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A股的一个飞轮开始转了

来源:雪球

2025-05-21 10:08:33

(原标题:A股的一个飞轮开始转了)

5月19日,统计局发布了几组宏观数据。

大家都关心数据去了,但统计局的表述被忽略了。

原话是:当前物价总体处在低位,这会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压力,影响居民的就业增收,因此推动价格合理回升很重要。下阶段要继续发挥宏观政策的作用,进一步扩大投资需求。推进供给侧改革,改善经济循环,持续规范市场秩序,促进价格合理回升。

这段话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谈论的问题是物价偏低,但解决的办法是扩大投资需求。

这跟很多人的观念都不同,大家可能都认为提升物价得刺激消费需求。

然而,这是一个重大的误解。

统计局的这个表述,暗示着经济复苏的速度可能要加快了。

一、什么是内需?

很多人直接把内需等同于消费。

这是不对的。

内需=消费+投资

当人们赚到了钱,一般有三个去处:要么消费掉,要么用于投资,要么把钱存起来。

如果把钱藏床底,这就是典型的需求不足。

消费属于及时行乐。

如果每赚到一点钱就赶紧花掉,你的赚钱能力就不会提高,过去每月赚5000元,以后同样只赚5000元。如果未来别人进步了,你赚的钱还会越来越少。

但如果你花掉一部分,另一部分用投资。

投资自己的职业能力,未来的工资收入可能会提高。

投资一门生意,未来可以获得经营性收入。

投资资产,未来可以获得财产性收入。

但无论怎样,只要你用于投资,其实也是在消费。

比如,你可能会花钱接受培训,请人吃饭之类的。

再比如,你投资的公司会租办公室,买设备,建工厂,雇佣员工等等。

从这里,我们能看出消费拉动内需和投资拉动内需有很大的不同。

如果仅仅是消费,全社会总财富不会变大,因为生产效率没有提高。

如果是投资拉动内需,全社会的财富会因为我们的投入,生产效率得以提升,还会生产出更多新产品。

这些新产品就能带动社会财富不断增长。

二、投资也能拖累内需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投资都能带动内需。

比如,过去没有公路,那么修路就能很好的拉动内需。

但现在已经没啥路可以修了,如果还不停的修路,修路期间能拉动内需,路修好以后,投进去的钱收不回来,而且还欠了银行一屁股债。

最终反而导致内需不足。

所以投资能否拉动内需,得看投资能否提高效率,创造或满足需求。

比如,路都修完了,我们可以研发飞机,这就能带动内需。

再比如,路虽然修完了,但公路是有使用寿命的。等路面大面积损坏了,我们需要花钱去修补。

统计局之所以提扩大投资需求,极有可能就是:

1.新产业有了更强的投资需求;

2.旧产业中部分行业的产能出清,需要增加投资。

我们从最近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就能看得出来。增速可能处在 触底反弹的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1-4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是4%,但如果扣除房地产,增速就提升到8%。

这就意味着,房地产已经落寞,不可能成为经济的引擎。

而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中,信息服务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40.6%、28.9%、23.9%、17.6%。

因此,投资这个飞轮可能要转起来了。

假以时日,会在A股的基本面上体现出来,走出业绩驱动的牛市。

三、降息到底是怎么刺激经济的?

还记不记得我一直都在说:任何是都有两面。

降息也同样如此,既可能刺激经济,也可能压制经济。

我们从投资和消费的角度来看,就明白了。

降息对消费的刺激其实很小。降息真正其效果的是用于投资。

比如,你会不会因为利率从3%降到2%就去买买买呢?

大概率是不会的。如果你真的想买,即便利率是5%,你也会买。

但投资就不同了。

利率降低1%,也就意味着你能多赚1%的利息。这可都是利润。

大量企业的净利率连10%都不到,所以1%的利差是很吸引人的。

这对于需要大规模开支的制造业来说,尤其如此。

所以降息刺激经济,主要是通过激活投资。

但人们愿意投资可不仅仅因为利率降了。

最根本的原因是,他们能找到可以赚钱的项目。

最近三年,由于我们在化解金融和房地产风险,投资曲线是收缩的。

在这种环境中,做啥生意都很难赚钱。所以投资意愿很低。

当风险得以化解,产能得以出清,投资的弹性就逐渐显现了。

加上DS横空出世,给新产业也带来了更大的想象空间,资本就有动力去投资了。

总之,当投资富有效率时,降息才能起到效果,就能提振内需,进而拉动居民消费。

但如果投资没有效率,降息就是利空。

因为降息会导致中美利差降低,资金外流。

资金都流走了,内需当然就雪上加霜了。

这就是我们前两年看到的现象:每次降息,股市就跌,消费就更加不振。

四、国家偏好

很多人都在抱怨,为啥国家迟迟不肯提振消费。

因为我们国家在提振内需的偏好上更倾向于投资而不是消费。

这是有历史原因的。

由于我们国家发展比较晚,所以这么多年一直处于追赶的阶段。

请问,靠居民消费能追赶得上发达国家吗?

显然是不能的!

我们需要通过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来实现超越。

这是所有追赶中的经济体都要面临的问题。

说白了,经济的真正底色是创造力,而不是消费。

经济短期靠需求,长期靠供给。

国家更看重长期,对于短期来说,如果供需不匹配了,会适当的刺激一下消费。

当然,这也跟我们处于追赶阶段有关,在这个阶段投资的效率很高。

这就是我们过去所体验到的:随便做点生意都能赚到钱。

未来,当我们从追赶阶段进化到相持阶段,投资的效率会越来越低。

消费的重要性会越来越突出。

而当颠覆式创新到来时,投资又会再度变得更加重要。

说的简单一点:

存量经济时代,消费更重要;

增量经济时代,投资更重要;

长期来看,投资是社会进步的根源;

短期来看,消费见效更快。

五、A股的飞轮将转起来

5月8日,央行宣布降低政策利率,股市没有下跌,而是上涨。

5月20日,宣布降低LPR利率,股市也是上涨的。

而最近10年国债利率的中枢并没有因为降准降息而下降,反而上升了。

这些现象都在暗示,投资拉动内需的时机可能成熟了。

昨天,银行大幅降低了存款利率,利率破1%了。

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的净息差。其目的必然是鼓励银行继续推动宽信用。

昨天,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到:大部分政策举措计划将在6月底前落地。比如,稳就业、两重建设、城市更新。

发改委还提到:内卷式竞争扭曲了市场机制、扰乱了公平竞争秩序,必须加以整治。

这都是跟投资有关。

这些事都没有开闸放大水令人兴奋。

但我们的观念要改变,动不动就放大招时代已经结束了。

在中美博弈的关键期尤其不能这样。

因为强者的对抗,比的是谁少犯错或者不犯错。

不知道大家打过格斗游戏没?

你看高手和菜鸟就有一个很大的区别。

菜鸟集满气就随时准备放大招。

但面对高手,他们空放大招不但打不到对方,还常常露出破绽。

高手抓住破绽就是一顿猛揍!

相反,高手不会轻易放大招,他们一定是瞅准了机会才会放大招,尤其喜欢在连段中放大招,从而增加连段的伤害。

高手也不喜欢出重拳重腿,而是不断用轻拳轻腿去试探。诱惑对方出重拳重腿。

菜鸟则恰恰喜欢出重拳重腿,结果就又被抓住破绽。

如果你能理解其中的精髓,就知道国家现在到底在考虑什么了。

不要用菜鸟的思维去揣测高手。

最后,这篇文章希望读者能理解内需=投资+消费。

知道投资和消费拉动内需的利弊,以及何时投资能拉动内需。

打赏自愿,1分钱都是默默的支持,哈哈!

雪球

2025-05-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