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策略周评:基建与应用端齐发力,短期关注关税风险》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1:AMD与OpenAI宣布达成一项为期多年的战略性合作。根据协议,OpenAI将在未来数年内部署总计6吉瓦的AMD Instinct GPU算力,首批1吉瓦基于MI450系列芯片的部署计划于2026年下半年启动。此合作预计将为AMD带来数百亿美元收入,并重塑芯片市场格局。消息公布后,AMD股价三日累计暴涨43%,市值突破3800亿美元,创下近十年最大涨幅。业界认为,此举不仅为OpenAI提供了多元化的算力基础,也标志着AMD在AI加速器领域获得了顶级客户的认可。
事件2:英伟达与日本富士通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共同打造新一代全栈式AI基础设施,整合英伟达GPU与富士通MONAKA CPU,通过高速互联技术NVLink Fusion提升计算效率。合作内容涵盖AI智能体平台、机器人及行业级应用开发,首阶段将聚焦日本市场,未来计划全球推广。此举标志着两家公司在高性能计算与AI生态领域的深度融合,有望推动日本AI算力自主化及产业升级。
事件3:阿里云通义千问宣布开源新一代多模态大模型Qwen3-VL-30B-A3B,包含Instruct与Thinking两个版本,并提供FP8量化支持。该模型采用稀疏MoE架构,总参数300亿、激活参数约30亿,在视觉语言理解、OCR、空间推理及智能体任务中表现出色。相比同类Qwen3-VL-30B-A3B兼具性能与计算效率,进一步巩固通义千问在开源多模态领域的领先地位。
事件4:OpenAI在周一的开发者日上宣布ChatGPT开始内置第三方应用程序,开发者即日开始可以使用新版Apps SDK来构建这些应用。OpenAI首席执行官奥尔特曼也在发布会透露,目前ChatGPT周活跃用户数已达8亿。此外,OpenAI公布了应用程序接口(API)的多项更新,包括推出最新语言模型GPT-5Pro以及全新视频生成模型Sora2。
(信息来源:WIND、陆家嘴财经早餐、新浪、网易、AMD等)
周度观点
基建与应用端齐发力,短期市场关注关税风险。
(1)本周AI产业焦点集中于基础设施与应用层两端。AMD与OpenAI宣布达成为期多年的战略合作,未来将部署6GW级算力集群,为OpenAI提供长期GPU支持。此举表现出AI算力供给格局正从英伟达“一家独大”向多元化生态演进,有望带动上游硅片、封装测试及高带宽存储等环节的需求提升。与此同时,英伟达携手日本富士通共建全栈式AI基础设施,整合MONAKA CPU与英伟达GPU技术,强化其在高性能计算和本地化算力领域的布局。这一合作不仅助力日本提升算力自主可控能力,也体现了AI基础设施的全球化、区域化配置趋势。
(2)应用层方面,OpenAI推出的视频生成应用Sora上线首周下载量突破62万次,超越当年ChatGPT首周表现,显示AI创作类应用正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在广告、短视频及虚拟制作领域的应用热潮,影视和内容公司纷纷试点引入AI生成工具以降低制作成本。Anthropic与IBM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将Claude模型整合进IBM企业AI套件中,推动AI助手在数据分析、文档生成和客服自动化中的落地,进一步拓宽企业级AI市场。国内方面,阿里云通义千问开源Qwen3-VL-30B-A3B模型,以稀疏MoE架构实现高效多模态推理,在视觉理解、OCR与智能体推理等方面表现优异。此举延续国内模型厂商“开源带动生态”策略,有助于推动AI开发者社区的创新活力。
(3)总体来看,AI产业进入新一轮由“算法创新--算力升级--应用爆发”驱动的螺旋上升阶段。本周多项合作释放出AI基础设施产业“再提速”的信号。全球算力资源正在形成以美国为中心、亚洲新兴市场为支点的多极格局。但中美关税博弈深化,不确定性提高,一定程度上压制风险偏好,警惕板块内部高估值风险。但如果风险预期缓和,基于产业趋势确定性和赔率思维,一是可以关注中上游的存储、AIDC相关配套设施。二是可以关注下游AI应用,可以关注AI+医药、AI端侧、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AI应用与Agent等分支。
本周报告推荐
【东吴计算机】政策加持,加快AI赋能新型工业化
【东吴机械】全国首家机器人科技体验店落地,助力机器人C端商业化落地-首程控股(00697.HK)
【东吴机械】Figure03发布,面向家居场景进一步迭代升级
【东吴电子】网通&车载以太网双轮驱动,布局高端高速有线通信芯片新蓝海-裕太微-U(688515)
【东吴电子】国产算力认知强化!Tokens消耗——AI需求侧核心逻辑正式向多模态大模型延展
风险提示: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AI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