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大模型IPO第一枪!百亿融资智谱启动上市辅导备案,或引发资本运作热潮

来源:时代周报

媒体

2025-04-15 19:52:32

(原标题:大模型IPO第一枪!百亿融资智谱启动上市辅导备案,或引发资本运作热潮)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朱成呈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领域竞争日趋白热化之际,“大模型六小虎”之一的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谱”)率先启动首次公开募股辅导,成为首家正式迈入IPO流程的大模型创业公司。

根据证监会网站披露的辅导备案报告,智谱的辅导期分为三个阶段。2025年4月为辅导前期准备期,重点进行摸底调查和方案制定;5月至7月为正式辅导第一阶段,将开展集中培训、持续尽调及规范整改;8月至10月为第二阶段,完成辅导计划并为申报做最后冲刺。

智谱的上市辅导机构由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担任,签署辅导协议日期为2025年3月31日。

今年3月,智谱完成从有限责任公司到股份有限公司的转型,市场主体类型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外商投资、未上市)”。这一动作被视为IPO的前奏,智谱CEO张鹏在3月底接受采访时坦言,完成股改是“朝着IPO目标去的”,但具体进程不仅取决于企业自身规划,也与外部市场环境密切相关。

华芯金通半导体研究首席专家吴全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完成股改是企业启动IPO上市的必要步骤。同时,启动IPO上市辅导安排具有较强的可预期性,这一动作不仅为企业进入二级市场铺平道路,还能有效反哺一级市场融资,增强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和挂板上市的信心。

实控人清华基因深厚

智谱成立于2019年6月,是基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KEG )科研成果设立的成果转化企业,该实验室在知识工程、知识图谱、图神经网络和认知智能等领域有25年的研究成果积累。

从2020年至今,智谱历经一系列技术迭代。

2020年底,智谱开始研发GLM 预训练架构。2021年训练完成百亿参数模型 GLM-10B,同年利用MoE 架构成功训练出收敛的万亿稀疏模型,2022年智谱训练完成国内第一个千亿开源模型GLM-130B。2023年,智谱又推出基于千亿基座的对话模型ChatGLM,并开源单卡版模型ChatGLM-6B。

2024年1月,智谱发布基座模型GLM-4,并于同年7月发布视频生成模型CogVideoX。今年3月,智谱发布首个具备深度研究和操作能力的AI Agent产品AutoGLM 沉思,可以一边进行复杂思考,一边执行操作。

据辅导备案报告,智谱的实际控制人为唐杰和刘德兵,二人合计控制公司36.96%的表决权。其中,唐杰直接持有7.41%股权;刘德兵直接持有0.26%股权,并通过持股平台控制17.40%的表决权。

此外,二人通过一致行动人李涓子、许斌、张鹏及宁波慧惠企业管理合伙企业,合计控制12.16%的表决权。

唐杰作为智谱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曾任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副主任。其在社会网络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与知识图谱领域发表论文200余篇,总引用超万次。值得注意的是,月之暗面创始人杨植麟是唐杰的学生。

而刘德兵目前为智谱董事长,拥有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博士学位,师从高文院士,曾任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科技大数据研究中心副主任,在科技大数据分析领域有丰富的经验。

或引发大模型企业资本运作热潮

天眼查数据显示,智谱已完成约10轮募资,累计融资超百亿,估值达200亿元。

这套豪华投资者阵营中,包括华发集团、杭州城投、中科创星、达晨财智、启明创投、红杉中国、中关村科学城、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等机构,以及蚂蚁集团、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

今年3月,智谱还先后获得来自杭州、珠海、成都等地方国资投资,一个月内获融资共18亿元。

智谱IPO的启动,不仅是企业自身战略的延伸,也被业内视为大模型行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资深产业经济分析师、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作为“大模型六小虎”中首家迈向IPO的企业,智谱的上市表现将对行业融资模式产生深远影响。

“若上市顺利且市场反响积极,可能吸引更多大模型企业通过IPO融资,进而改变资本对行业的投资导向。反之,若表现不佳,则可能引发投资者担忧,直接或间接导致行业估值回调。”他表示。

创道硬科技创始人步日欣则认为,智谱的IPO进程可能引发一轮大模型企业的资本运作热潮。“资本市场存在‘FOMO’(害怕错过)效应,赶早不赶晚才能凸显稀缺性。”

他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预测,若智谱IPO进展顺利,其市场表现大概率会超出预期,这与其行业地位和基本面无关,主要体现在稀缺性上。

去年商业化收入增长超100%

近年来,国内大模型行业已步入白热化竞争阶段。

智谱与月之暗面、百川智能、零一万物、MiniMax等初创公司并称“大模型六小虎”,在技术研发、商业落地和融资能力上展开激烈角逐。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百度、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也在加速布局大模型生态,而成立于2023年的杭州初创公司深度求索,凭借独特的技术策略和成本优势迅速崛起,成为行业黑马。

目前来看,智谱的优势在于其技术开源策略和快速推进商业化水平。

2024年12月,智谱首次公开其商业化成绩:2024年商业化收入增长超过100%,平台日均Tokens消耗量增长150倍。其中,MaaS平台的API年收入同比增长超过30倍,MaaS平台已经吸引了70万企业和开发者用户。

4月15日,智谱在其微信公众号发文表示,公司将开源32B/9B系列GLM 模型,涵盖基座、推理、沉思模型,均遵循MIT许可协议。该系列模型现已通过全新平台Z.ai免费开放体验,并已同步上线智谱MaaS平台。

该文称,推理模型GLM-Z1-32B-0414性能媲美DeepSeek-R1等顶尖模型,实测推理速度可达200 Tokens/秒,“目前国内商业模型中速度最快”。此外,其价格仅为DeepSeek-R1的1/30。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本次开源的所有模型均采用宽松的MIT许可协议,这意味着可以免费用于商业用途、自由分发,为开发者提供了较大的使用和开发自由度。

开源策略为智谱赢得了许多开发者支持。然而,面对高昂的算力成本,智谱需要在技术迭代与市场拓展之间找到平衡。

对此,步日欣认为,大模型企业普遍面临经营可持续性的难题。其核心挑战不在于研发投入,而在于应用场景的拓展和商业模式的成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何确保经营可持续、避免现金流断裂,成为各家亟需解决的问题。

步日欣分析称,这也是为什么大模型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在一级市场融资,以及尽可能早通过IPO来募集资金的原因。经营现金流受限,融资现金流来补充,能够率先触达资本市场并获得充足现金保障,也是现阶段的重要竞争力之一。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