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正品价格打穿山寨底线!看途虎如何重构汽车后市场供应链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7 11:13:16

随着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容,汽车后市场的产业价值正加速显现。截至2024年末,全国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3.53亿辆大关,庞大的存量市场催生出汽车后服务领域的万亿级蓝海。据行业研究报告测算,2024年中国汽车后市场总体规模或将触及7.5万亿元门槛,近五年复合增长率稳定维持在10.79%区间。

尽管市场增量可观,但传统后市场领域的深层矛盾仍不容忽视。从终端消费体验看,汽车维修领域长期存在"过度诊疗"现象,如故障诊断失准、保养项目冗余等问题频发,折射出行业标准体系滞后与优质服务供给不足的双重困境。这种供需错配不仅推高消费者决策成本,更制约着整个产业链的提质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在标准化服务模式的探索中,以途虎养车为代表的垂直平台正尝试通过技术赋能与供应链整合重构行业生态。

用互联网思维“降维”汽车后市场

十年前要是跟老司机说“网上买轮胎”,大概率会被嘲笑“小伙子不懂行”。那时的汽车后市场就像个深不见底的迷宫——同一个轮胎报价能差30%,假机油防不胜防,修车师傅的技术全靠运气。车主们就像蒙着眼在雷区跳舞,多花冤枉钱还是小事,最怕的是“钱花了病没治好”。

途虎创始人陈敏偏不信这个邪,这位在互联网圈摸爬滚打多年的连续创业者,带着“程序员式较真”扎进汽修行业。他的第一板斧砍向价格黑箱:“为啥不能像京东卖3C产品那样卖轮胎?”2011年上线官网时,途虎直接把轮胎价格、品牌授权书、质检报告全怼在页面上,这操作在汽车后市场“史无前例”。

车主们突然发现,原来修车也可以像网购衣服一样“先看买家秀再下单”。

但陈敏很快发现,光做线上商城只是隔靴搔痒。当用户在途虎买了顶级轮胎,结果到店安装时被换了山寨货,这种“最后一公里”的塌方直接让品牌信誉崩盘。2014年那个夏天,途虎做了个大胆到被投资人骂“疯了”的决定——自己开线下店!这哪是轻资产互联网公司该干的事?简直就是用互联网思维硬刚重资产商业模式。

走进途虎工场店就像进入汽修界的“富士康”。蓝灰色调的车间里,每个工位都贴着“途虎八步”操作指南,连拧螺丝的力度都有标准数值。更绝的是那套AR维修系统,新手技师戴上智能眼镜,眼前就会浮现3D指导动画。

在供应链端,途虎在全国39个区域仓+267个前端仓构成的配送网络,能把正品配件像外卖一样精准投送到店。有次小编跟踪途虎送的机油,从上海总仓到杭州门店,物流轨迹精确到分钟,这效率简直堪比顺丰等头部快递企业。

最颠覆的是人才战略。传统汽修工月薪三四千,服务意愿可以说全靠自身热爱。相比之下,途虎直接推出9级晋升通道,金牌技师月薪破3万,这收入比很多白领都体面。在职业尊严的重塑下,途虎在服务细节上渐渐形成了“差异化壁垒”。

十年磨一剑,途虎把汽车后市场这个“小边摊”改造成了“透明厨房”。现在车主打开APP,不仅能比价选品,还能看门店实时监控。那些当年嘲笑选途虎“不懂行”的老司机,可能现在正对着手机研究保养套餐。这场革命最狠的地方在于,它用互联网思维降维了整个行业底层逻辑——当服务变成可量化的标准品,劣币自然无所遁形。

用供应链革命引爆汽修品牌裂变

汽车后市场的“顽疾”当然不只是在透明化上。

"正品太贵买山寨更划算"——这另一个在汽车后市场流传多年的消费魔咒,也正在被途虎养车用供应链革命轰然击碎。当整个行业还沉浸在"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时,途虎已经悄悄构筑起正品保障的"护城河",用一组颠覆认知的数据改写了市场规则。

途虎选择直接跟米其林、马牌这些全球轮胎巨头搞"厂对厂"直连,砍掉所有中间环节。有供应链老炮透露,途虎从制造商直接拿货的比例高到吓人,这种"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模式,让正品价格直接打到山寨货的痛点。更绝的是,途虎把议价权转化成用户的福利,去年轮胎和底盘零部件板块逆势增长10.4%,米其林、普利司通在途虎的销量增速直接飙到60%和50%。

随着销量的上涨,一些上游厂商开始迫切地希望通过途虎这家国内最大的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来了解本土市场的需求。

去年途虎跟德国马牌搞了个大新闻,把人家全球最高规格的旗舰轮胎放在中国首发,而且是在途虎平台独家上线。三个月卖出千条的成绩,直接把"进口货=高价"的刻板印象砸得粉碎。假机油这个行业顽疾,途虎更是放出狠话:"每一滴机油都从原厂直采",注意是"滴"不是"桶",这种颗粒度的品控承诺,相当于直接给消费者吃下了“定心丸”。

现在途虎跟品牌商的合作早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直接深入到技术研发、原材料采购这些核心环节。就像德国马牌的新品,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再到用户后备箱,途虎全程参与。这种"深度捆绑"让正品保障从口号变成可触摸的现实,消费者买的不仅是轮胎,更是整条供应链的信任背书。

当行业还在纠结"正品为什么卖不动",途虎已经用供应链核武器炸穿了价格冰山。当用户在途虎APP看着实时物流追踪,用比4S店便宜30%的价格换上米其林新胎,那些"山寨更划算"的老黄历,早该扔进历史垃圾堆了。这场正品革命最狠的地方在于,它让汽车后市场突然发现:原来正品不仅可以不贵,还能成为收割用户心智的利刃。

结语:成为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最为强大的“后盾”

在民族产业升级浪潮中,途虎正以"新国货3.0"的姿态重构市场认知。当传统制造业还在纠结于性价比与品牌溢价的平衡点时,这家深耕汽车后市场的企业早已用"互联网+实业"的双轮驱动模式,撕开了产业升级的新口子。他们的产品矩阵不再是简单堆砌参数的工业品,而是懂得用大数据捕捉中国车主真实痛点的智能解决方案——就像手机里的语音助手,还没开口就知道你想要什么。

这种"最懂中国人"的商业基因,藏在每次线上预约后精准匹配的线下服务里,藏在雨季前主动推送的轮胎检测提醒中,更藏在面对新能源车浪潮时快速迭代的零部件布局里。途虎用十年时间编织的"人-货-场"网络,本质上是在做一件传统4S店没干成的事:把冷冰冰的汽车维保,变成有温度的生活服务。这种商业模式进化,恰似微信重塑社交方式般,让汽车后市场从"被动维修"迈向"主动关怀"。

而自有品牌的崛起,则揭开了消费平权的另一面。当途虎推出媲美国际大牌的刹车片、机油时,实质是在用供应链深度整合的能力,打破外资品牌构筑的价格壁垒。这种"大牌平替"现象,就像当年小米用性价比改写手机市场格局,既保持着对品质的偏执追求,又让先进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途虎式创新证明,中国制造完全可以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用更接地气的姿态完成消费升级的最后一跃。

站在汽车产业百年变局的节点,途虎的故事早已超越简单的维修保养,而是成为中国汽车消费市场最为强大的“后盾”。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27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