精细化、规范化水平,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加强成本管控,优化资本结构,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切实推动质量提升,为股东持续创造价值。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以膜材料为基础,特种材料为引擎的新材料创新企业,秉持着“多矩阵、高精尖、全球化”的核心战略,一方面,依托“产、学、研、用”四大创新引擎,打造“高精尖”材料产业链矩阵加速布局和拓展在固态电池封装材料、电池电芯、新能源电子元器件等高端新兴市场应用领域的关键材料,持续丰富产品矩阵,力争在未来五年内打造出多款市场地位对标BOPA的单项冠军产品。另一方面,通过一体化产业链延伸、产销研全球化布局等举措,不断提升产品市场份额,持续拓展“高精尖”蓝海新材料赛道,造就世界一流的新材料产业生态,筑牢护城河。在服务全球客户的同时,致力于成为有责任感的公司,对标联合国SDGs目标,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企业运营及价值链的可持续发展体系,促进企业与产业、社会的共荣共生。

    目前,公司已在技术储备与创新、产能规模、研发储备、产品矩阵、产业链整合及营销网络等方面形成独特的领先优势,核心竞争力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储备与创新

    在工艺技术方面,公司是全球极少数同时成熟掌握机械分步拉伸、机械同步拉伸以及磁悬浮线性电机同步拉伸(LISIM)工艺的厂商,多种生产技术组合能够针对下游客户的定制化需求进行柔性切换,这些技术的掌握使公司在双向拉伸薄膜领域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公司的丰厚技术储备使公司具备能够在新材料领域持续挖掘高附加值、高技术壁垒的高功能性膜材,以技术驱动产品迭代,不断开拓行业应用新边界。

    在材料技术方面,公司自主研发并熟练掌握材料配方技术、多种材料共混、共挤等核心材料技术,通过材料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满足客户个性化定制需求,从而使得公司产品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持续创新,不仅对材料配方设计、性能优化形成了系统而成熟的掌握体系,还在多种材料共混改性、精密共挤工艺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材料性能的定向提升与功能复合。

    公司依托自身领先的工艺技术水平和对材料特性的充分理解,以终端消费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为导向,通过不同材料功能配方调配及工艺技术的优化,开发出一系列能适应多种应用场景的新型膜材,如“PHA锂电膜”、“固态电池BOPA膜材”、“EHA锁鲜型薄膜”、“TSA秒撕型薄膜”、“MATT消光型薄膜”等,以满足定制化、差异化、高端化的终端市场需求。

    目前,公司共取得专利授权224项,其中发明专利达99项,覆盖从基础材料配方到工艺装备的全链条创新,专利数量处于行业前列,成为推动新材料产业技术革新的重要力量。

    (二)产能布局与规模优势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全球建有三个膜材生产基地,分别位于福建厦门、福建泉州、印尼,投资打造了涵盖新能源膜材(超薄型BOPP膜材、PHA锂电膜)、功能性BOPA膜材、生物基可降解膜材、高性能聚酰胺材料等的多元产能矩阵,规模位居全球首位,以产业链一体化及规模优势,成为行业领先。

    公司引进代表国际领先水平的德国布鲁克纳双向拉伸生产设备,并通过长期持续的工艺优化与设备改进,不仅显著提升了设备效率、产品质量及成本效益,更沉淀了宝贵的生产经验与技术诀窍。并且,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度排产,制备满足消费升级和先进制造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以持续创新的技术实力与敏捷响应能力,引领行业发展方向。

    目前,公司投资25亿元建设新能源膜材项目,旨在进一步丰富公司的“高精尖”产品矩阵,提升行业竞争力,项目分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规划两条产线,目前处于产品市场推广及客户储备阶段,首条产线正在安装,预计2025年下半年投产,第二条产线预计2026年投产。

    功能性BOPA膜材方面,公司在国内建有两个膜材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厦门、泉州,截至报告披露日,拥有13条生产线(共规划16条产线),国内总产能为12.5万吨/年,产能规模位居全球首位,待规划产能全部达产后,国内总产能将突破18.5万吨/年;海外建有一个膜材生产基地,位于印度尼西亚西爪哇省,截至报告披露日共规划2条生产线,预计将分别于2025年下半年和2026年陆续投产,达产后将为公司在海外带来5万吨/年产能增量,可深度服务东南亚及周边地区市场,进一步提升公司在全球膜材领域的供应能力与市场渗透率。届时,公司国内外总产能预计将为23.5万吨/年,可更好地发挥规模优势,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为满足市场需求、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有力保障。

    高性能聚酰胺材料方面,公司现有产能约14.5万吨,至2027年,高性能聚酰胺材料产业化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带来21万吨的产能增量(其中,募投项目产能14万吨,自有资金建设项目产能7万吨),全部达产后,总产能35.5万吨,项目产能优先保障公司新增BOPA产能对原材料的需求,进一步凸显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即进一步带动成本优势加原材料端产品创新,促进下游膜材的新品开发及性能优化,更好地实现协同创新。

    公司在功能性BOPA膜材领域具有显著的市场优势,连续多年稳居功能性BOPA膜材市场首位。根据行业自律组织中国包装联合会资料显示,公司子公司厦门长塑BOPA产品连续多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超20%,国内市场占有率超35%,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研发储备与多元化发展潜力

    依托前沿的材料科学技术和深厚的工艺积淀,公司聚焦高性能膜材与合成材料领域,构建起多层次、宽领域的研发体系。在研项目涵盖双向拉伸聚丙烯膜材(BOPP)、双向拉伸聚乳酸(BOPLA)可降解膜材衍生品产业化;同步推进聚酰胺材料、高温尼龙PA6T、PA10T等高分子材料的创新研发。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公司不仅能满足客户对材料高性能化、定制化、绿色化的多元需求,更致力于实现关键材料的国产自主可控,提升产品技术附加值,强化在新能源、高端制造、绿色消费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推动行业技术革新与产业升级。

    (四)产品领先性与独占性

    公司目前拥有功能性BOPA膜材、生物降解BOPLA膜材、新能源膜材PHA锂电膜,以及今年下半年将投产超薄BOPP膜材,根据功能特性再细分多个产品型号,以充分满足定制化、差异化、高端化的终端市场需求。以PHA锂电膜、生物降解BOPLA膜材为代表的新型特种膜材,已实现批量供货,填补了相关市场的空白。以固态电池BOPA膜材、超薄型BOPP电容膜及超薄型BOPP电芯膜为核心的高端精密膜材料产品,深度融入电池设备与电子元器件产业链关键环节,通过技术攻坚与产能突破,未来将有力填补国内产业空白,显著降低对进口高端材料的依赖,成为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加速国产替代进程的核心力量。公司持续开发高附加值创新产品,并以新产品的先发和寡占优势,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也将成为公司未来新的业务增长点。

    (五)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在产业链布局方面,公司是全球少数具有“PA6-BOPA膜材”完整产业链一体化生产能力的企业。在生产方面,通过上下游一体化协同优势,能够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质量控制能力,而且还能进行产业链协同研发,根据生产功能性BOPA膜材的功能和产品规格需要,提前对PA6原材料进行适配性地生产,提高公司BOPA膜材整体生产效率,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定制化需求的发展趋势,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产业链一体化整合为公司BOPA膜材的生产经营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提升了公司BOPA膜材产品生产的稳定性。在研发方面,基于产业链一体化能力,公司打造了一体化研发平台,通过对上游聚酰胺材料领域的技术研发,赋能下游BOPA膜材的性能优化及新产品开发,实现了BOPA膜材领域的源头创新。

    通过纵向打通上下游、横向依托双向拉伸共性技术开发新材料,公司实现了业务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了整体竞争力。这种整合模式最大程度确保了各种功能性膜材的研发与生产质量,提高供应链运转效率,并提升产业话语权。

    (六)品牌价值与营销网络

    公司拥有的“长塑”、“优耐膜”、“佰恩丽”、“优基膜”等品牌在市场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及产品性能,公司功能性BOPA膜材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近年来随着海外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产品深受欧、美等高端市场客户的广泛信赖,品牌附加值逐步体现,已经成为膜材领域具有全球认知度和美誉度的“中国名片”。

    经过多年的经营积累,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及产品性能,公司BOPA膜材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产销率较高的状态。在此背景下,公司不仅与紫江企业、顶正印刷、安姆科等国内外彩印、包装材料企业建立了直接业务关系,还重视终端品牌客户的市场培育,进入中粮集团、益海嘉里、宁德时代、比亚迪、康师傅集团、联合利华、宝洁公司等国内外知名终端品牌厂商的供应体系,构建了丰富的战略性客户全球销售网络,形成了显著的客户优势。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