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者网
2025-05-21 12:17:52
(原标题: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校友经济创新路径—基于自主型模式的实践解码)
《投资者网》张静懿
在新时代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校友经济作为链接高校资源、地方产业与社会资本的重要纽带,正日益显现出其战略性价值。
上海财经大学校友会创业与投资分会会长、商学院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郑峥嵘,在企业服务和资本市场等领域深耕三十余年,且近十年来也一直致力于校友工作。近日,郑峥嵘接受了《投资者网》的采访,系统性地解析了校友经济的生态特征与创新实践路径,揭示了专业型高校校友资源产业化的独特逻辑。
校友经济:从情感到生产力的价值重构
校友经济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融合发展的产物,本质是以母校精神为内核,通过系统化整合校友资源,构建起覆盖“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多个维度的价值网络。
郑会长指出:“传统的校友关系更多停留在情感连接层面,而现代校友经济需要完成从精神共同体到发展共同体的升级转化。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基于情感纽带的熟人社会,通过组织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转化为结构化的生产力网络,从而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与价值共创。”
据郑会长介绍,“当前国内校友经济主要有三种模式:政府驱动型、母校主导型和校友自主型。“
政府驱动型以“武汉模式”为代表,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政策引领作用,吸引了雷军、陈东升等一大批企业家校友回武汉发展,构建起完整的智能终端、大健康产业集群,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母校主导型主要是依托综合性高校的学科优势、研发能力、技术储备和人才资源,以推动产学研高效融合、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为目标,构建高校、校友、社会之间的创新闭环,有效弥合技术转化周期的市场断层,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价值创造,还为校友创新创业提供了有力支持。
校友自主型则在市场化路径探索中展现出独特价值。例如,由国内几十所知名高校苏州校友会成立的“苏州卓越高校校友联盟”和39所高校校友组建的“985高校上海校友联盟”,都是校友自主型模式的典型案例。这两个联盟通过自发组织平台,对内整合了各自高校的智力资源,对外链接了政府和企业资源,建立起“需求对接-资源匹配-权益分享”的市场化运作体系。
郑会长强调:“校友自主型的精髓在于遵循基本的商业逻辑,凝聚各方合作发展的最大共识,通过有效的组织创设和契约化的运行规则,实现资源互换、共生共创,从而有效破解了传统校友合作中常见的信息孤岛、交互效率低、信任成本高等困局。”
以上三种模式虽路径各异,但都印证了组织的结构化与需求的精准化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影响。
结构性破题:商科院校的校友生态重塑路径
上海财经大学作为一所专注于财经领域的高等学府,校友群体呈结构性特征,集中分布于财务、法律、投行、投资、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逾60%任职于金融机构或担任企业高级管理人员。郑会长分析指出,“这种校友生态呈现出‘乙方属性突出、单兵作战为主’的特点,一方面在细分领域形成了深度专业优势;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实体企业资源相对稀缺、系统集成能力不足的发展瓶颈。”
郑会长表示,近年来他们一直在谋划校友经济的顶层设计,探寻共建校友主导的合作发展共同体——“红瓦联盟”,致力于突破资源碎片化、低效化的困境,推动形成有组织化的校友创新生态。据郑会长介绍,“该联盟将由若干个自成体系且资源互通的功能型平台构成,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全链条的财经服务体系。”
据悉,多个“红瓦”平台正在孵化中。其中,“红瓦加速器” 作为分布式、共享型、虚拟化的产业加速平台,由一批运营产业园区与孵化器的校友企业共建。该平台通过资源集聚和服务创新,提供招商落地、企业服务、资本对接等一体化解决方案,成为该领域业界校友抱团发展的公共平台。
专业服务集成平台 “红瓦财经”则聚合财税、法律、管理、营销、投融资、资本市场服务等领域校友的专业服务长尾资源,形成融合式、结构化创新服务产品集群。通过打造有影响力的公共品牌,满足专业服务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战略级资本协作平台 “红瓦天使会”则计划聚集了一批适格的校友投资人,连接早期科创项目需求。通过投资人训练营、组合式投资、多级风控等手段,提高投资效率,并在投前、投后给予持续赋能,构建在投早投小进程中的新优势。
通过公共品牌建设、集体营销、集成式服务供给开发以及校友订单池计划等手段,这些平台聚合了碎片化的校友资源,创新长尾资源价值开发模式,提升财经服务的市场化竞争力,有力地推动了 “资本—智本—资源” 三资联动,从而实现校友经济从单体式的专业能力输出,向组织化的产业生态共建和集成式高质量共创的战略转型。
生态进化:构建可持续的要素配置枢纽
面对社会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需求升级,郑会长提出,“校友经济需要实现 ‘三重提升’,从而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推动上财校友资源的优化配置。”
在平台功能深化层面,重点聚焦企业服务、产业孵化、资本市场服务等多个垂直领域,推动校友生态从活动引流型向价值转化型升级,强化资源整合与产业赋能能力;在可持续性增强层面,探索市场化运营机制以降低对政府或母校的单向依赖,同步完善合规与风控体系,规避权责纠纷,提升生态系统的内生稳定性;在跨界融合层面,着力弥补商科校友生态的单一性短板,通过强化与综合性高校、地方政府、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协同创新与共建,响应企业及政府多元化需求,输出“全科大夫式”的高质量解决方案。
基于上述路径,校友经济的升级需以组织化运作夯实协作基础,以平台化模式激活资源效能,以市场化机制保障发展动能,从而实现个体价值创造与区域产业升级的共生共赢。
当专业优势与生态思维深度耦合,校友经济就能突破资源局限和路径依赖,培育出兼顾社会价值与经济效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这种将个体智慧转化为集体动能的过程,恰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协同创新机制的生动诠释。(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
2025-05-21
投资者网
2025-05-21
投资者网
2025-05-21
投资者网
2025-05-21
投资者网
2025-05-21
投资者网
2025-05-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