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六年空岗补位,东兴证券释放哪些信号?

来源:投资者网

2025-09-24 18:01:29

(原标题:六年空岗补位,东兴证券释放哪些信号?)

《投资者网》吕子禾

如今,券商行业的“研究军备竞赛”正悄然升温。

近日,东兴证券发布一则首席经济学家招聘公告,这一动作打破了该岗位长达六年的空缺状态。招聘信息明确,应聘者需具备5年以上知名券商研究所或公募基金等机构工作经验,同时在宏观经济与资本市场领域拥有深厚研究积累及广泛行业影响力。

作为背靠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型券商,东兴证券此时补位核心研究岗位,既是对自身业务短板的正视,也是应对行业竞争加剧的必然选择。 

中型券商的“研究突围战”

在券商行业,首席经济学家从来不仅是“宏观研判者”,更是机构战略布局的“信号官”与业务协同的“粘合剂”。东兴证券此次六年来首次启动该岗位招聘,背后是其研究业务长期“存在感薄弱”的现实。

放眼整个行业,近年来,财通、长江等多家同类中型券商已配备首席经济学家,并通过宏观策略报告、机构路演等方式强化投研影响力。

随着资本市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政策深化,券商对宏观经济趋势、产业政策导向的研判能力成为对接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东兴证券此前“重行业研究、轻宏观研判”的模式,已难以支撑资管、投行等业务的协同发展。

从其自身业务需求来看,2025年上半年,东兴证券资管业务收入1.34亿元,同比下滑6.31%,主动管理规模389.12亿元基本持平,产品策略缺乏宏观视角支撑;而投行业务虽凭借架构调整实现收入2.51亿元,同比增长188.20%,但在挖掘战略新兴产业项目、把握政策支持领域机会时,仍需宏观研究提供方向指引。

当下,东兴证券急需的是研究与业务的双向赋能,首席经济学家的补位,正是为了填补这一“短板”。招聘公告中“广泛行业影响力”的要求,也暗示其希望通过核心研究岗位的升级,快速缩小在机构客户服务能力上的差距,这场“研究突围战”,东兴证券已迟但未晚。

前进” 与 “求变”

首席经济学家的补位计划,是对研究短板的回应,需要我们置于公司整体业绩与架构调整中进行审视。

2025年上半年,其业绩呈现“稳中有进”的态势,营收22.49亿元同比增长12.46%,归母净利润8.19亿元同比大增42.12%,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84%,较2024年同期提升0.74个百分点,盈利效率显著改善。

东兴证券业务板块的分化尤为明显。投行业务无疑是上半年的“亮点”,通过将“团队制”改为“项目制”,细化管理单元、聚焦战略新兴产业,当前东兴证券IPO主承销家数为4家,行业排名跃升至并列第3位,承销收入随之增长。

财富管理业务也稳步推进,基金投顾保有规模同比增长3.76%,代理销售金融产品净收入0.43亿元,但相较于同类券商2.92%的代销收入市占率,其0.78%的占比仍有提升空间。

与之相对,资管与信用业务则面临“挑战”。资管业务受市场波动影响,主动管理规模增长乏力,收入同比下滑6.31%。从这种“一增一减”的态势,不难看出东兴证券业务结构仍需优化。

架构调整的“求变”,不仅体现在投行。

截至2024年末,东兴证券在福建省的分支机构占比达40%,形成显著的区位资源积累。子公司层面的优化同样延续既有策略:2024年东兴投资通过减资10亿元收缩至注册资本10亿元,明确聚焦股权投资主业;而东兴香港作为境外业务的枢纽,其重要性有所提升。

整体来看,东兴证券业务架构的优化逻辑呈现清晰的"收缩非核心、强化重点"导向,境内持续精简非战略性区域布局,境外加速跨境业务布局。2025年推进的投行改革进一步印证了该战略的延续性。

当前,东兴证券的优化成效更多体现在存量业务表现,而区域与子公司调整的实际效能需结合后续财务表现进行评估。 

AMC系的优势与隐忧

对于东兴证券而言,未来的发展始终绕不开“AMC系券商”这一独特标签。

背靠国内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中国东方,东兴证券在不良资产处置、特殊机会投资等领域天然具备“近水楼台”的优势。

在政策驱动的业务赛道上,东兴证券也在追赶。2025年,它获批新增4000万美元QDII投资额度,累计额度达1.8亿美元,新设立了多只跨境衍生品资管产品。投行端承销交易所地方政府债券15.77亿元,在68家承销券商中排名第25位。

然而,优势之下,东兴证券也面临着不少现实考验。

最直观的是业务短板的“拖后腿”。资管业务主动管理规模389.12亿元,收入同比下滑6.31%,产品收益率与头部券商存在差距,在资管行业向主动管理转型的浪潮中,这样的表现显然难以满足市场期待。

更严峻的是行业环境的挤压。2025年上半年,中信、中金等头部券商营收占行业比重超50%,头部效应持续加剧,中型券商在机构客户资源、项目储备、投研影响力等方面的差距不断拉大。

东兴证券时隔六年刚刚启动首席经济学家招聘,研究业务还处于“补位”阶段,短期内难以媲美头部券商成熟的投研体系,这可能会制约其在公募分仓、大宗交易等机构业务上的拓展,如何在研究业务“补课”的同时,守住并扩大现有市场份额,是它必须面对的难题。

此外,2025年6月实际控制人从财政部变更为汇金公司,虽然没有改变中国东方的控股股东地位,但汇金系券商的业务侧重与东方资产的AMC资源存在差异,未来集团协同的深度和广度是否会受影响,AMC特色业务能否持续获得股东支持,这些不确定性也为东兴证券的未来布局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券商行业加速分化的当下,这家中型券商能否凭借差异化策略站稳脚跟,既要看它能否把股东资源转化为持续的业务动能,也要看它能否快速弥补短板、适应行业变化,而这一切,还需要时间给出答案。(思维财经出品)■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