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
2025-05-21 10:08:39
(原标题:今非昔比,上海机场的大逻辑还在吗)
有人说疫情结束后、人流量虽然得到恢复,但是大环境在变,上海机场的逻辑早已今非昔比,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情况真的如此悲观吗?下面我就结合年报和一季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如果说2023年至少上半年还受到了疫情余波的冲击,那么进入2024年之后,国内航空业则是彻底迎来了全面的复苏。
全年,浦东机场共保障飞机起降52.81万架次,同比增长21.71%;旅客吞吐量7,678.7万人次,同比增长40.95%;货邮吞吐量377.83万吨,同比增长9.83%。三项数据分别达到了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103.18%、100.83%、96.18%,可谓满血复活
虹桥机场共保障飞机起降27.53万架次,同比增长3.18%;旅客吞吐量4,794.41万人次,同比增长12.83%;货邮吞吐量42.76万吨,同比增长17.73%。(这一块属于新增部分,2019年没有,理论上能带来更大的盈利规模)
国际客流全年3181万人次,达到2019年3851万的82.6%;总吞吐量7679万,超过19年的7615万64万人次。
在此背景下,上海机场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123.69亿,净利润19.34亿,扣非净利润14.09亿。
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营业收入增长了13.01%,而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却分别只有2019年同期的38.45%、28.26%。也就是说人流量虽然恢复,但是增收不增利,公司业绩并未得到恢复。
为什么会这样呢?仔细对比收入结构,我们可以看到,2024年公司的航空性收入为55.6亿(包括航空架次相关收入、旅客及货邮航空服务收入),相对于2019年增长了36.14%,基本上是营收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
这种增长主要来源于2019年只有浦东一个机场,而现在是浦东、虹桥两个机场,规模上由4条跑道变成了6条。不过由于航空性收入利润率较低,大幅增长实际上拉低了整体毛利率,不但没有提升经济效益,反而成为增收不增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由航空业务衍生出来的非航空性收入却没有任何积极变化。2019年非航空性收入为68.61亿,到2024年只有68.08亿,反而下降了0.77%。
非航空性收入为何未能跟随规模扩张实现增长呢?
按照2024年的收入细分,非航空性收入包括商业餐饮收入20.55亿、物流服务收入16.83亿和其他非航空收入30.71亿;
对应2019年,非航空性收入只细分了两类,一是商业餐饮收入(54.93 亿),二是其他非航空收入(13.98亿)。
对比可以发现,主要差距出在商业餐饮收入,2024年比2019年下降了62.59%。根据2019年年报的描述,商业餐饮收入不仅局限于机场内的餐饮业,还包含免税业务的租金和提点。按照一般规律,只要人流恢复,餐饮产业往往会随之复苏(候机的人没有太多其他选择),所以唯一能得出的结论就是免税这一块仍然是瘸的。
由于免税收入毛利率极高,向来是公司最赚钱的一块业务,既然它还是瘸的,那么公司的盈利水平自然也就好不到哪里去。
免税为什么是瘸的呢?众所周知,决定免税业务的关键因素在于国际客流,这也是上海机场有别于其他机场的主要原因所在。
2024年,上海机场的国际客流已达到了2019年的82.6%,不说满血复活,起码也称得上恢复了一大半,理论上讲应该已经度过了最困难时期。
之所以还是不行,原因就在于疫情期间迫于形势压力,公司不得不与中免签下了一份城下之盟(后续又不断出炉补充协议)。根据协议后续效应,到2025年年底之前,原先的优厚条款不再,所谓的免税业务几乎只剩下了租金,自然风光不再。
那么也就是说不到2026年,免税这一块基本没戏,现阶段的上海机场仅仅只是一个缺乏光环的普通机场。
从2025年一季报情况看,1-3月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72亿、净利润5.19亿、扣非净利润5.13亿,虽然同比分别增加了4.72%、34.53%、34.07%,但是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仍然只能达到当时的37.31%、38.2%。
这也意味着2025年会继续打酱油,要想能恢复当初水平,必须要等到协议期满,重新签署新的合作协议。
那么熬过2025年,是否就能恢复如初呢?
目前看,又遇到了另一不确定因素,即中免本身也出现了业绩大幅下滑,因此坊间普遍认为既然中免自己都不赚钱,即便重签协议,也不可能给予什么太好的条款,顶多也就是比现在强一丢丢,全面复苏依然没指望。
关于这一看法,我觉得确实有可能,毕竟中免也是垄断企业,话语权摆在那里,没钱赚的时候不可能不向上游传导压力。
或许也正因为这一情况让人看不到希望,所以上海机场才会便宜到如此地步,当前812.49亿市值对应2019年的50.3亿净利润,只有16倍PE,如果考虑到现在多一个虹桥(收入约占浦东的50%),正常情况算75亿净利润,PE值不到11倍。
当然,上述计算只是理论上的,如果大逻辑不再,显然估值体系还有进一步重估的可能。
对此,我只能说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没有鬼故事就没有好价格。如果换个视角看的话,上海机场的区位优势和唯一性肯定没问题,不确定性主要在于免税消费能否复苏(消费复苏,自然能够重签过去那样优厚的揩油协议)。
那么免税消费会迎来复苏吗?我们先看看2024年导致中免下滑的主要原因,一是汇率变动、二是中产阶层的消费降级(免税消费的主力向来是中产,富裕阶层其实对价格并不敏感)。前者属于偶然性事项,可以忽略,后者如何破局,短期内谁也给不出答案。
但是,从长远看社会财富总是越来越多,人类的消费能力始终是越来越强,降级之后再也起不来,其实是件很难想象的事情。只不过这个复苏过程可能有点长,面对现阶段其他的赚钱机会,等不起、不想等也是人之常情。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今日话题 @雪球达人秀 @雪球创作者中心 $上海机场(SH600009)$
雪球
2025-05-21
雪球
2025-05-21
雪球
2025-05-21
雪球
2025-05-21
雪球
2025-05-21
雪球
2025-05-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2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