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9-22 21:59:13
(原标题:吴清:出清约7000家僵尸私募,遏制“伪私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黎雨辰
9月2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介绍了证监会在“十四五”期间加强资本市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方面的有关工作。
过去五年,资本市场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复杂深刻变化,外部输入性风险挑战可以说是风高浪急,国内部分领域风险“水落石出”,资本市场作为各类风险交汇地和敏感带首当其冲。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打造“安全、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安全”打头,凸显了防风险、强监管的重要性。证监会始终坚持稳中求进,统筹发展与安全,筑牢监管防线,严守风险底线。
其中在稳妥推动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收敛方面,据吴清介绍,私募基金风险整治扎实推进,约7000家僵尸机构完成出清,“伪私募”等增量风险基本得到遏制。
记者注意到,2025年以来,我国私募基金在注销数量及结构方面都出现了显著转变。从中基协官网公示信息来看,截至9月22日,今年以来已有853家私募完成注销,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375 家。
注销原因上,上述同期主动注销的私募数量达到451家,占比超过50%,协会注销、12个月无在管注销、依公告注销的私募则分别有332家、67家和3家。
相较2022-2024年同期,今年以来私募注销总数有所下降。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在于,私募主动注销数量首度超过了协会注销,体现出私募行业生态正在持续净化,发生从“被动出清”走向“主动优化”的转变。
同时,继2023年7月《私募基金管理人失联处理指引》出台以来,截至今年9月12日,中基协已经发布了注销第四十四批失联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公告。协会表示,将继续秉持“扶优限劣”基本方针,不断完善私募基金行业诚信信息记录机制,促进行业合规健康发展。
“伪私募”即未按规定产品未按规定办理基金备案手续,但依然面向不特定对象广泛募资,以私募之名、行非法集资之实的机构。针对其违反《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严重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司法等机关,多措并举惩治私募基金犯罪。
其中,近年来中基协针对“伪私募”频频出手,包括发布多则纪律处分决定书,撤销相关机构管理人登记,对投资者进行“伪私募”风险警示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观点
2025-09-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