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长春燃气(600333)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8 19:33:51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长春燃气(600333)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1、主营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从事城市管道燃气业务、市政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业务、清洁能源综合供能业务及延伸增值服务业务。

    2、经营模式

    (1)城市管道燃气:公司继续以“区域深耕、结构优化、数智运营”为主线,在吉林省8市1区持有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通过存量用户挖潜与工商业客户拓展并举,叠加智慧燃气平台与物联网计量,不断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服务体验。

    (2)市政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业务:围绕“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公司依托甲级设计、一级施工、甲级监理及总承包资质,采用“设计—采购—施工—运维”一体化交付模式,持续扩大省内市场份额并向省外延伸,形成稳定的工程服务收入。

    (3)清洁能源综合供能:聚焦分布式能源、冷热电三联供及可再生能源耦合,为客户提供从方案设计、设备集成到智慧运营的全链条服务。项目普遍采用“合资共建+运营分成”模式,由公司控股并与设备厂商、用能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特许经营期长、现金流稳。

    (4)延伸增值服务:依托公司燃气用户流量入口,公司打造“线上平台+社区门店+上门服务”三网融合体系,围绕厨电零售、社区零售、到家服务及燃气保险四大场景,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全周期增值服务,持续释放客户价值。

    3、所属行业情况

    (1)城市管道燃气

    全国宏观需求从前些年的“高速扩张”到报告期的“韧性增长”。2025年1–6月天然气表观消费量2,145亿立方米,同比仅增1.8%,增速为2021年以来的较低点。其中,城燃领域838亿立方米,占比39.1%,增速1.2%,工业燃料增速-2.7%,化工原料增速-4.1%,发电在煤电调峰挤压下仅微增0.5%。继续出现区域分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经济圈仍贡献全国城燃增量的62%,东北、西北地区出现3–5%的负增长,吉林省1–6月城燃用气18.6亿立方米,同比-0.8%。

    季节性特征,2025年第一季度,居民用气同比+6.4%;进入第二季度后,气温偏暖叠加高基数,单月需求连续三个月负增长,6月城燃用气129亿方,同比-2.1%,为2020年以来首次。

    价格机制,顺价“最后一公里”全面打通。政策方面,2025年3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天然气价格联动机制评估指南(2025版)》,首次将“居民用气价格调整周期≤1年”纳入省级政府考核;2025年5月,财政部、住建部启动“城市燃气价格补贴清算”,对2023–2024年未启动顺价的城市扣减中央基建投资额度。全国进展,截至6月底,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298个已出台并执行居民顺价文件,覆盖率88.4%,125个城市同步放开非居民门站价浮动上限。

    基础设施,从“补短板”到“智能化”。2025年1–6月全国新建长输管道1,420公里,东北区域中俄东线南段(长岭—永清)干线贯通,吉林段设计压力10MPa,新增下载能力1,800万立方米/日。

    2025年4月1日起,《城市燃气管道保护条例(修订)》正式实施,首次将“餐饮企业强制安装燃气报警器”写入法规,吉林省8.4万餐饮用户将在2025年底前完成改造。安全生产与监管,从“被动整改”到“主动智控”。

    2025年4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第

    (六)条,健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公用事业价格机制。明确政府投入和使用者付费的边界,强化企业成本约束和收益监管,综合评估成本变化、质量安全等因素,充分考虑群众承受能力,健全公用事业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深入推进天然气上下游价格联动。深化城镇供热价格改革。加快推进供热计量改造,有序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公共建筑和新建居住建筑率先实施。优化居民阶梯水价、电价、气价制度。

    2025年4月23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能源领域民营经济发展若干举措的通知》(国能发法改〔2025〕40号),国家能源局首次明确,公平开放“一张网”:三大油管网设施必须公开剩余能力,第三方准入全流程线上办理。

    (2)清洁能源综合供能

    2025年6月8日财政部《关于下达202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资金(第二批)预算的通知》(财资环〔2025〕58号)136亿元,其中,部分用于“煤改气”配套管网、LNG点供站、储气设施。

    2024年4月22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落实〈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发〔2024〕7号),要求2025年增加省内自产天然气生产供应,积极引进域外气源,多渠道补充气源增量,新增天然气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洁取暖需求。积极稳妥推进以气代煤,推动生物质、天然气等燃料替代煤燃料。

    2025年4月吉林省能源局发布《吉林省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30年)》推动电氢储融合发展。全面落实“绿氢+产业”战略部署,着力发展超长时氢储能技术,拓展氢(氨)储能应用领域,推进电氢协同发展,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氢、制氨、制甲醇、制绿色航煤等更长周期氢能技术的试点示范,满足多时间尺度应用需求。促进电氢储各产业之间的协同创新与深度融合,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加强与化工生产基地合作,推动多种储能技术的联合应用,开展复合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促进能源的高效转化与存储。

    公司清洁能源业务,公司业务发展将紧扣国家和吉林省政策导向,坚持“保民生、促减煤”主线,重点推进以下三类项目:加快“煤改气”配套管网、LNG点供站和储气设施建设。依托清洁取暖专项资金,全面实施居民及工商业“以气代煤”替代。融合新型电力系统需求,开展绿氢制储、电氢储协同示范,拓展天然气掺氢、氢储能、氢化工等“绿氢+”多元场景。

    (3)延伸增值服务

    全国智慧燃气终端规模,NB-IoT智能燃气表在线1.43亿只,半年净增2,380万只;远程抄表平均准确率97.2%,故障率<0.4%。数据平台,国家能源局6月上线“全国智慧燃气大数据中心”。增值业务厨电一体化,据统计TOP10房企2025年厨电集采总规模约58亿元,燃气热水器、集成灶、壁挂炉约占46%。“燃气+保险”,全国已备案47款产品,上半年销量410万份,保费收入30亿元,平均毛利率54%。社区网格,全国建成“社区能源驿站”1,260座,其中,42%由燃气企业主导,提供充电桩、氢能补给、厨电体验等复合服务。

    公司延伸业务依托城市燃气客户和产业链资源,发挥可以直接服务到燃气客户和数字化管理等优势,加强全产业链的协同效应,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点。普遍的延伸业务包括燃气报警器、烟机热水器、烟雾探测器、漏水探测器等系列厨房产品。在为客户提供安全、便捷的产品与服务的基础上,构建“线上+线下”客户体验式营销平台,同时寻求与房地产开发和厨房装饰产业对接,实现商业模式创新。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截止报告期末,公司拥有燃气用户183.34万户,其中,工、商业用户近2万户。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66亿元,同比下降5.69%,主要是燃气业务和工程安装业务收入略有下降。

    报告期,燃气销量达到2.85亿立方米,同比下降1.56%。业务毛利仍不足以弥补经营费用,因而较上年同期亏损略有增加。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