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中国前沿科技集团(01661.HK)2024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5-06 08:00:53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中国前沿科技集团(01661.HK)发布2024年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本集团于报告期间有三个营业部门因而分两个呈报分部,分别为:
      (a)赛事运营及营销分部:主要提供体育赛事相关的营销服务。收入主要包括企业赞助收入;
      (b)体育服务分部:主要提供给政府、马拉松参赛者和媒体公司等体育赛事相关服务。收入主要包括直播及节目制作收入、个体消费收入及设备租金收益等;及
      (c)买卖业务:买卖雪茄及相关产品(2024年新业务)。
      收入
      本集团的收入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32.24百万元增长约142.2%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78.07百万元。该增长主要原因是买卖雪茄而产生的买卖收入增加。按照呈报分部的具体情况如下:
      –赛事运营及营销分部收入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26.32百万元增长约4.3%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27.46百万元;
      –体育服务分部收入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5.92百万元减少约100%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零元;及
      –买卖业务分部收入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零元增长约100%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50.60百万元。
      服务成本
      本集团的服务成本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33.08百万元增长约105.4%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67.93百万元。该增长主要由于买卖业务成本增加。按照呈报分部的具体情况如下:
      –赛事运营及营销分部成本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26.55百万元减少23.0%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20.44百万元;
      –体育服务分部成本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6.53百万元减少约78.1%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43百万元;及
      –买卖业务分部成本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零元增长约100%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46.07百万元。
      毛利╱(毛损)率
      由于上述因素,本集团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毛利人民币10.14百万元,而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则录得毛损人民币0.84百万元。本集团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确认毛利率13%,而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确认毛损率2.6%。按照呈报分部的具体情况如下:
      –由于上文所述赛事运营及营销分部收入及服务成本的变动,本集团赛事运营及营销分部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毛利人民币7.02百万元,而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则录得毛损人民币0.23百万元。本集团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确认毛利率25.6%,而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确认毛损率0.9%;及
      –由于上文所述体育服务分部收入及服务成本的变动,本集团的毛损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0.62百万元增加约130.6%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43百万元,而毛损率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1.7%减少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0.0%。
      –由于上文所述买卖业务分部收入及服务成本的变动,本集团的毛利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零元增加约100%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4.54百万元,而毛利率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0%增加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约9.0%。
      销售及分销费用
      本集团销售及分销费用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7.11百万元减少约39.2%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4.32百万元。该减少主要由于本集团运营赛事所产生的业务费用减少。
      一般及行政费用
      本集团一般及行政费用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44.24百万元减少约21.6%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34.67百万元。该减少主要由于本集团伴随业务恢复一般及行政费用中劳工成本减少。
      其他收益
      本集团其他收益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16.35百万元减少约75.3%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4.04百万元。该减少主要是由于来自本年度短期银行理财产品及固收利息的收益减少。
      其他利得或亏损
      本集团其他利得或亏损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净亏损人民币0.47百万元减少约760.7%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净利得人民币3.09百万元。该增加主要是由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相关资产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减值亏损减少。
      除所得税前亏损
      由于以上各项,本集团除所得税前亏损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81.17百万元减少约43.87%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45.56百万元。
      所得税费用
      本集团所得税费用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6.00百万元增加17.5%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7.05百万元。该增加主要是由于就中国附属公司向香港母公司派发股息代扣代缴的企业所得税减少及终止确认递延税项资产增加的净影响。
      归属于本公司拥有人的亏损
      由于以上各项,归属于本公司拥有人的亏损由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87.18百万元减少约39.7%至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人民币52.58百万元。现金流量
      于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的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人民币246.47百万元,而于2023年12月31日的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人民币173.73百万元。
      营运资金
      本集团的流动资产净额由2023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19.50百万元增加约18.5%至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60.04百万元。本集团的流动资产价值减少,而营运资金维持在相对较高水平,足以满足日常营运资金需求以及支持业务发展。
      资本开支
      于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本集团有关购置物业、厂房及设备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的总开支分别为人民币1百万元及人民币零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分别为人民币0.9百万元及人民币37.1百万元)。
      银行借款
      本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银行借款人民币6.64百万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人民币6.61百万元)。
      外币汇兑
      本集团现时并无针对外币交易、资产及负债的外币对冲政策。本集团密切监察其外币风险并将于需要时考虑对冲重大外币风险。
      本集团资本结构情况
      本公司日期为2013年6月28日的招股章程(「招股章程」)载列的本集团的重组已于2013年6月24日完成。本公司于2013年7月11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主板上市。于2013年8月7日,本公司部分行使超额配股权后,以发售价每股2.11港元向公众额外发行9,045,000股普通股。于2015年5月29日,本集团雇员获授可认购合共2,500,000股本公司股份之购股权,且截至本公告日期止,未有行使任何购股权。
      本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的已发行普通股(「股份」)数目为190,294,200股(2023年12月31日:1,592,942,000股)。本公司于2024年12月31日的法定股本为1,000,000美元,分为400,000,000股每股面值0.0025美元的股份(2023年12月31日:1,000,000美元,分为4,000,000,000股每股面值0.00025美元的股份)。

业务展望:

行业及集团展望
      当前,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边缘计算为代表的前沿技术正加速向实体经济渗透,推动制造业、服务业等领域的智能化升级。与此同时,全球产业链对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需求日益凸显,尤其在高端制造领域,智能化设备的关键零部件已成为技术突破与产业竞争的战略高地。
      本集团紧抓这一趋势,以前沿科技研究院为核心创新引擎,持续深化与国际顶尖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构建开放式产学研协同网络。在AI基础设施业务的战略框架下,本集团已逐步形成「技术研发-场景应用-产业赋能」的闭环能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聚焦技术应用的纵深延伸,探索智能化设备核心技术的突破路径。其中,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的创新研发与产业化落地将成为重点关注方向。通过整合全球领先技术资源、优化供应链协同效率,本集团致力于为智能制造领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性的关键技术支橕,助力行业向自动化、柔性化生产模式跃迁。
      此外,本集团将持续强化前沿科技资产管理服务的核心竞争力,通过系统化挖掘高潜力科技项目、动态优化投资组合,打造全球化高科技产业投资平台。我们坚信,科技创新与资本运作的高效协同将成为驱动长期价值增长的双引擎。未来,本集团将进一步提升对早期技术项目的识别与孵化能力,重点关注具备颠覆性潜力的前沿领域,如量子计算、生物科技交叉应用等,以多元化布局应对技术迭代的不确定性。
      展望未来,本集团将持续强化两大业务分部的战略协同,通过技术赋能与资本驱动的双轮模式,推动高质量、可持续的业绩增长。我们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技术变革,以更敏捷的响应能力捕捉市场机遇,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为行业注入创新活力。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06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