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8 19:33:51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新疆天业(600075)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主要业务
新疆天业依托新疆丰富的煤、盐、石灰石等资源,聚焦绿色现代化工,积极构建了较为完整的“自备电力→电石→聚氯乙烯树脂及副产品→电石渣及其他废弃物制水泥”绿色、低碳联动式循环经济产业链,拥有134万吨PVC(包括114万吨通用PVC、10万吨特种树脂、10万吨糊树脂)、97万吨离子膜烧碱、213万吨电石、25万吨乙醇产能,同时拥有2×300MW、2×330MW自备热电站以及535万吨电石渣制水泥装置,实现产品的多元化、差异化、高端化布局,成为国内氯碱化工产业化配套完整、产品型号齐全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具有一定规模优势及行业竞争力。
公司定位为行业领先的绿色现代化工和新材料服务商,主要业务涉及氯碱化工,主要产品涵盖通用聚氯乙烯树脂、特种树脂、糊树脂、烧碱、水泥等,使用的大宗原材料为新疆本地具有丰富储量的石灰石、原盐、煤,以及焦炭、兰炭等。
氯碱化工生产工艺为:通过采用离子交换膜法电解氯化钠盐水,产生液体烧碱(简称液碱)、氯气、氢气等产品,而后通过一系列反应生产出PVC。
氯碱化工主要产品聚氯乙烯(PVC)和烧碱,为基础化工产品,其终端需求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基本涵盖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下游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纺织、建材、农业、医药、冶金、石油、电力、国防军工、食品加工等领域,新兴应用领域不断扩展。
(二)行业情况
公司氯碱化工主要产品PVC(包括糊树脂、特种树脂)、烧碱(片碱、粒碱)分析如下:
1.市场总体情况
报告期内,在宏观经济环境、大宗商品期货走势、PVC淘汰落后产能进度及自身供需关系变化综合影响下,PVC市场价格重心呈现下行趋势,尽管部分时段受宏观事件及供需面改善支撑,市场出现过短暂反弹,但整体价格重心逐步下移,呈现出明显的震荡下行态势,整体产业链运行压力较大。2025年下半年,受到原油的剧烈波动、国内进一步宽松政策的预期以及成本端的支撑,不排除有阶段性上涨行情。2025年上半年,烧碱供需基本面趋向宽松,价格上涨至高位后回落。2025年下半年,国内产量、国内消费量及出口均有增加,但供应增量或略多于需求增量,供需矛盾下,价格或整体震荡下滑,但受阶段性下游集中采购、出口集中签单影响,叠加阶段性供应端例行检修等,限制价格下行空间。同时,烧碱行业老旧装置较多,落后产能进行改造或退出有望推动烧碱供需格局进一步向好。
国内宏观经济政策以“稳中求进”总基调,政策扩张但避免强刺激,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经济平稳运行,降准、降息、房产刺激及促进消费等宽松政策频出,“反内卷”政策深化落地,宽松的宏观政策对商品市场形成支撑。随着宏观刺激政策逐步落地,“反内卷”政策持续推行,有望对PVC市场带来一定利好,此外随着烧碱落后设备更新政策推行,烧碱供需向紧平衡方向逐步调整,有望带动氯碱行业景气度进一步提升。
氯碱化工行业与宏观经济形势紧密相关,目前正处于从成熟期向产业结构调整期过渡的关键阶段。影响市场的驱动因素主要集中在供需基本面与宏观环境两个方面。PVC和烧碱市场的波动主要受制于供需平衡的变化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PVC和烧碱市场面临需求波动和产能过剩的双重考验。2025年,国内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将从终端需求拉动氯碱化工产品消费增长。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将拉动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投资,促进建材、家电、服装及日用品等需求增加,进而整体拉动产品需求增长。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铝基材料用量需求持续增加,氧化铝企业新增产能陆续投产,带动烧碱需求量显著增加。
在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深刻转变,以及环保要求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行业增长速度逐渐放缓,不再盲目追求规模扩张,而是将发展重心开始转移到注重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的道路上。面对市场波动,公司采取了多项措施以增强抗风险能力。公司持续推行精细化管理、优化原材料采购策略,减少物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深化循环经济产业链布局,降低单位产品能耗,以及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升级。这些措施有效控制产品制造成本和各项费用,推动公司整体降本增效,确保在行业波动中稳健发展。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当前公司与国内化工行业均处在深化结构调整、能源转型过渡、绿色低碳与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期,聚焦高质量发展主体,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深度推进产业融合的纵深化发展,稳步拓展向外延伸的发展路径,精准优化并稳固存量业务,全方位提升内部生产运营的精细化水平与效率,确保企业“安、环、稳、长、满、优”经济运行,多措并举,实现企业稳定运行和经营持续好转,强本强基,降本增效,提升盈利水平,企业经济效益整体平稳向好发展。
2025年上半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1.发挥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势,生产经营平稳向好。2025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市场影响,大宗化工产品聚氯乙烯树脂价格持续下跌,公司沉着应变,克服困难,强化内部管理,发挥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势,推进全流程降本增效和升级改造,产业链运行基本稳定。2025年1-6月,公司生产特种树脂5.02万吨、糊树脂5.58万吨、PVC树脂54.43万吨、烧碱38.79万吨、乙醇7.56万吨、水泥86.78万吨、熟料173.56万吨、电石91.49万吨,电38.78亿度,蒸汽233.70万吉焦;除公司自身耗用外,外销特种树脂4.76万吨、糊树脂5.17万吨、PVC树脂53.93万吨、烧碱40.58万吨、乙醇7.09万吨、水泥81.69万吨、熟料57.41万吨、电0.17亿度、蒸汽5.21万吉焦。2025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16,032.35万元,较上年同期521,126.76万元下降0.98%;实现利润总额3,761.22万元,较上年同期2,729.94万元增长37.7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57.50万元,较上年同期668.77万元下降228.22%。
2.深化精益管理,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公司深化精益管理,实施紧平衡生产模式,从原辅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销售运输等环节开展全流程降本增效,有效降低电石、煤等消耗,积极争取铁路运输费用下浮政策;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充分发挥全面预算对资源配置的牵引作用;持续推进“代储代销”仓储运营模式,有效降低库存物资,盘活闲置资产;牢固树立全员降本意识,开展“职工五小”“QC”等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创新降本增效方法,促进全产业链全流程降本增效取得新突破。
3.深化联运合作,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支持政策,围绕“转型升级、提质降本增效”核心目标,统筹推进重点项目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效;积极推进各项综合类技改项目,持续推进水泥环保综合治理、乙炔电石破碎改造、高盐水结晶等项目建设,推进老旧设备升级改造、高耗能电机更新改造等,推动智能工厂建设,提升产业链数字化水平;全力推进年产22.5万吨高性能树脂原料项目开车准备工作。
4.深化安全生产,本质安全稳步提升。树牢安全发展理念,深入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推行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及隐患排查治理能手评选活动,持续提升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能力。夯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开展能力评估、赋能训练,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班组长安全履职能力大幅提升。组织制定并发布安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及安全信息化平台运行实施细则,形成统一的安全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本质安全水平得到提升。天能化工(一厂)氯乙烯车间二班获全国“安康杯”优胜班组。
5.深化环保治理,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做好项目环保合规管理,严格落实新、改、扩建项目环评及“三同时”制度,指导新项目做好开车环保审查,实现环保手续合规率100%。做好检修过程中环境风险管控工作,开展专项环境风险监督检查与监测,确保检修过程不发生环境事件、不影响环境质量。根据环保工作要求,围绕固定污染源、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无组织管控、移动源治理方面制定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一企一策”,组织制定管理措施、工程措施,重点推动天辰化工、天能化工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深度治理,水泥全流程超低优化改造等项目工程建设。聚焦碳管理政策,组织水泥企业参加全国碳市场管理培训工作,扎实推进下属化工(含电石)、水泥、电厂企业碳核查工作落地,将产品碳足迹管理理念融入产品生产全过程,打破外贸碳壁垒,提升企业产品核心竞争力。
6.深化智能制造,数转智改加速推行。推广应用“工业互联网+N”、5G专网等,推进对工业生产过程的全面监控和智能化管理;推进AI大模型应用项目的建设,接入DeepSeek大模型,协同办公智能体搭建完成;AI赋能流程工业智能制造,投运智能巡检机器人,与先进控制系统协同工作,构建了一个集“监控、预警、分析、调度、应急”于一体的智能化调控中心,实现了实时数据采集、安全预警和远程操控,极大地减轻了巡检人员的工作负担,降低了巡检过程中的安全风险,从而有效提升了生产管理效率和安全防护水平。同时,公司积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进程,并实现部分数据资产入表,标志着公司在数据要素价值发掘上迈出关键一步。
7.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创新驱动效能释放。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投入力度,深度融合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信息化建设,全力催生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动能,塑造公司发展的全新优势。充分发挥氯碱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势,进一步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不断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探索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优化现有生产流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家,兵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兵团创新型中小企业1家,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4家,拥有有效专利393件,其中发明专利44件、实用新型专利349件。报告期内申报专利3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报2件,获得授权专利23件(含发明专利1件)。
8.聚焦价值赋能,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按照监管要求,公司将以提高公司质量为基础开展市值管理工作,树牢回报股东意识,特别是对中小股东的回报,已制订市值管理制度及估值提升计划;继天域融公司完成增持计划后,天业集团推出专项银行贷款增持计划,截止2025年6月30日,专项银行贷款已放款5,000万元,天业集团已累计增持3,273.42万元,该增持计划正在实施中;公司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于2025年6月19日派发现金红利3,414.73万元,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49.90%,以提升公司投资价值和股东回报能力,增强投资者信心、维护全体股东利益,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主要产品烧碱平均价格同比上升306.52元/吨,影响毛利同比上升12429.34万元,另一方面受市场行情波动和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公司主要产品聚氯乙烯树脂平均价格同比下降幅度较大,影响毛利同比下降41347.82万元,其中:聚氯乙烯树脂平均价格同比下降638.23元/吨,影响毛利同比下降34420.16万元;聚氯乙烯糊树脂平均价格同比下降750.53元/吨,影响毛利同比下降3881.89万元;聚氯乙烯特种树脂平均价格同比下降640.00元/吨,影响毛利同比下降3045.77万元。但煤炭、炭材、石灰等主要原材料平均采购价格亦同比下降,影响毛利同比增加25947.82万元,其中:煤炭的平均采购价格同比下降57.62元/吨,影响毛利同比增加13378.94万元;焦炭的平均采购价格同比下降193.62元/吨,影响毛利同比增加8394.00万元;兰炭的平均采购价格同比下降142.98元/吨,影响毛利同比增加1714.26万元;石灰的平均采购价格同比下降27.16元/吨,影响毛利同比增加2460.62万元。同时,公司持续推行精细化管理,一体化产业联动式循环经济产业链降本增效成果显著,有效地控制了产品制造成本和各项费用,公司上半年利润总额为3761.22万元,较上年同期2729.94万元增加1031.28万元,增长37.78%。
由于上年同期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所得税费用减少,导致本期所得税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2556.18万元,从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7.50万元,较上年同期668.77万元减少1526.27万元,下降228.22%。
上述原因,共同导致公司报告期利润发生重大变化。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在与控股股东协同发展、新疆地区资源禀赋、一体化联动式绿色环保型循环经济产业链、科技创新、绿色制造、数智化转型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1.与控股股东协同发展优势
公司与天业集团致力于打造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美丽化工,按照“规模化、循环化、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攻坚克难,创新驱动,构建了完整的循环经济战略体系,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竞争力、资源优势等方面协同发展,共同推进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科技创新转化协同发展。天业集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树脂评价中心、聚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多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先后承担包括国家863项目在内的重大科技项目30余项,成功攻关循环经济关键技术35项,其中列入行业重点推广6项,研发的多项核心技术进入行业清洁生产标准,成为国家制定相关产业政策及行业标准的主要推进者,同时,先后与国内知名科研院所深度合作,与国内多家知名院校建立稳固合作关系,形成了政策、信息、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高效集成的创新模式和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体系,为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保障与支撑。
竞争力支撑协同发展。天业集团连续多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500强,先后荣获全国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创建试点企业,全国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第四届中国工业大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资源优势助力全产业链升级。新疆煤炭、原盐、石灰石等资源充足,具有发展绿色现代化工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天业集团拥有年开采能力20万立方米的新疆吐鲁番市乌勇布拉克天业盐矿;拥有托克逊县科克萨特石灰岩矿、新疆博乐市阿克塔什北3号石灰岩矿、新疆精河县阿勒担达坂矿区西段石灰岩矿,年开采能力分别为240万吨、400万吨、95万吨,石灰加工能力分别为80万吨/年、100万吨/年、80万吨/年。天业集团实现了千万吨级煤矿项目的布局,拥有呼图壁县白杨河矿区天业煤矿的采矿证,该煤矿总资源储量约4.2亿吨,一期规划产能规模为240万吨/年;还拥有新疆和布克赛尔县达拉布特一号井田《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该煤矿总资源储量约21亿吨,规划产能为1000万吨/年,目前正在办理采矿权手续。煤炭是新疆天业绿色现代化工产业链中最重要的原材料之一,天业集团的煤炭资源优势给公司的全产业链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推动公司在绿色现代化工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创新驱动提升发展质量,开放是公司发展的必由之路,公司与天业集团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双方优势,紧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利用新疆天业自产品在市场上的品牌效应,积极推进互联互通,助力新疆天业自产品走出国门,并形成天业集团推进产业培育、优势产业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的发展模式。
2.新疆地区资源禀赋优势
公司产品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为煤、原盐和石灰石。公司所处的新疆地区煤炭、原盐、石灰石资源丰富,产业链原料供给充足、便利,丰富的煤炭资源形成了较低的发电成本,为公司产品提供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其次,新疆地区有着西气东输、“一带一路”、中巴经济走廊等独特的经济优势和架构,公司所在地石河子位于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部,是新疆地区的交通枢纽,连接中亚和欧洲,具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优势,这也为公司销售和运输PVC产品提供了便利的物流条件。
公司一体化产业链工艺路线搭建起了新疆自然资源与高附加值产品的桥梁纽带,成为现代绿色现代化工的优质品牌。在发展进程中,公司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构建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自备电力→电石→聚氯乙烯树脂及副产品→电石渣及其他废弃物制水泥”一体化产业联动式绿色环保型循环经济产业链,加快地区新型工业化建设,拉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解决大量民生就业,有利于新疆资源优势就地转化为经济优势。
3.一体化联动式绿色环保型循环经济产业链和规模优势
公司与控股股东天业集团在氯碱化工领域构建了中国首条“煤-电-电石-聚氯乙烯-100%电石渣水泥”循环经济产业链,成功研发出多项循环经济关键支撑技术,解决氯碱化工不同时期发展的技术难题,成功实现干法乙炔配套电石渣干法水泥技术、电石渣烟气脱硫技术、氯碱化工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有机耦合集成技术,将电石渣变废为宝,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煤—电—电石—聚氯乙烯—电石渣水泥”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为国内第一批氯碱循环经济试点,用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变革了传统氯碱工业。
公司目前拥有完整的“自备电力→电石→聚氯乙烯树脂及副产品→电石渣及其他废弃物制水泥”一体化产业联动式绿色环保型循环经济产业链,末端实现了100%电石渣制水泥工艺向全工业废渣制水泥全新的转型升级,成为国内氯碱化工产业化配套完整、产品型号齐全的聚氯乙烯生产企业,拥有134万吨PVC(包括114万吨通用PVC、10万吨特种树脂、10万吨糊树脂)、97万吨离子膜烧碱、213万吨电石产能,同时拥有2×300MW、2×330MW自备热电站以及535万吨电石渣制水泥装置,公司规模优势突显,在绿色现代行业具有一定竞争力。
4.科技创新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托科技创新推动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将清洁生产、节能减排及资源循环利用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一直将绿色高质量发展作为企业生存的生命线,依托新疆丰富的煤炭、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现代化工,在“双碳”背景下,有针对性地制定节能降耗减排措施,探索推动高质量发展路径,扎实推进节能技术创新项目,大力推进能效双控、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研究攻克众多行业核心关键瓶颈技术。
公司建立了“市场需求-研发立项-实验验证-产业化应用”的闭环创新机制,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客户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联合生产、质量等多部门进行项目立项,制定详细研发计划,将成熟的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车间,实现产业化,同时密切关注行业趋势,提前布局生产规划,不断进行智能制造改造和数字化管理,优化生产效率,实现生产全流程数字化控制。
公司科技创新成果不断落地,公司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家,兵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家,兵团创新型中小企业1家,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4家,拥有有效专利393件,其中发明专利44件、实用新型专利349件。报告期内申报专利3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报2件,获得授权专利23件(含发明专利1件)。专利和研发项目实现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均应用于公司主要产品,并在技术上发挥核心支持作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公司原有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智能化水平。公司所属化工、水泥子公司均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围绕绿色化、多元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需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以质取胜、质量为先、质量至上理念,将安全、环保融入企业发展目标和经营管理,推动安全、环保精准治理,源头防控、过程监管和末端治理形成闭环,不断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5.绿色制造优势
公司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进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深入研究固碳增值、降碳提效的先进技术,持续加大环保装置的投入,深入推进环保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循环的绿色生产体系,全面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生态优美的绿色天业形象。
公司将“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贯穿在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按照“光伏绿能+源网荷储+低碳化工”发展思路,持续实施环保工艺优化和技术创新,不断推进节能降耗、节煤减碳等工作进程。公司深化电石渣等固废资源化利用,采用低氮燃烧+分级燃烧+SNCR智能精准高效脱硝技术,开展水泥全流程超低排改造;优化工业用水结构和废水资源化利用,实施废水中水深度治理回收利用改造工程,提高废水中水回收利用率,开展水资源再生循环利用项目建设工作;全力推进环保提升改进项目工程建设,对离子膜烧碱电解槽等生产设施进行节能降碳提升改造;积极响应八师冬季减煤任务,安排电石炉生产实行“高价电时段处理料面和检修,低电价时段生产全开”的统筹生产模式,错峰用电,节约用电成本。公司所属子公司天能化工能耗领先全国烧碱行业水平,获评兵团唯一一家国家重点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天能水泥、天伟水泥能效水平达行业标杆水平。公司所属子公司天辰化工、天能化工、天伟化工均荣获“绿色工厂”荣誉称号。公司通过各项措施的实施,促进减污降碳、资源节约、协同增效,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部署,探索利用工业园区消纳能力和区域丰富光照资源,谋划建设十户滩工业园区200MW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打造绿色、低碳、智能的高质量发展模式。目前,十户滩200MW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实现并网发电,推动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
6.数智化转型优势
公司围绕精益管理、数智生产,持续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在公司的应用,在先进过程控制(APC)、5G专网、智能化管理、能源管理、安全作业等领域持续建设投入,持续推进相关项目的建设。推进两化融合体系建设,为数字化转型提供体系保障;网络安全管理工作由管控型向服务型转变,提升服务意识,打造适用公司的网络安全服务体系。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9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9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9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9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8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