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宏观深度报告:“十四五”收官之年的机遇与挑战

来源:东吴证券

2025-04-24 19:43:00

(以下内容从东吴证券《宏观深度报告:“十四五”收官之年的机遇与挑战》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与“中国制造2025”共同的收官之年,目前我国在哪些领域距离目标值仍有较大差距或将指引今年各地政府与资本市场的部分投资主线。
一、十四五”规划目标哪些仍待完成?
1.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方面,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2项指标可能需要重点突破。
一方面,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计划在2021年至2025年增长2.7个,截至2024年实际增长仅为1.9个(年均0.475个),因此为确保完成“十四五”目标,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需同比增长0.8个,相关托位数建设压力可能相对较大。
另一方面,单位GDP能源消耗计划在2021年至2025年累计下降13.5%,为确保完成“十四五”目标,2025年国内需完成3%左右的目标降幅。虽然这一数字较上年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后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降幅(3.8%)略有下降,但仍高于上年同期2.5%左右的政策目标值,因此相关任务完成压力仍然较大。
2.从细分领域发展目标看,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与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民用运输机场、提高核电运行装机容量3个领域可能仍有较大发展压力。
二、“中国制造2025”哪些重点领域的发展仍需突破?
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我国力争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到2025年,要力争迈入制造强国行列,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和产业集群,在全球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是文件明确的10个“主攻方向”。我们将上述领域落地至半导体、机器人、航空航天、造船、高铁、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10个具体行业。
经分析,目前在造船、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新材料、高铁、生物医药6个行业,我国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在航空航天、机器人、农机设备、半导体4个行业,我国可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具体而言:
(1)航空航天:未来或需进一步降低发射成本、提高发射次数;
(2)半导体:10nm以下的高端芯片生产能力亟需提升;
(3)机器人:具身智能的应用场景仍需拓展、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仍待提升;
(4)农机设备:跻身全球市场份额前10的国内企业数量仍需提高。
风险提示:(1)“十四五”规划提出的部分目标目前官方尚未公布最新进展;(2)“中国制造2025”明确的重点发展领域发展现状可能分析不充分;(3)国际贸易形势等外部因素变化可能导致国内战略目标相应调整。





fund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