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中原传媒(000719)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30 02:29:06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原传媒(000719)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本公司主要从事出版物的编辑、生产和市场销售,通过形式多样、门类齐全的出版产品,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知识、信息和精神文化需求服务。业务涵盖内容生产、产品销售、出版物印刷及印刷物资供应、媒体传播、数字教育及服务、文化产品贸易等领域。

    1.内容生产:一是本版图书(含教材教辅)出版,即本公司组织策划、选题论证、组稿编辑、拥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含纸质和数字化教材教辅)的出版。二是人教版、人音版等(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等)教材租型出版,即本公司与教材原出版单位以协议约定支付租型费用的形式获得在河南省内的印制权和发行权。三是党和国家重要理论出版物的租型出版。四是围绕五育并举课程、校本课程、课后服务课程、研学实践课程及研学线路进行的研发、设计和融合出版。

    2.产品销售:省内主要通过省新华书店覆盖全省的渠道网络、云书网电商平台和新媒体平台,以独家代理、分销或代销的形式,销售本公司租型出版的图书、所属出版单位自有知识产权的教材教辅和允许在国内销售的其他一般图书及文化用品、电子产品和其他商品。其中,教材主要通过政府采购进行销售;省外主要通过全国各地新华书店、国内有影响力的电商平台、出版单位自有销售平台及其他出版物营销渠道,以直供、包销、代销或直销的方式进行销售。

    3.印刷业务:旗下印刷集团和汇林印务负责本公司租型及自有教材教辅、一般图书等出版物的印制生产,同时承接本公司以外的图书、期刊、报纸等出版物的印制生产,其中,汇林印务主要以拓展北京区域出版社的印制业务为主。其商业模式为根据用户订单印制、同时结合用户需求,提供纸张、物流运输等服务。

    4.印刷物资供应:物资集团专业经营纸张、纸浆、印刷机械、印刷耗材等印刷物资,同时开展进出口及展览贸易,拥有生活用纸、办公用纸、文化用纸等多领域的自主品牌,业务涉及出版、印刷、包装等多个领域,是河南省中小学教材教辅及公司其它出版物印刷用纸的主要供应渠道。商业模式为将纸张、印刷机械、耗材等印刷物资主要通过招标方式采购或从市场采购,按照合同直接向用户销售。

    5.媒体传播:一是本公司所属出版单位编辑出版的期刊,主要包括社会科学和教育辅导两大类:社会科学类如《寻根》《名人传记》《青少年书法》等,主要商业模式为通过用户订阅实现销售和广告收入;教育辅导类,如《作文》,主要模式为通过用户订阅、自有或第三方平台实现全网销售。二是河南省中小学数字教材、大象课堂融媒教育云、海燕e学、中国手工艺网络大学、百姓文化云、最美读书声等新媒体业务,主要通过网站平台及移动端提供内容服务。

    6.数字教育:以“出版融合发展(郑州)重点实验室”和“数字出版应用智能部署重点实验室”两大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支撑构建现代教育综合服务体系,发挥资源集聚和科技引领作用,为教育数字化全面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小学智慧教育云平台的产品矩阵和功能模块不断丰富。中小学数字教材服务平台实现了全学科全学段覆盖,平台以“数字教材+智能系统”为核心,构建了“教、学、评、创、培”全流程服务体系。数智化作业评价系统应用已在全省部分市县推广使用,其中基础应用已做到市县区全覆盖,服务模式实现了教辅图书从单一供给向“内容+平台”的生态升级。以“内容+平台+服务”的商业模式,实现内容活化,用户触达,把产品或系统销售给学生、单个学校或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维护、升级、内容更新以及培训等服务。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资质优势:公司及所属企业具备全品类出版资质和全链条生产核心竞争力。全品类出版资质覆盖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传统和新兴出版物,兼具印刷、发行和印刷物资贸易等资质,有效掌控“内容生产、印刷、发行”全产业链,降低外部依赖。出版内容涵盖教育出版、大众出版和专业出版各个领域;省新华书店作为省域全科教材及评议教辅唯一发行渠道,锁定教育系统刚性需求;印刷集团是原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首批29家国家印刷复制示范企业(且绿色印刷认证),汇林印务是北京市人民政府认定的“出版物印刷服务首都核心功能重点保障企业”,印刷示范地位凸显。

    2.教材教辅出版优势:公司是人民教育、人民音乐、北师大等主流教材出版社的河南省独家代理商,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公司所属出版社获得了河南省教育行政部门对全科评议教辅出版的行政许可,开发出版全学科、全版本、全系列品牌教辅,在省域市场处于主导和领先地位;公司为河南省2024秋—2027春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单一来源采购”供应商,确保未来3年营收基本盘,有效规避市场风险。

    3.市场优势:河南是全国人口大省和教育大省,截至2024年末,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32万所,教育人口2717.75万人。其中学前教育阶段共有幼儿园2.04万所,在园幼儿275.82万人;义务教育阶段共有学校2.00万所,在校生1423.68万人;高中阶段教育共有学校1724所,在校生403.02万人。人口红利+教育刚需为公司教育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4.品牌优势:公司持续深耕垂直细分领域,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出版品牌、渠道品牌和传播品牌,打造了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IP矩阵。出版品牌方面,公司的“中华文脉”丛书以“文明之源、文化经典、文化名人、文化创造、文化黄河、文化传播”为框架,通过对中原文化和中原文明的深入研究与融媒体呈现,揭示中原文化在中华文化形成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中原文库”以抢救、保护、整理与传承中原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打造新时代中原文献资源的基础平台。大象社的文献集成,古籍社的古籍整理、方志出版,文艺社的长篇历史小说,美术社的书法产品线,海燕社的少儿绘本,科技社的生物、医学与手工产品,农民社的三农出版,在全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渠道品牌方面,“新华书店”以正版保真的质量信誉,成为教育系统、政事企等B端文化采购的主渠道;传播品牌方面,最美读书声、百姓文化云以超千万的稳定用户成为省域文化传播的最强音。

    5.渠道优势:公司所属省新华书店构建了覆盖全省的立体化渠道网络与服务体系,形成线下全场景渗透和线上数字化融合的双轮驱动格局。线下网络方面,以省、市、县、乡(镇)四级布局为基础,建成244家大型文化综合体、现代复合书店及尚书房社区书店,涵盖“城市文化会客厅”“社交第三空间”和校外“五育并举”基地等多功能场景,总面积共计超20万平米;同步推进精准化服务,370家校园书店嵌入教育一线,35家“馆店融合”试点店打通公共文化服务闭环。线上融合方面,云书网电商平台全面升级,依托短视频直播强化引流、获客能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为服务教育“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新华方案”;文化生态方面,最美读书声、书香河南、百姓文化云三大公共文化平台协同发力,总用户规模达1067.08万,通过阅读推广、会员权益及社群运营激活用户粘性,实现渠道影响力和商业价值的同步跃升。

    6.区位和政策优势:公司立足中原文化核心区,坐拥中华文明源头性文化资源。中原地区作为河洛文明、黄帝文化、姓氏文化发祥地,承载着中华文明主干脉络,其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存量与区域经济高速发展深度交融,为出版产业提供了“文化IP+现代经济”的要素支撑。政策赋能方面,公司作为河南省唯一国有文化上市企业,既是文化体制改革先锋,亦是中原经济区与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建设的主力军,主导实施的“华夏文明全媒体出版工程”被纳入《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家级区域战略;同时享有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土地优先供给及人才引进专项扶持等政策红利,形成“文化资源独占性+政策倾斜持续性”的双重壁垒,实现历史底蕴与现代产业的政策性共振。

    7.新兴业务优势:公司以“科技+文化”引领产业升级,通过前瞻性布局“互联网+”新生态,搭建了数字教育、数字化发行、数字阅读、数据库出版、数字印刷等基础平台,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平台支撑。聚焦主业主责,锚定三大创新赛道:教育数字化,投资建设覆盖全省师生的河南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省教育厅的支持下,正在推动智慧教育平台在全省的规模化试点和落地工作;文化数字化,以数字孪生、VR/AR等技术活化历史文物与古籍文献等优质内容,构建“资源活化-技术赋能-场景创新”文化数字化体系,通过“纸数融合”模式推出衍生数据库、研学课程等产品,建立可检索、可交互的数字化档案库,实现文化遗产永久留存与智能开发,推动传统文化教育从“平面阅读”向“沉浸体验”升级;数据要素化,开发出版行业数据交易模型,探索内容版权、用户行为数据资产化路径,布局数据要素产业。

    8.国际化优势:公司持续发力豫版图书海外传播以及中原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升。2025年上半年,《山海经:中国神兽图鉴》《百年中篇名家经典·美食家》等21种图书的外文版在海外发布上市,《清明上河图:宋朝的一天》中文繁体版上市2年至今年初销量破万册;新达成版权输出协议85种。公司所属7家出版单位进入2024年度中国大陆出版机构入藏海外图书馆品种排行榜前100强,其中文艺社以36种入藏排名第60位,并在数字出版物入藏方面位居海外馆藏品种排行榜第8名。《中外交流史事述考》(英文版俄文版)等4种图书入选第二十四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玄奘全集》出海之路等5个项目入选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

    三、主营业务分析

    2025年上半年,公司准确把握政策导向与市场趋势,始终坚持以“两个引领”为战略愿景,围绕“四横七纵多生态”产业布局,践行“求实自强、创新向善、包容共生”的核心价值观,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与业务模式创新。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流程优化,成本费用得到有效控制,人均效能持续提升,资产负债结构保持稳健,现金流状况良好,整体发展势能不断增强。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45.75亿元,同比增长1.0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增长50.39%;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52元,同比增长48.57%。具体业务进展如下:

    (一)核心业务稳步推进,精品力作持续涌现

    公司始终将内容建设作为立身之本,持续强化内容创新能力,推动精品出版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精品出版成果丰硕,共有45个项目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或资助,37种图书入选权威推荐书目,85种图书实现版权输出,国际化传播能力进一步增强;《强国记——中国知识产权的力量》入围“中国好书”,12种图书入选“中国好书”月榜,创历史新高;15个项目获得国家出版基金支持,数量位居全国出版集团第三,显示出公司在内容创作与出版领域的强大实力。重点图书项目影响深远,《中国古典文学讲义》《中国近现代手工业史》《中国计量史》等著作的出版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获得业界高度评价,兼具学术价值与文化传承意义。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公司积极推动内容资源的创意裂变与跨界融合,创新内容表现形式与传播方式;小说《六姊妹》通过“书剧联动”实现破圈传播,探索出文学IP影视化的成功路径;“标识河南”“典籍里的神话世界”等融合出版项目陆续推出,以数字化、可视化手段焕新传统文化,市场反响热烈。

    (二)服务体系持续升级,会员运营成效初显

    公司持续推进实体书店转型升级,着力将传统书店打造为“城市文化会客厅”“第三空间”和“校外五育并举体验中心”。上半年完成9家书店卖场的复合式改造升级,通过优化空间布局、丰富业态组合、提升服务体验,实现从图书销售向综合文化服务的转变。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上半年共开展“文化游园会”等主题阅读活动1万余场,参与人次超百万,有效激发全民阅读热情,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数字化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书香河南”及“百姓文化云”平台新增浏览量2765.42万次,新增用户

    8.25万人,平台活跃度和影响力持续提升,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实现文化服务全域覆盖与精准触达。会员经济成为发展重点,公司上线统一会员管理系统,依托用户画像和场景联动,整合会员207万人,初步建立精准服务与消费促进相统一的运营机制,推动从“经营商品”向“经营用户”转变,为后续文化消费与内容推广奠定坚实基础。

    (三)数字化转型持续加快,创新动能日益增强

    公司积极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出版业与新技术深度融合。数字项目建设扎实推进,“AI赋能全民阅读”项目初步建成智能推荐系统,实现个性化阅读服务;“文献中国资源库”完成基础架构搭建,启动数据采集与整理工作;“大象数字篆刻”等13个创新联合体项目全面启动,推动传统文化技艺的数字化保存与创新表达。数字赋能教育成效显现,智慧教育平台完成高一年级数字化教辅试点及考试服务流程数字化改造;通过“数据+AI+生态”的数字支撑能力,推动传统纸质产品向数字化服务转型;教育智能体、数字人终端等自主研发产品投入应用,服务教育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四)创新业务布局深化,教育生态初具形态

    公司以“内容建设+资本运营”双轮驱动,加快创新业务布局,教育服务生态初步形成。以资本为纽带,设计产业整合、投资并购、引进战投、市值管理、数据变现等创新路径,以延伸教育服务链条为切入,制定课程体系、基地营地、数字平台、文旅研学等突破方案。产品体系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已征集创新业务产品278项,审定上架课后服务课程68门,产品类型涵盖“五育”并举教育服务、研学实践、校本课程、智慧作业、AI自习室、科创空间等多个领域,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实践基地建设取得突破,灵宝未来少年科学院运营成效显著,成为实践教育领域标杆。课程研发与研学实践深度融合,“泥咕咕奇遇记”、“豫”见麦秆画、“绿植中的红色故事”等传统文化课程以及“焦裕禄精神”“奇瑞工厂智慧交通”等特色研学课程和路线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文旅研学创新持续推进。智慧教育、课后服务、研学实践三大平台持续优化,初步形成“智慧教育+课后服务+研学实践”一体化服务生态。河南省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区域不断拓展,AI智教备课助手、智慧体育服务、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等多个项目实现场景落地。新华书店老年大学顺利开班,社店校局联动开展研学活动2594场。教育服务生态持续完善。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