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投资的锚⚓️与银行的内在价值

来源:雪球

2025-05-18 03:51:56

(原标题:投资的锚⚓️与银行的内在价值)

最近随着银行的估值修复,冒出来了不少唱衰银行的声音,他们认为银行涨的太高了,风险很大。

本质上是因为银行的上涨虹吸了市场资金,影响了他们概念赛道股的炒作,银行的上涨使他们的账户或管理得基金跑输指数和业绩比较基准。

投资不能刻舟求剑,企业的净资产和每股收益每年都在变,社会的无风险利率和平均收益率的机会成本和价值标尺也在变。

投资的锚是什么?不是过去的价格,而是内在价值!认识不到这个就是盲人摸象,一知半解,看不清真相。

内在价值有哪些决定因素?内在价值是由内外两个因素决定的,用最保守的DDM估值模型来看,公司的内在价值是目前的股息和未来股息的折现。

内部因素是公司目前的股息与未来股息的增长。未来的增长是未来五六十年的增长的折现叠加,而不仅仅是短期一两年的!

这就需要有宏观长期的视角,对银行来说目前的低增长可能是历史最艰难时刻,虽然银行从宏观上看是随GDP+通货膨胀率,近似同M2同步永续增长没有天花板的行业。但目前短期遇到了降息周期,息差降低对冲了规模增长是银行业呈现出整体零增长的至暗时刻。但我们要清醒的看到中国目前的降息周期可以持续两三年甚至再长一点,但利率不可能一直降,通胀才是世界经济发展史的主旋律,通缩只是短暂的逆流。不需要进入通胀升息周期,只要利率和银行业息差在低位维持稳定,银行随M2增长的特性就又会恢复呈现出来!站在五六十年的视角,短期遇到的可以克服的困难对长期折现叠加的内在价值影响不大,反而形成了预期差和投资市场机会。

对内在价值的影响还有一个关键外部因素就是,度量价值的标尺i,折现率。折现率本质上是一个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的概念!银行的利润增长是降低了,但社会平均利润水平降低更多,社会经济的平均收益率(本质就是折现率)降低更多,银行的经营和利润还是比社会上大多数公司要好很多,要更赚钱的!社会资产定价是根据其盈利能力来的,随社会平均水平降低的盈利能力并不会带来价格的下跌,即使短期盈利能力下降了,但只要相对社会平均水平上升了,反而估值能提升,因为社会短期盈利能力下降,并不会影响历史积累的存量资金总量,不变的资金逐利,追逐相对优秀的资产,就会使其估值提升!

这就像学生考试一样,同样一个班级的学生,平时考试平均成绩75分,参加竞赛平均成绩35分,分数低了并不代表这个班级的能力或内在价值降低了。个别优秀学生虽然总分低了,但相对于平均分的优势更加大了,是否优秀不是看总分,关键还是看相对比较优势。

折现率本质上不是固定的,而是未来社会资本平均收益率的平均值,某个公司只要它相对于社会平均水平提高了,即使它的绝对值是降低的,它的估值也是会提升的!

看不清这一点,就很难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很多银行投资者,就是看到银行的增长这几年大幅降低,而股价却反向提升,以静态的历史价格为锚,提前下车,错失了一大段银行的价值回归。

投资银行不仅要有纵向时间轴上长期的纬度,还要有横向比较优势的纬度来全面分析。还要站在中国银行系统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使命和功能角度,认识到中国银行体系整体计划性的鲜明中国特色,把控住行业的政策底。以及不同银行的区域,业务,负债,资产配置,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偏好,及企业管理文化等造成的个体不同特征和比较优势,以及由此造成的行业政策底的个体超额发展空间。

目前很多优秀银行还有5%左右的股息率,在降息周期的最困难时刻(注意最艰难时刻不是利率静态的低,而是动态的降),还有5~10%左右的成长,股息率+成长还有10~15%的年化收益率,相对于社会不到2%的无风险收益和资产平均收益率具有很大比较优势,同时熬过艰难的降息周期,即使是在稳定的低利率时期,银行随GDP+通胀同步增长的成长性又会呈现出来,优势区域的优秀银行的比较优势会在目前增长的基础上再叠加一个行业增长。这种增长叠加低无风险利率的低折现率,必然会促使这些优秀银行形成业绩增长叠加估值提升的戴维斯双击!

以银行为代表的低估值蓝筹股估值提升可以修复社会经济受房地产危机伤害的资产负债表,为社会信用货币扩张提供坚实基础,繁荣资本市场,提供稳定收益,涨上去稳得住跌不下来,挺起中国资本市场的脊梁,制造财富效应,溢出到投资和消费,拉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银行的价值回归是有经济基本面和投资收益坚实支撑的,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是符合国家,社会和广大投资者利益的。

风物长宜放眼量,小荷才露尖尖角!

@今日话题 $招商银行(SH600036)$ $兴业银行(SH601166)$ $成都银行(SH601838)$

fund

雪球

2025-05-1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