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22 20:42:37
(原标题:猛砸万亿做基建,越南在布什么“棋局”?|东盟观察)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赖镇桃报道
雄心勃勃搞经济的越南,又要押“重注”在基建上了。
日前,据《经济日报》的报道,越南政府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和竣工250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额高达1280万亿越南盾(约合500亿美元)。
投资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大规模基建投资对实现高速增长目标的意义不言而喻,但越南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据《经济日报》的分析,越南近期启动大规模基建,被视为拉开了未来10年至20年经济发展和社会现代化的序幕。
只是,在越南做基建,往往无法忽视规划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其中不乏一些“十年磨一剑”的项目。比如,胡志明市的1号线作为越南首条地铁线,2007年写入规划,2012年开工,历时12年完工;首都河内唯一开通的城市轻轨吉灵-河东线也建了10年;定位“越南最大机场”的隆城机场,早在2005年就宣布立项,直到目前仍未完工。
如今,在越南再度大手笔勾画基建蓝图的同时,中资企业的身影也活跃在越南铁路、公路、通信、能源等项目中,这些企业应如何识别机遇和风险?
去年12月22日,越南第一条地铁线、胡志明市1号线正式通车,但几天前的周四(12月19日),数百名越南人已经蹲守在滨城地铁站,等待免费试乘。等到列车开到站台的时候,站台上、地铁站里外已经全都围得水泄不通——这一刻,越南人已经等了17年。
之所以对地铁充满期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越南的公路品质欠佳。在胡志明、河内这些大城市,不少来观光的旅游博主深谙“流量密码”。他们把镜头对准街头的车水马龙,一拨又一拨电摩疾驰而过,红灯似乎只起到装饰的作用。博主们如何在飞驰的车流中过马路,已经成为一项大冒险。
根据经济数据平台the global economy的最新数据,2019年,越南公路质量在全球排名109位,在东盟国家里垫底。虽然越南的公路密度、里程在东南亚排名还算靠前,但大部分公路都没有升级改造,全国只有六成国道是沥青路,七成公路只有双向两车道,道路坑洼、高低不平都是家常便饭。
铁路交通也不例外。不少人感慨在越南坐火车,能拥有一段“穿越回维多利亚时代”的体验。目前越南在用的铁路,绝大部分还是法国殖民时期留下的“米轨”,因为轨距只有1000毫米,远窄于国际通用的1435毫米,极大限制了运载能力和行驶速度。这些米轨铁路,平均时速只在50公里上下。
除了交通体验欠佳,越南的供电情况也不甚理想。2023年,热浪侵袭下越南出现全国范围大停电,供电不足打断了不少企业的生产。据悉,鸿海、三星、立讯精密等龙头厂商当时因此损失14亿美元。直至今年,缺电的情况依然未曾解决,8月份,越南还启动了全国范围的轮流停电方案。
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南洋研究院教授王勤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些年不少外资大项目在越南落地,但缺电始终是个大问题,停一次电对企业的损失都非常大。所以,为了稳住企业,越南已经在向邻近的广西买电,还在三星这些大型厂商附近建起了配套电厂,但是也只有头部大企业才会受到这种特别眷顾,一般的中小企业还在经受电荒的困扰。
近年来,越南已经意识到基建落后的问题,正在猛补短板。
中山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副院长梁育填曾于2019年和2023年率团队在越南北部和南部展开大范围调研,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越南的经济版图经常被称作“一条扁担两头挑”,一头是北部的河内,一头是南部的胡志明,两大核心片区带起整个越南的发展。越南的基建是短板,但是这些年围绕这些地区的发展非常迅速,首先是公路方面,港口到大城市的公路是支撑越南外向型经济的主动脉,在2017年、2018年前后,连接港口的高速公路都没几条,但近几年已在慢慢变多。还有大城市到周边工业园区的高速公路,大的骨架基本都已经搭建起来。
其次在铁路方面,梁育填补充道,越南也在加快和中国“两廊一圈”的对接,计划修建多条跨境铁路打通陆路通道,比如连接中越两国的老街—河内—海防铁路正力争在今年年底开工。
第三,在机场方面,目前河内到胡志明市的民航航线已经非常饱和,河内、胡志明市都已提出了建设第二机场的规划。
只是,越南要补足基建落下的“功课”,要走的路还很远。越南工商联合会(VCCI)每年发布的省级竞争力指数(PCI)报告显示,尽管最近越南的基建有了相当大的改善,但接受调查的外国投资者在对比越南与其他国家时,关于基础设施的相对优势越南一个都不占。换言之,在投资者眼中,越南的基建完全称不上是加分项。
因此,今年开始,越南把经济腾飞的一大希望寄托于基建上,也不无道理。
越南最大外资基金VinaCapital的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越南的公共投资支出同比激增40%,这主要由政府加快推进重大项目所带动,而且报告将公共投资定义为支撑越南2025年增长前景的“支柱”。据越南财政部,截至6月30日,公共投资支出达到268.1万亿越南盾(103亿美元),占2025年核定预算的32.5%,远远超过去年同期报告的28.2%。
“越南特别在今年推出大规模的基建项目,主要是为了应对两大挑战,”中越产业联盟秘书长高震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首先,美国加征关税给越南经济带来的冲击不容小觑。根据最新的贸易协议,美国对越南加征20%关税,不仅稍高于对东盟国家普遍征收的19%税率,并且对比此前越南对美出口的零关税,现在的关税成本更是大幅飙升。对此,越南急需提升基建水平,提高物流效率。其次,越南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52%,创下了2011年来最快增速,但是要完成今年全年8.3%-8.5%的增长目标,按照目前的增速来看有一定压力,因此越南也把基建视为拉动经济的重要手段。
然而,从越南过去改善基建的效率来看,大量项目的建设基本是以十年为单位的。世界银行曾对越南的基建项目做过统计,发现15个项目落后于计划长达五年,而所需投资资本是最初估计的两倍。目前这一系列密集上马的基建项目能否摆脱类似的桎梏?
从现有规划看,越南正在努力解决缺钱的难题。据《经济日报》报道,在越南近日启动的250个项目中,越南政府资助了129个项目,总投资额约为478万亿越南盾(约合180亿美元),而另外121个项目由私人资本和外国资本支持,总投资额约为305亿美元。私人和外国直接投资在总投资中占据63%的比例。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高度考验政府的财力。从已经宣布的项目来看,越南将改善基建的重点放在了交通、城市化建设上,但这些项目普遍都是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的,所以在不少国家,大规模基建都是由政府来主导的。越南想采用PPP模式来缓解财政压力,有没有私人资本和国际投资愿意跟投,是个现实问题。”王勤指出。
那些愿意躬身入局的资本,或许更多是为越南的未来“投票”。在高震东看来,越南的财政资金非常有限,一是由于经济规模决定了财政资金的上限,二是越南“三来一补”的经济结构和大量税收优惠政策,导致了政府税收收入有限。因此,越南希望由私人部门来填补基建的资金缺口,市场资金之所以有一定动力跟投,部分也是看好越南的城市化空间广阔和基建红利,私人资本可以通过入股的形式获得基建项目运营权和利润回报。
去年底,越南第一条地铁线在胡志明市通车,这条线路的建设出自日本住友财团之手。但早在2021年,几乎同时动工的河内轻轨吉灵-河东线就已经正式通车,成为了越南首个建成通车的轻轨,项目承包方正是来自中国的深圳地铁。
最近,中字头的地铁再“出口”越南。9月9日,据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披露的公告,由其主导的国际联合体顺利签约“越南胡志明市城市轨道交通滨城—参梁段调整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前端工程设计及采购服务项目”合同,合同总额达1754亿越南盾(约合人民币4700万元),标志着公司成功进入越南市场。
这些年,中资企业的身影已遍布越南桥梁、公路、铁路、能源、电信等基建项目。今年5月,越南中南集团与中国电建越南公司宣布携手合作,共同研究开发在卡纳生产风力发电塔筒和钢结构的工厂项目。越南第一条高标准高速公路也和中资企业相关——山东高速集团参与建设的河内至海防高速公路,获得越南交通部颁发的质量优质工程奖后,公司又相继承建了岘港至广义高速公路、安阳工业区市政道路工程及园区内厂房建设。
这些项目部分也折射出中国基建出海的模式之变。王勤告诉记者,基建大项目出海的风险相对较大,回收成本也面临不确定性,所以现在中资参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多以小而美项目为主。此外,中资直接投资项目也更为谨慎,而更多采取承包项目的模式“走出去”,这样的转变更有利于中企控制风险。
今年以来,越南掀起大规模基建热潮,中资企业又如何接住这一波外溢的基建红利?又需提防哪些暗流涌动?
在不少受访专家看来,中资抢占越南基建市场,至关重要的一点还是抱团出海、避免内部厮杀。“现在打入越南的中资企业太多了,既有央企、地方国企,更有不少私企。如果围绕同一个标的,导致大家相互竞价,而通过压低价格来竞标是大家最不希望出现的局面。所以中企在参与越南的基建项目时,应形成战略联盟,避免内部竞争。”梁育填表示。
当基建出海这条赛道愈发拥挤,目光转向新基建这片“旷野”也愈发迫切。但高震东提醒,现在出海考验的是如何在饱和市场里识别新机遇。“在房地产、交通这些传统基建方面,越南也有不少大型本土玩家,所以在项目招标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保护主义的壁垒。对比之下,中资还是要选择有一定技术优势的赛道去切入,比如在新能源、电力、通信等领域。”
(南方财经记者谭海燕对本文亦有贡献)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