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者网
2025-09-24 18:01:29
(原标题:父子兵闯关科创板,3D打印的含金量高吗?)
《投资者网》张伟
据上交所官网显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杭州易加三维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易加增材”或“公司”)到科创板上市(IPO)已经被问询。
易加增材的主营业务为增材制造(3D打印)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精准医疗等领域,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和行业壁垒。
Wind信息显示,目前已有铂力特(688333.SH)、华曙高科(688433.SH)两家3D打印公司在科创板上市。易加增材能否成科创板第三家3D打印公司也值得关注。
大股东走向前台
1986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CarlDeckard和Joe Beaman发明了选区激光烧结(SLS)技术,让3D打印迎来重大突破。SLS技术成为行业主流,其多激光系统、更高精度和更快打印速度为3D打印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很快SLS技术也传到了国内。1993年,易加增材创始人冯涛主持研发中国第一台SLS设备。2002年,冯涛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开发中国第一台选区激光熔化(SLM)3D打印设备。这些突破让冯涛成了国内3D打印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
2014年,冯涛成立北京易加,专注于工业级3D打印设备的研发与生产。2015年,冯涛将业务转移至杭州,并通过北京易加成立了易加增材。
2022年,北京易加进行股权代持还原,其将持有的易加增材100%股权转让给了永盛控股等13名原北京易加的股东。从股权还原信息来看,永盛控股才是易加增材的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8.73%;创始人冯涛的持股比例只有3.73%。
工商信息显示,永盛控股隶属于温州富豪李诚控制的永盛集团,其业务涵盖3D打印、三维视觉、高端化纤、国际贸易等领域。该集团旗下的先临三维(830978.NQ)号称新三板3D打印“第一股”,另有永盛新材料(03608.HK)在香港上市。
自此,李诚及其儿子李健浩走向前台,成为易加增材的实际控制人。本次IPO前,李诚、李健浩父子合计持有易加增材约34%的股份,并控制了公司约55%的表决权。同时,冯涛在易加增材的持股比例降至2.55%,为公司第十一大股东。
股权变动显示,2023年至2025年,易加增材的对外融资超过10亿元,公司估值约42亿元,两年大涨6倍。与此同时,永盛控股(李氏家族合计持股95%)在易加增材的股权比例从38.73%降至30.64%,李氏家族套现超过4000万元。
行业整体比较分散
据了解,3D 打印是一种通过逐层添加材料把数字模型直接转化为实物的制造技术,故又称增材制造。与铣削、铸造等传统材料加工不同,3D打印能在无需模具情况下实现复杂结构的快速成型,具备轻量化、个性化、快速原型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讲课、汽车制造、消费电子、建筑与基础设施等领域。
经过30多年发展,3D打印在国内也进入了产业化快速发展期。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3D打印的市场规模已达330亿元,预计2025年将超过630亿元,2022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均增速超过20%。
3D打印行业整体向前,作为设备供应商的易加增材,其业绩也实现快速增长。营收构成显示,易加增材的收入主要来自于3D打印设备、3D打印材料及打印件/配件/服务两大类。2022年至2024年(下称“报告期内”),3D打印设备的营收占比超过92%,其余收入来自3D打印材料及打印件/配件/服务。
业绩方面,易加增材的营收分别为2.47亿元、4.09亿元、4.7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893万元、6858万元、9881万元。报告期内的营收增速分别为66%、15%;净利润增速分别为137%、44%;2024年营收、净利润增速都下滑明显。
目前国内3D打印企业的规模不算突出。以2024年为例,华曙高科的营收为4.92亿元,净利润为6721万元;铂力特的营收为13.26亿元,净利润为1.04亿元。可以看到,易加增材与华曙高科相当,两家公司的收入规模都落后于铂力特。
另外,若以2024年设备收入为对比,铂力特为5.45亿元(营收占比41%),华曙高科为3.16亿元(营收占比64%)、易加增材为4.41亿元(营收占比94%)。
可以看到,与易加增材依赖“卖设备”不同,铂力特、华曙高科的其他收入占比较高,而从铂力特、华曙高科、易加增材的设备收入市场占有率看,2024年分别为1.28%、0.74%、1.03%,行业相对分散。各家公司都有较大的业务拓展空间。
募资多为固定资产投入
众所周知,科创板设立的初衷,是为落实“创新驱动、科技强国”的国家战略,旨在为具有核心技术、发展前景良好的企业提供资本支持,推动硬科技和高端装备等产业快速成长。因此科创板对拟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要求较高。
而在研发投入方面,易加增材只能算是“勉强达标”。《招股书》显示,易加增材报告期内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118万元、2377万元、3061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8.57%、5.82%、6.5%。三年研发费用合计7556万元,综合研发费用率为6.71%。
根据科创板要求,IPO公司最近三年的研发费用率必须达到5%以上,或最近三年的研发投入合计超过8000万元。易加增材只靠综合研发费用率(6.71%)高于5%,达到科创板对研发投入的要求。
募资用途显示,易加增材本次IPO拟募资12.05亿元,其中只有1.87亿元用于杭州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占比约16%;另外9.06亿元用于北京扩产项目、杭州产业化项目,占比约75%;1.12亿元用于技术服务网络扩建,占比约9%。
而从募资用途明细来看,易加增材在北京、杭州项目的资金大部分用于土地购置、建筑安装、设备购置,属于夯实固定资产,研发投入的占比较低。这种情况下,监管是否允许易加增材到科创板上市,也存在不确定性。(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
2025-09-24
投资者网
2025-09-24
投资者网
2025-09-24
投资者网
2025-09-24
投资者网
2025-09-24
投资者网
2025-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