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绘制科技蓝图,博时基金锻造全景式“硬科技”产品矩阵

来源:投资者网

2025-05-21 14:19:47

(原标题:绘制科技蓝图,博时基金锻造全景式“硬科技”产品矩阵)

从蛇年伊始Deepseek的爆火出圈,到全球首台光子量子计算机"九章四号"以1微秒破解药物分子建模难题,再到万亿级资金正加速涌入国务院《科创2035加速计划》——在技术与资本的双向奔赴中,2025年中国“硬科技”产业正经历史诗级爆发。

作为中国股市中极具颠覆性和成长性的独特存在,科创板块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服务于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企业。自2019年7月鸣锣开市以来,逐渐吸引了一批规模较大、研发实力领先、盈利能力突出的优秀公司,主体数量及市值均有较大提升,行业分布则持续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为核心的中国“硬科技”聚集,品牌效应越发显著。 

然而,无论是新兴技术的研发、科技成果的转化,还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都需要金融力量作为强有力的支撑。

博时基金坚持锚定“科技金融”这一关键方向,在“产政学研”多位一体投研体系的指导下,以超60只科技主题主动权益与被动指数基金的全景式布局,和超500亿元的总规模成为掘进“硬科技”价值深矿的核心力量,为中国科技崛起注入强劲资本动能。

广布局:锻造全景式“硬科技”产品矩阵

据上交所数据,截至2025年4月底,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已达586家,A股市值合计达6.80万亿元;盈利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全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3977.8亿元,同比增长4.7%。增长的数字不仅标志着中国科技创新的蓬勃发展,也展示了科创板作为全球科技企业重要上市平台的地位。

市场对于科创板未来表现的信心正进一步提振,面对投资者愈加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博时基金选取了科创50、科创100、科创创业50、科创AI、科创材料、科创芯片以及2025年1月最新发布的科创综指,构建了从宽基指数和细分行业主题皆有布局的博时科创指数产品家族。 

博时宽基指数产品包含科创综指ETF博时(589900)及联接基金(A类:023727、C类:023728)、博时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指数增强(A类:023891,C类:023892)、博时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A类:018145,C类:018146)、科创100指数ETF(588030)及联接基金(A类:019857,C类:019858)、科创创业50ETF(588390)。

其中,科创综指ETF博时首发规模便达20亿元上限,与联接基金博时上证科创板综合ETF联接均为今年春节以来先后成立的新品,二者为场内外投资者提供了多元的投资选择。作为旗舰式产品,科创综指ETF博时所跟踪的上证科创板综合指数(000680)以97%的市值覆盖率成为“硬科技”投资的全景地图,权重行业聚焦电子、医药生物、计算机、电力设备、机械设备、国防军工等高浓度领域,合计占比超92.40%,是布局未来科技核心资产的重要工具。

在细分行业方面,博时布局了科创AI ETF(588790)及联接基金(A类:023520,C类:023521,E类023989)、科创芯片ETF博时(588990)及联接基金(A类:022725 C类:022726 )和科创新材料ETF(588010)多只不同主题的产品。其中,科创AI ETF是2025年1月新上市产品,所跟踪的科创AI指数(950180)发布于2024年7月,覆盖科创板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基日以来截至2025年5月15日该指数涨幅高达65.7%,跑赢主流宽基表现——同期沪深300涨幅14.68%、中证全指涨幅7.43%。(数据来源:同花顺;指数历史表现不预示未来,不代表相关产品收益。)

短短四个月,博时“科创AI ETF”产品规模从成立之初的2.35亿元增长至26.39亿元(截至2025年3月31日数据),增速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

作为中国资产管理行业的先行者,博时基金以"全周期+多维度"为锚点,构建起覆盖“硬科技”全产业链的立体化产品矩阵。截至2024年底,博时科技系列产品规模突破500亿元,科技主题的主动权益与被动指数基金产品数量超过60只。

深挖掘:升级"产政学研"多位一体投研生态

“硬科技”投资的复杂性内涵着技术迭代的爆发性、产业周期的非线性以及估值逻辑的颠覆性,这些都要求基金公司投研体系实现从信息处理到价值预判的质变。

博时基金深谙这一点,在倚靠二级市场投资机构研究之外进行投研前置,畅通政府、学术、产业、资本之间的沟通机制,与政府主管部门、学术机构、一级市场投资人建立更为紧密的交流机制,实时掌握前沿的科技动态,构建起"政产学研"多位一体的研究生态,力争将认知深度转化为投资胜率。

早在2019年科创板设立起,博时基金便组建了专业化的科技投研团队,覆盖半导体、AI、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关键科技领域,彼时团队采用“成长溢价理论”,结合产业周期、技术周期和企业生命周期进行动态估值,解决了科创企业早期定价难题。

目前,在博时7大投研小组中有5个都聚焦在战略新兴产业方向,并围绕数字科技、生命科技、绿色科技、材料科技等重点赛道进行了4-5级行业细分,每个子行业都有投研人员进行长期跟踪。

除了完善“人力”投研体系外,以“AI力”为驱动、拉动智能投研引擎是博时升级投研生态的另一重要法宝。

一方面,博时基金逐步构建起涵盖因子配置、因子挖掘、行业轮动、风险预警等功能的全链条AI赋能技术框架,形成适用于公募基金中低频投资的“智能因子投研系统”。另一方面,博时深知AI技术对于投资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底层算法突破,更在于与基金经理投研工作的深度融合。2024年,博时实现DeepSeek系列模型的私有化部署与迭代升级,到2025年全面实现R1版本,并将其深度融入投资研究、智能投顾及软件开发等核心业务场景,实现投研全流程智能化,显著提升了效率。

“科技金融”是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也是历史性机遇。通过构建‘产政学研’多位一体的研究生态,我们正在重塑‘硬科技’投资的底层逻辑。”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如是说。

长坚守:以价值穿透力跨越产业周期

在“硬科技”投资的长跑中,时间既是最大的敌人,也是最好的朋友。新技术发展路径具有不确定性从而给定价带来困难,给公司股价进而科创基金产品的净值带来波动,在这一阶段更加需要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的助力。

对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的未来发展,博时基金充满信心。江向阳曾表态道,一流的机构投资者更应该发挥机构投资人作用,在关系国家长期发展、具有战略价值的“硬科技”方向投入更多资源,在行业逆风时敢于进行投资布局,做新时期“价值投资”理念的践行者。

而面对中国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偏好于短期资产,能够提供长期资金的保险和资管产品体量不足的现状,博时基金认为务必要重视居民长期投资的理念培育、引导,对投资人做好“投教,投顾、陪伴和服务”,从投资者价值链出发,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例如,博时近两年开展的走进成分股上市公司系列投资者教育活动,带领投资人、互联网意见领袖、投顾等一起走进科创企业,让市场对科创发展有更加直观的感受,在增强信心的同时有利于减少非理性的情绪波动和交易行为,促进价值投资理念的形成。

从产品布局的广度覆盖到投研能力的深度挖掘,再到价值坚守带来的时间复利,博时基金将这紧密联系的三维价值网络转化为超额收益的“增强因子”,展现出穿越产业周期的战略定力。当60余只科技主题基金与数百家产业链企业形成共振,当动态定价模型颠覆传统估值逻辑,当"技术代际储备库"将间歇性突破转化为可持续回报,“硬科技”投资已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是与时代共舞的生态进化。

在这场变革中,博时基金不仅重新定义了资管机构的价值坐标,更为中国硬科技崛起的宏大叙事写下生动注脚。在资本与科技形成的生态级共振下,“硬科技”价值深矿的掘进才刚刚开始。

以上数据如无特殊说明,业绩数据来自基金定期报告,其他数据来自博时基金、同花顺以及wi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5-2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