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长江期货《中国财政预算框架解构:四本账的职能边界》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核心观点
中国的政府预算体系由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这"四本账"构成,形成了一个既分工明确又相互衔接的有机整体。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作为核心,以税收收入为主体,全面保障政府基本职能和公共服务;政府性基金预算依托土地出让等非税收入,专项支持特定公共事业发展;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统筹国企利润分配,既促进国企改革发展又补充公共财政;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则专款专用,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稳定运行。
这四本预算通过科学的功能定位和灵活的衔接机制,既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又实现了资金的有序流动:政府性基金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可与一般公共预算双向调剂,而社会保险基金则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接受公共财政的定向补充。这一体系既体现了中国特色财政管理的制度优势,能够统筹各类财政资源服务国家战略,又通过分类管理有效防控风险,但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财政转型、社保可持续性、债务风险防范等结构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