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一季度人均消费支出破万,为什么是这四地?

来源:时代周报

媒体

2025-04-25 11:30:01

(原标题:一季度人均消费支出破万,为什么是这四地?)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李杭

近日,一系列与居民“钱袋子”相关的数据陆续出炉。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5年一季度居民收入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79元,同比名义增长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高于GDP增速0.2个百分点。消费支出方面,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768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2%,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5.3%。

分省份来看,一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上海继续稳坐榜首,达25766元,北京和浙江位列第二、三位,分别为23606元和22477元。

经济最发达、赚钱机会最多的地方,往往也是最敢花钱的地方。

今年一季度,上海、北京、浙江和江苏的人均消费支出位居全国前四,同时,这4地也是一季度人均消费支出超万元大关的省份。

此外,在31个省份中,共有7个省份的人均消费支出超过全国均值(7681元),分别是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和福建。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最能花钱的地区,仍在集中在东南沿海。

谁赚得快:安徽排名上升3位

一季度,31省份中有8个省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跑赢全国,分别是上海、北京、浙江、江苏、天津、广东、福建和山东。

            图源:国家统计局(制图:时代周报 李杭)           

其中,上海、北京、浙江排名前三,同时也是跨入两万元门槛的三个地区。

在排名前十的省份中,安徽的名义增速最高,为5.81%。同时,安徽也是31省份中,排名上升最快的地区。

2024年一季度,安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591元,在31省份中排名第12位。到了今年一季度,安徽上升到第9位,超过了三个省份。

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对时代周报记者分析称,安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其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与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也表示,近年来,安徽在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光储、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以汽车产业为例,2024年安徽汽车产量达357万辆,同比增长40%以上,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4.5%,达168.4万辆。这些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从业人员规模的快速扩大,也有效推动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

同时,农村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也不容忽视。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安徽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52元,名义增长6.2%,实际增长6.0%,增速高于城镇地区(名义增长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0%)。

“近年来,安徽积极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通过政策扶持与产业带动,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与农民收入的增加。”袁帅说。

位次发生变化的,还有呈现胶着状态的广西和河北。

2024年一季度,河北、广西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729元、8721元,两者相差仅8元。今年一季度,二者位次反转,广西升至第20位,仅比河北高1元。

而从区域对比角度来看,各省份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目前仍呈现出明显的“西快东缓”特征。

时代周报记者计算发现,2025年一季度,西藏以8.12%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领跑全国。此外,新疆、甘肃、贵州、广西、四川等西部省份增速均超5.5%,而东部及中部多数省份的增速主要集中在4.5%-5.5%区间。按此趋势,未来我国区域间的居民收入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谁花得多:江苏、浙江增速领跑

再来看消费数据。

在一季度31省份人均消费支出排名中,上海、北京和浙江稳居前三,紧随其后的江苏、天津、广东和福建分列4至7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名次序列与同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地区排名完全吻合,直观印证了“收入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的说法。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时代周报 李杭)           

在一季度人均消费支出排名前七的地区中,江苏以7.63%的同比名义增速领跑,浙江紧随其后,增速达6.49%。

与之相吻合的是,江苏和浙江的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增速同样位居全国前列。

数据显示,一季度江苏社零总额达12406.1亿元,同比增长5.6%,比去年全年加快1个百分点;浙江社零总额达9293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比去年全年提升0.5个百分点。两地均展现出了强劲的消费活力与增长韧性。

            图源:图虫创意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上海和北京两座城市的人均消费支出增速明显承压。

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北京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3332元,同比增长2.3%。同期,北京社零总额为3458.6亿元,同比下降3.3%。其中,汽车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下降是社零下降的主要原因,二者分别下降19.9%和24.9%。

上海在消费领域同样面临压力和挑战。据时代周报记者计算,2025年一季度上海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名义增速为2.75%,显著低于全国5.2%的平均水平。

事实上,一线城市消费市场的承压态势自2024年已逐渐显现。2024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社零总额增速分别为2%、-3.1%、0.03%和1.1%,普遍处于低位。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在相关文章中指出,一线城市消费显著走弱,除了短期扰动,本质上源于房价下行压力等多重冲击。

他表示,由于一线城市房价跌幅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居民财富中房地产和金融资产占比较高,资产缩水对消费倾向形成明显抑制。同时,就业市场压力加剧导致工资性、经营性收入增速显著下滑,进一步削弱消费能力。

不过,他也指出,随着2025年一揽子政策发力、房地产出现止跌回稳迹象、金融市场活跃度提升,一线城市房价跌幅可能收窄,居民就业收入压力、信心等也有望好转。预计2025年一线城市消费增速虽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全国的差距将有所缩小。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