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
媒体
2025-04-25 10:18:30
(原标题:上海车展40年:从露天展台到全球舞台,本届新能源车型占比超7成)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赵昱
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规模再创新高,展出总面积超36万平方米,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0家中外企业参展。
上海车展是各大车企对外展示的窗口。主办方统计,4月23日-24日的媒体日期间有超100款新车型首发。王传福、何小鹏、余承东等一众企业家在车展首日齐齐亮相,为各自企业站台。本届车展汇聚超千款展车,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超7成。
上海车展全称为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诞生于1985年,至今已经走过40载。时间回溯至1985年的7月3日,上海工业展览馆迎来了一场未来将改变中国汽车行业格局的盛会。
当时的展厅搭建在露天广场,场地条件难与今日相较,但依然吸引了通用、福特、日产等众多全球知名厂商参与。他们预判,中国汽车工业要大发展,参展是发展对华贸易和合作的好机会。时代周报记者翻看当时的媒体报道,除了国外厂商,国产东风牌汽车、长春一汽等也参与了首届上海车展。
这成为上海车展的开篇。光阴流转四十载,如今,上海车展已举办至第二十一届,不仅成为城市文化的亮眼名片,更是观察全球汽车产业发展新趋势的最大平台。
丰田首款鸿蒙座舱D级轿车铂智7、全新一代雷克萨斯ES迎来全球首发;上汽奥迪新品牌AUDI首款量产车型奥迪E5 Sportback、上汽大众全尺寸增程式SUV概念车ID.ERA相继亮相。梅赛德斯-奔驰展示了28款车型;其中,作为VAN.EA纯电架构平台前瞻之作的Vision V概念车及全新纯电长轴距CLA两款车型迎来全球首秀。
中国自主品牌也以创新之姿抢占C位。极氪首款混动车型极氪9X迎来首发亮相,新车搭载超级电混技术,据称融合了纯电、插混和增程式技术的优势;江淮与华为联合打造的百万级豪车尊界S800在车展发布内饰;仰望U8加长版U8L也迎来首发,问界品牌全新纯电车型M8、理想MEGA Home家庭特别版、乐道品牌第二款车型乐道L90、零跑汽车全新中型轿车B01等也亮相上海车展。
汽车工业的地位特殊,意义重大。现代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将之称之为“工业之中的工业”。它的产业链漫长,牵涉钢铁、冶金、橡胶、化工、玻璃、机械、电子、纺织、塑料等产业,横向又蔓延至物流、维修服务、金融保险等产业,市场规模庞大。
40年前,中国对于国际厂商而言只是极具潜力的蓝海市场,技术家底薄弱。40年间,中国汽车由“技术学徒”一步步跃变,逐渐成为新一轮技术产业革命的引领者。
2025上海车展宣传海报(时代周报记者/摄)
当汽车由奢侈品成为日用品,外资车企抢先机
1983年,首辆大众桑塔纳以CKD(Completely Knocked Down)全散件模式在上海组装下线。两年后,中德合资的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首批合资车企应运而生。中国企业由此开创“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模式,拉开产业变革序幕。
也正是在这一年,首届上海车展顺势举办,以促进汽车工业交流合作为宗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开启现代化、市场化、规模化进程。
千禧年前后,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提升,越来越多汽车驶入中国普通家庭,众多外资车企争相入华,凭借技术和口碑抢占市场。2000年,中国汽车产量首次突破200万台,隔年又突破300万台。
作为汽车产业对接市场的前沿窗口,上海车展也迎来属于它的高光时刻,成为观照城市变迁与产业发展脉络的风向标。外国汽车厂商涌入上海车展,展览面积因需容纳日益增多的参展车企而屡次扩容。
在此阶段,上海车展也由单纯的技术展转变为市场导向的消费展。2001年举办的第九届上海车展以“走进家用车时代”为主题,让参展企业直面怀揣购车梦的普通消费者。
上海通用推出的两厢轿车赛欧无疑是展会焦点。这款在别克生产线上组装的蓝色小车以10万级的售价引爆市场,拉开了中国全民家用轿车时代的序幕。
见证自主品牌曲折崛起:机遇与口碑缺一不可
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出台后,自主品牌迅速崛起。
长城、吉利、奇瑞等品牌凭借经济型、节油型高性价比车型成功打开市场。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04年至2009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从不足20%提升至40%以上。
2004年,上海车展通过了国际博览联盟(UFI)的认证,成为国内首个被UFI认可的汽车展,继而吸引更多展商参与。次年举办的第十一届上海车展上,大众、宝马、凯迪拉克等国际知名品牌均以国际A级车展的规格亮相。
在这一时期,外资车企加速本土化,引入模块化平台降低成本,将入门级产品价格下探至10万元区间,挤压自主品牌经济型轿车市场。同时,随着消费升级,购车偏好从“性价比”转向“品牌价值”,合资车企仍主导10万-15万元主流市场。
J.D.Power亚太公司2013年的一项市场调研显示,尽管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的新车质量差距同比大幅缩小,但当年前者新车质量平均故障率(按PP100计,即每100台新车中,出现过的问题故障率)仍较后者高出49%。这种质量认知差异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者对合资品牌的偏好。
然而,市场需求的脉络已向着社会结构变化与消费认知升级的方向悄然延伸。
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提升至56.1%,城乡道路网络加速完善,城市周边游、自驾游日益盛行。叠加消费者审美向个性化、力量感的设计倾斜,多重因素共同催化下,国内市场掀起了一股SUV热潮,自主品牌借势实现市占率反弹趋稳,在当年举办的车展上收获大批关注。直至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效应爆发后迎来跨越式提升。
2023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占率首次突破50%,达到56%,新能源车型成为市占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力。
在当年举办的第二十届上海车展上,国内自主品牌已成为主角。这场展出面积超36万平方米的行业盛会展示车辆1413台,全球首发车及概念车型超150台,中国车企新能源车型占到半数以上。
电动化与智能化时代,出行方式被重塑
2009年1月,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同时提出“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这一年,对于中国汽车工业而言,意义非凡。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1360万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当年的上海车展,各大车企新能源技术成果扎堆亮相,尽管多停留在概念阶段,但趋势已然明朗。2015年,上海车展首次设立新能源专区。2017年,91台新能源车登陆上海车展。两年后,新能源参展车辆数增至218台,足足翻了两倍多。
“拥抱变化”成为2021年上海车展的主题。各大车企纷纷以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为核心,通过发布新品牌、新技术积极响应这一行业变革号召。
经历了十余年政策扶持与技术迭代,至2023年,新能源汽车已然实现逆袭,参展数量首次超越燃油汽车,并持续主导着国内车展的格局。本届上海车展,参展车辆总数大约在1300辆,新能源车占比已超七成。
自主品牌伴随新能源浪潮实现技术跃升。
无论是大众与小鹏共同开发电子电气架构、上汽与奥迪联合开放数字化平台,还是零跑与Stellantis集团“以技术换渠道”加速出海、华为与宝马合作建立智能生态,都印证了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全球竞争中从“市场换技术”向“技术创市场”强势转折。
近年,汽车产品业态、技术路线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日益“狂飙”的智能技术让汽车逐渐从简单的“机械产品”进阶为“移动智能终端”,多家车企在2025年进一步喊出“智能化技术普惠”的口号。汽车智能化发展迈入新阶段,消费者的用车体验进一步提升,也逐渐改变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观念认知,重塑汽车产业生态。
2025上海车展期间举办的新车发布会(时代周报记者/摄)
回望过去40年,中国汽车产业完成了由“技术承接者与市场跟随者”向“规则制定者与技术输出者”的蜕变。
2025上海车展,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路协同、低空经济、具身智能等领域密集呈现创新技术。汽车产业已逐步实现从 “燃油车主导”到“新能源与智能化引领行业”的历史性跨越,也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正以智能化为锚点,重新划定全球汽车的格局。
时代周报
2025-04-25
时代周报
2025-04-25
时代财经
2025-04-25
时代周报
2025-04-25
时代财经
2025-04-25
时代财经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