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者网
2025-04-23 18:01:16
(原标题:退市靴子下的中概股加速回流:港交所打响“保卫战”)
《投资者网》谢莹洁
近期,中概股回流香港的话题再度成为市场焦点。4月13日,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公开表示,已指示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做好准备,迎接中概股回流,并强调香港必须成为中概股回流的首选上市地。
此番表态有其背景:在过去一周内,受美国向全球多地施加“对等关税”政策的不断变化,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大幅度波动,中国香港特区金融市场亦受到较大影响。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近期提出“不排除要求中概股在美国退市”的可能性。
中概股回流香港主要有三种方式:美国私有化退市后新申请香港上市、在香港二次上市、在香港双重主要上市。其中,二次上市流程简单、所需时间短,合规要求获多项豁免;而双重主要上市,因为两个资本市场同为第一上市地,公司必须符合香港所有的上市规则,与二次上市相比最大的优势是可以纳入港股通。
多家企业已双重上市
中概股回流香港的趋势正在加速,特别是在中美关税摩擦升级的背景下,香港已成为中概股的首选地。
在港府2025/26财政年度《财政预算案》中,陈茂波指出,香港将继续推进上市制度改革,其中包括将优化在香港双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门槛,以及检讨市场结构,包括研究设立退市后场外交易机制。
陈茂波进一步提到,港交所亦会加紧做好在东盟和中东市场的联系和推广工作,吸引更多当地优质企业来香港上市,同时汇聚更多国际资金到港,进一步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实力和地位。
港交所是在2018年被视为“25年来最重大”的一次上市制度改革中,为寻求在香港第二上市的中资公司和跨国公司设立了第二上市渠道;并在多次后续的改革中,使赴港第二上市、双重主要上市制度变得更加灵活、便利。
上一轮的中概股回流,触发自特朗普于2020年底签署生效《外国公司问责法案》(HFCAA),规定外国公司若连续3年未能通过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的审计,将被禁止于美国任何交易所上市。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2025年4月共有31家中概股赴港上市,实现“美+港”两地上市。截至4月21日收盘,这31家企业的总市值约为5万亿元,同期387家中概股的总市值约为7万亿元。
这意味着,目前中概股的70%左右已完成了“回港”。
回流的中概股,已经成为港股近年新股市场的重要增量。 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目前在美上市(包括纽交所、纳斯达克及美交所)的中概股总计有385家,合计总市值超过9000亿美元。同时在美国和香港挂牌的大型中概股,不少已将大部分股份转移至香港。
从历史数据来看,港股的制度红利已得到充分验证。2018-2019年,小米、美团、阿里巴巴率先完成回归,奠定市场信心基础;2020-2021年,17家中概股集中回归,包括网易、京东等巨头,带动港股年成交额分别激增50%和28%。中资股持续占据港股成交额30%以上份额,市场定价话语权显著提升。
“A+H”上市阵营持续壮大
港股IPO市场正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回暖。据德勤统计,香港交易所首季共15只新股上市,累计集资182亿港元,分别同比增加25%及287%,新股集资额排名全球第四。截至2025年3月31日,港交所收到的上市申请和处理中的上市申请个案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今年首季共收到56份上市申请,同比提升56%;截至3月底港交所处理中的申请个案有104个,比上年同期多42%。
2025年以来,A股企业赴港上市的热潮持续升温。截至4月20日,已有约20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筹划赴港上市,另有14家企业正式递交申请。这一趋势不仅反映了企业对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的需求,也与政策支持密切相关。中国证监会与香港监管机构协同推出一系列政策支持“A+H”上市,监管评估周期压缩至30个营业日。
从行业分布来看,A股硬科技企业成为赴港上市的主力军,电力设备、电子、医药生物三大领域占比达50%,其中半导体、电池等细分赛道尤为密集。这些企业赴港上市的目的,除了增强境外融资能力外,还包括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全球竞争力。例如,宁德时代以25天刷新H股上市备案时效纪录,并计划通过港股IPO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
头部企业在“A+H”上市中起引领作用。美的集团2024年成功在港交所上市,募资超300亿港元。同样,顺丰控股作为快递物流行业的龙头,成为行业首家“A+H”上市企业。
据高盛估计,目前有27只、总市值达1.35万亿元人民币(约1840亿美元)的中概股,或将有资格在香港进行双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这些中概股包括拼多多、满帮、富途等。而据市场机构测算,当前符合香港二次上市标准的中概股近30家,总市值约2000亿美元。若这些中概股全部完成回归,预计将带来约50亿港元/日的常态化交易额,若全部美国存托凭证(ADR)交易量转移,日均交易额可额外增加超100亿港元。
德勤报告指出,预计未来会有更多中概股回流香港,因为在面对美国监管要求上市公司除牌退市的可能性下,中概股需要对投资者负责,为股东找到其他可继续交易公司股票的市场。
部分研究机构认为,中国资产重估从2024年9月开始,即将继续主导接下来的港股行情,尽管上周美国总统特朗普关税政策扰动市场,但并没有改变港股长期向上走势,香港交易所也有望成为本轮中概股回归的受益者。随着更多优质的中国资产回流港股市场,港股市场将迎来资产质量升级、交投活跃度提升的发展新契机。(思维财经出品)■
投资者网
2025-04-23
投资者网
2025-04-23
投资者网
2025-04-23
投资者网
2025-04-23
投资者网
2025-04-23
投资者网
2025-04-23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