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者网
2025-09-24 18:01:29
(原标题:从百亿到千亿,药捷安康发生了什么?)
《投资者网》蔡俊
9月,药捷安康(02617.HK,下称“公司”)成了创新药“显眼包”。公司市值一度逼近2700亿港元,但之后快速回调,目前降至约600亿港元左右。
这家上市只有3个月的公司,一夜间从默默无闻到市场皆知。整个过程如过山车般,在急速的股价变化间,市场在寻找公司的估值逻辑,为其狂飙写下注脚。但同时,围绕公司价值的质疑声从未间断。站在聚光灯下,公司的尘封往事也被揭开。
五次冲击IPO的过往
2014年,标记着一个起点。杨民民与吴希罕共同创办药捷安康,两人各自持股95%、5%,前者是药石科技的创始人,吴希罕时任药石科技的董事。至此,两家企业的渊源绑定在一起。
业务结构上,药石科技主营药物分子砌块的设计合成、CDMO服务CMC全流程技术支持,公司专注创新药研发,赛道覆盖肿瘤、炎症及心脏代谢疾病的小分子创新疗法。产业链上,公司属于药石科技的下游。
2015年到2016年,杨民民将持有的股权转让给药石科技,吴永谦又收购40%股权成为董事长。早前,吴永谦出任过轩竹生物总经理、四环医药首席科学家等职务,熟悉各条经营条线的运作。担当一把手后,公司快速步入资本运作的轨道。
2016年至2023年,公司完成9轮融资,累计获得国投招商、CPE源峰、国鑫投资、基石资本、南京江北国资、招商局资本等二十多家机构,合计约17.23亿元的融资。到了最后一轮,公司估值达45.9亿元。
其中,2021年的C+轮和D轮是公司估值的狂飙节点。一年时间,公司估值从12亿元增长至27.3亿元,进而跃升至43.29亿元。
期间,公司从LG Chem授权引进TT-01688,获得该产品在大中华区的独家开发及商业化权利。同时,公司与LG Chem共同宣布VAP-1抑制剂在美国成功实现首例受试者给药。
彼时,创新药还是风口的宠儿,各路未盈利药企纷纷奔赴港交所和科创板,敲响上市钟声。吴永谦也带着公司,在资本的簇拥下开启IPO征程。2021年8月,公司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直至6个月聆讯期结束毫无进展。
首次冲刺IPO的苦涩,给后续的资本运作定下基调。2022年,创新药从宠儿变为弃子,两地资本市场逐渐对未盈利企业关上大门。资本的旋转门开合之际,公司多次尝试无法兑现成功。
2022年6月,公司再次向港交所递表,最终过期失效。4个月后,公司与中信证券签署辅导协议,拟科创板挂牌上市,之后再无下文。2024年6月,公司折返冲击港交所IPO,但仍以失效告终。同年12月,公司第四次向港交所递表。
艰难的资本征程,在创新药熄火的大环境中更为突显。当风口停住时,无论高估值还是资本追逐,曾经的风光都褪去色彩,直到下一个上升周期的到来。
今年6月,久违的创新药行情再度重燃。这波板块的抬升来自各家上市公司的海外大BD,以及新药数据的海外披露。同时,资本市场的大门再度开出缝隙,公司终于得偿所愿闪身进入。
6月,公司登陆港交所,发行价13.15港元/股,募资净额1.61亿港元。上市首日,公司大涨78.71%,市值逼近100亿港元。
接下来,故事的高潮才刚开始。
千亿市值的是与非
从默默无闻到人尽皆知,药捷安康只用了三个月。
9月16日,公司股价最高触及679.5港元/股,市值一度逼近2700亿港元,超越康方生物、信达生物等创新药“当红炸子鸡”。市场惊呼,一只“妖股”出现。
“妖股”的称谓,有质疑的成分。毕竟,2024年公司无营收,2022年到2024年累计亏损超8.5亿元,2025年上半年亏损1.23亿元。但创新药的估值自成一派,资本看到的是管线预期,而燃点是一款临床产品。
早前,公司公告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联合氟维司群治疗乳腺癌的临床二期试验获国家药监局临床默示许可。“临床默示许可”为一种高效审批机制,被许可者经过60个公示日就能按照提交的方案启动临床试验。
换句话说,公司的研发获得专业部门的背书。不止如此,本月初公司被调入港股通标的名单。专业和资本的双重认可,立马被南下资金察觉并疯狂追逐。
而且,核心产品替恩戈替尼本身又有一个“全球首创”叙事,资本炒作的逻辑继续加成。该产品同时靶向FGFR/VEGFR、JAK、Aurora激酶等三个关键通路,为目前全球唯一具有相同靶向组合的MTK抑制剂,有望解决耐药难题。
在此基础上,公司构建起肿瘤和免疫炎症疾病的研发梯队,覆盖5款产品。肿瘤的在研药品TT-00973有望与替恩戈替尼形成协同,非肿瘤的TT-01688计划于今年第四季度启动临床三期试验。
然而,当市场在为公司的市值狂飙找注脚时,猝不及防间股价的高台跳水上演。触及最高点位后,公司股价断崖下跌,从679.5港元/股跌落至不到200港元/股。有投资者发现,前一日公司出现在多只跟踪国证港股创新药指数的ETF的申赎清单中。
这种大开大合的剧情,公司发布公告表示,不知悉异常变动的任何原因,集团营运维持正常,财务状况无重大变动。
本质上,公司的估值仍以管线为核心,但何以超越信达生物,市场颇有意见。但不能否认的是,公司的股本结构设计非常特殊,流通股的极度稀缺给了炒家空间。
截至目前,公司96.2%的股份由上市前投资者锁定,IPO发行股份占总股本的3.8%。再扣除基石投资者的认购,实际可流通占总股本的1.38%。总结起来,非大规模的买盘就能轻易撬动公司千亿市值。
资本市场从来不缺概念热点和话题,但短时间的狂飙是一种情绪释放,长期才能代表市场对企业价值的理性抉择。公司市值飙涨的任何注脚,需要时间验证。(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
2025-09-24
投资者网
2025-09-24
投资者网
2025-09-24
投资者网
2025-09-24
投资者网
2025-09-24
投资者网
202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