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全球财经连线|德国大选落幕,候任总理默茨能否带领德国经济走出困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25 20:24:58

(原标题:全球财经连线|德国大选落幕,候任总理默茨能否带领德国经济走出困境?)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李依农 实习生马千淳 上海报道

德国大选结果出炉

据新华社2月24日消息,德国联邦选举委员会24日凌晨公布的联邦议院(议会下院)选举的初步计票结果显示,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基督教社会联盟组成的联盟党得票领先,在选举中获胜。选举委员会预测,联盟党总理候选人默茨将被提名为德国新任总理。而现任总理朔尔茨所在的社会民主党(社民党)得票率为16.4%,排名第三,创下该党历史新低。如何看待本次德国大选结果?背后反映出德国社会哪些深层次变化?我们来连线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宇方。

德国大选结果与多重因素相关

朱宇方:此次德国联邦议会大选的结果与以下几方面的因素相关:

首先是经济增长乏力,民众信心受挫。近年来,德国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增长放缓,制造业衰退,直接投资外流,居高不下的物价给民众生活带来沉重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民对现任政府的经济政策非常不满,希望通过投票求新求变。

第二是能源政策调整带来的冲击。面对俄乌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上届德国政府在2023年底就早早结束了价格补贴,坚持退出核能和化石能源,转向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转型的阵痛期,德国工业和家庭用电成本高企,影响了企业竞争力和民众的生活质量。这一政策上的失误,削弱了执政党的支持率。

第三是政府内部矛盾影响了执政效率。在上届政府中,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组成的执政联盟在政策协调上存在诸多分歧。例如,社民党主张加强社会福利,绿党需要财政资源推动绿色转型,而自民党却坚持财政紧缩,这样的矛盾导致政府决策迟缓,政策缺乏稳定性。这加剧了选民对政府的不信任,影响了执政三党的选绩。

第四,右翼势力的崛起。近年来,德国社会右翼政治力量明显上升,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这次获得20.8%的选票,和上届相比几乎翻番,跃居联邦议会第二大党,可以说是本次选举的最大赢家。

德国社会在多层面发生深刻转变

朱宇方:从这次选举可以看出,德国社会在多个层面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第一,政治格局日益碎片化。传统大党的影响力下降,越来越多选民支持小党派或极端政党,导致政治版图更加分裂。未来政府组阁可能变得更加复杂,联合政府的稳定性和施政能力将面临挑战。越来越多选民不再忠于传统政党,而是根据短期经济和社会状况调整自己的投票选择,这可能会使德国政治变得更加动荡和不确定。

第二,民粹主义情绪上升。由于当前经济低迷、社会矛盾丛生,不少德国选民对精英政治和现行体制产生怀疑,转向支持民粹主义政党。这一趋势不仅存在于德国,也在整个欧洲范围内变得越来越明显。

第三,对欧盟政策的质疑增加。部分选民认为德国在欧盟事务中承担过多责任,特别是在经济援助、移民接纳等问题上。因此,对欧盟政策持怀疑态度的政党,比如德国选择党,获得了更多支持,这也可能会影响未来德国的外交政策走向。

现在虽然议会选举已经结束,但政府组阁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从目前情况来看,最有可能出现的是中左翼联盟党和中右翼社民党联手组建的大联盟政府。这样的政府会相对比较稳定,但不太可能实施大刀阔斧的改革。如果无法响应选民的迫切诉求,那就有可能让极右翼民粹势力获得继续壮大的空间。

德国如何走出低迷困境

此次大选,正值德国经济深陷增长低迷的泥潭。德国联邦统计局上个月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经价格调整后比上年实际下降0.2%,为2003年以来首次连续两年负增长。默茨在大选前的电视辩论中曾指责朔尔茨和副总理哈贝克“共同制造了二战后德国最大的经济危机”。

值得注意的是,默茨曾自称在社会问题上是“保守派”,在经济上是“自由派”。其“改革计划”主要包括降低税收,削减社会福利;强调减少对外国关键技术和产品的依赖;保障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经济性等等。对默茨的经济政策有何预期?能否顺利落实并有效应对德国面临的经济困境?一起来听一听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吴妍的分析。

解决经济问题是新政府首要任务

吴妍:值得注意的是,候任总理默茨拥有商界背景,因此在大选结果出炉后,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外界对于德国经济未来的发展,以及对新一届政府的稳定性的信心。

眼下,德国已经连续两年陷入经济衰退。各大经济研究所,以及经合组织(OECD)最新的预测指出,未来3~5年德国经济或持续处于增长乏力状态。因此,新一届政府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经济发展的问题。

首先是德国债务刹车的问题。实际上,这也是导致朔尔茨政府提前垮台的直接导火索。在竞选期间,各政党就债务刹车改革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然而,目前默茨尚未对此作出具体表态。不过,即使修宪存在一定困难,我预计新一届德国政府仍可能通过设立特别基金或采取特殊的措施,来缓解债务刹车对公共以及私人投资的限制,从而刺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未来技术等领域的投资。当然,这些公共或私人投资对经济的提振仍需时间才能显现。

第二个关键问题是绿色转型、能源转型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朔尔茨政府由于绿党入阁,将绿色转型置于议程的核心位置,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然而,在德国经济连续萎缩的背景下,新一届政府需要更好地平衡应对气候挑战、推进能源转型与促进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能再以牺牲经济发展为代价来换取短期的环境目标,而应采取更为理性和可持续的方式推进能源和气候转型。

德国经济深层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

吴妍:目前讨论默茨提出的政策将产生何种效果,实际上还为时尚早。因为他的政策主张明显与社民党所强调的社会公平和福利导向存在冲突。如果未来他希望与社民党组成大联合政府,这些政策势必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做出妥协。

当前德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既包括外部环境带来的短期冲击,例如乌克兰危机,随着局势缓和,经济可能会有所复苏和回暖。但同时,德国也存在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而这些问题并非短期内能够解决。

能否重振“欧洲引擎”

作为欧盟最大的经济体,德国经济长期以来扮演着欧洲经济“火车头”的角色。但近年来,一系列“内忧外患”令德国压力不小。在大选结果出炉后,有欧盟外交官员表示,欧盟“正焦急地等待着默茨的到来”,“现在是时候打破德国的僵局,并让发动机运转起来了”。德国的经济走向似乎不仅仅关乎其自身复苏。如何看待德国政局的变化,对欧洲经济意味着什么?默茨的到来是否能够重燃增长引擎,为欧洲经济注入活力?中国人民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院教授彭刚为我们解读。

美欧关系变化或为欧洲带来更多自主权

彭刚:当前,整个欧盟的经济都处于衰退的过程中。特别是自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对欧洲的打击使得这种衰退加剧。德国新政府的出现对欧洲经济而言,提供了一线希望,这可能会是一个新的开端。但默茨的到来究竟是否能够重燃欧洲经济增长的引擎,为其注入活力,目前来看情况依然迷茫。

因为欧洲正经历着重大变化。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美国与欧盟的关系。特朗普政府已经不再支持欧盟经济,准备抛弃“负担”,迫使欧盟必须依靠自身力量。但也正因如此,也为欧盟自主掌控经济提供了可能性。默茨一贯主张欧洲要实现独立自主,尤其在安全问题上要掌握主动权。

与中国合作是推动欧盟经济振兴关键

彭刚:我认为,德国新政府的出现是否能振兴欧盟经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德国、欧盟与中国的经济关系。无论是欧盟,还是德国要复苏自己的经济,从经济衰退中走出来,很重要的一大前提就是发展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如果德国能够像过去一样与中国有密切的经济合作与往来,这将为德国经济重启提供动力,从而也为欧盟的经济复苏和发展担起中坚的力量,发挥重要的引擎作用。当然,要实现这一点,也是任重道远,还需要坚定的政治决断和一系列经济政策的努力。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节目嘉宾意见仅代表本人观点。)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编辑:和佳

记者:李依农 实习生马千淳

制作:蔡于恬

摄影:胡凯文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 黄子豪 

海外运营编辑:庄欢 吴婉婕 龙李华 张伟韬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5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