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19 16:59:55
(原标题:21全球观察 | 豪掷千亿、监管转向,欧洲想进“AI决赛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赖镇桃 广州报道
2月17日,微软宣布在波兰追加投资7亿美元,以扩大公司于当地的云端运算及AI基础设施,同时与波兰国防部合作改善该国的网络安全。微软总裁称,这是对2020年宣布在波兰建设数据中心后的追加投资。
这段时间,欧洲正在AI领域拼命刷存在感。上周的巴黎AI峰会上,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将投资2000亿欧元(约合1.5万亿人民币)以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法国总统马克龙官宣了法国版的“星际之门”,未来几年将在AI领域投入1090亿欧元(约合8260亿人民币)。
在大模型点燃新一轮AI竞赛以来,OpenAI、谷歌、Meta为代表的硅谷巨头吸引了全球目光,欧洲的表现则略显平淡。如果以市场估值看,承载着欧洲“最大希望”的法国AI初创公司Mistral估值约为5.8亿欧元,和大洋彼岸的OpenAI(3000亿美元)、xAI(750亿美元)、Anthropic(600亿美元)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一向以AI监管闻名的欧洲,此番下重本要打造欧洲自己的大模型,能在全球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吗?
“我经常听到别人说欧洲落后了,而美国和中国已经领先。我不同意,因为 AI 竞赛远未结束,”冯德莱恩上周心有不甘地说道,同时她宣布启动“InvestAI”计划。
根据这个计划,欧盟将筹集2000亿欧元用于AI投资,其中200亿欧元将专门用于打造AI超级工厂,这些超级工厂将拥有10万张上一代AI芯片,大概是目前在建AI工厂的四倍。欧委会在去年12月宣布了7家首批AI工厂,接下来很快就会宣布第二批的5家超级工厂。
此前,法国AI初创公司Mistral就警告称,训练高复杂度大模型所需要的超算设施还有很大缺口。欧盟计划打造的“十万卡集群”,主要就在于弥补算力缺陷,同时AI超级工厂还会通过开源AI软件工具、打造协同办公和创业枢纽、加强技能培训等方式营造创新生态。
欧委会称,“Invest AI”的超级工厂项目如果能顺利推进,则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公私合作项目。今年晚些时候,欧盟还将发布“Apply AI”计划,旨在推动关键行业中AI工业应用的落地。
“如果法国和欧洲要留在AI的牌桌,就必须迅速迎头赶上,欧洲人的第一场战斗是投资、投资、投资。”马克龙一再强调。
在眼下的时间节点,欧洲为何猛然发力、斥巨资投AI?
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研究员胡子南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当前,欧洲在AI初创企业数量和风险投资规模上远逊于中美,并且在云计算、芯片等基础设施上也严重依赖美国。此外,俄乌冲突暴露出欧洲在卫星、通信等领域的技术短板。再加上欧洲此前AI投资相对分散,尚未形成真正合力。即便欧盟通过颁布《人工智能法案》等试图主导AI伦理标准,但技术实力不足大大削弱了其话语权。
在这样的背景下,欧盟对在AI领域落后于中美两国的现状感到极为不安。胡子南进一步指出,这种忧虑并非单纯源于技术竞争,而是根植于对经济安全、地缘政治和数字主权乃至未来全球秩序主导权的多重担忧。经济层面,若失去AI主导权,欧洲或将彻底沦为美国技术巨头的“数据殖民地”,传统工业优势被智能化浪潮瓦解。政治层面,数字主权缺失将使欧盟在国际事务、技术标准制定中丧失议价能力。文化层面,欧洲引以为傲的“人性化技术治理”理念若缺乏技术实力支撑,最终可能沦为空洞的道德口号。
就像上世纪末,沙丘路(sand hill road)成就硅谷一样,科技创新很多时候都和“钱”有关。
据国际风投公司Accel统计,过去的2023年到2024年间,美国、欧洲和以色列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投资总额达560亿美元,当中约80%流向了美国,欧洲和以色列的占比仅为20%。预计2024年美国AI公司的融资额约达250亿美元,欧洲预计只有64亿美元左右。
近期,欧洲雄心勃勃发布千亿投资计划,正是意在扭转这一困局。不过,在几位受访专家看来,欧盟如果不能解决钱从何来的问题,这些千亿项目也就难以摆脱“画饼”的嫌疑。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研究员姚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欧盟和法国的投资计划有着不小野心,但资金能否到位需要画上一个很大的问号。参照2023年欧盟的《芯片法案》,欧盟所能调动的资金非常有限,大部分投资还是需要从成员国政府、企业等公私营部门中筹集;相比之下美国的芯片法案由联邦政府拨款,补贴发放效率会高很多,因而欧盟祭出芯片法案后,实际效果仍未凸显。现在欧盟官宣2000亿欧元的AI投资计划,依然面临融资机制不清晰的问题,向企业要钱也并不容易。
欧盟此次AI投资也承袭了此前芯片法案的总体模式。据报道,在欧盟承诺的2000亿欧元AI投入中,大头出自私营部门,包括黑石集团、私募基金KKR、殷拓集团(EQT)等20多家投资机构,还有Spotify、空中客车、欧莱雅、梅赛德斯、西门子、萨博等欧洲公司,共同承诺出资1500亿美元,其余500亿欧元将从欧盟现有的数字化相关基金中划款,包括数字欧洲计划、地平线计划和“InvestEU”等。
马克龙的1090亿欧元投资,主要来自加拿大投资公司 Brookfield(200亿欧元)和阿联酋声称未来几年可能为法国数据中心投资的500亿欧元,在此之外,亚马逊、资管公司阿波罗、云计算公司FLUIDSTACK等公司声称将会落地几亿到几十亿不等的AI投资。
投资计划很美好,后续资金能否到位,就要遭受现实的考验。胡子南指出,欧盟的2000亿欧元中仅有500亿来自公共资金,其余1500亿需通过政策引导撬动私营部门投资。这种模式旨在最大化资金杠杆效应,同时分散财政风险,但是这就存在资金能否落实的难题。此外,欧洲内部协调难度较高,各国利益分歧可能影响资金落地效率,因此欧盟对于AI投资的使用效率会远低于中美。
近些年来,欧盟在AI行业的号召力更多体现外界常言的“布鲁塞尔效应”。姚旭表示,在科技监管领域,欧盟制定的规则体系对域外国家行为体的影响是非常超前且深远的,其中包括知名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前两年通过的《数字服务法》(DSA)和《数字市场法》(DMA),还有2024年开始正式实施的欧盟《人工智能法案》(AI Act)。
随着AI展示出愈来愈强大的功能,科技治理显然有其必要性,但欧盟热衷“造法”则屡被诟病过度监管、抑制创新,给科技公司增添额外的合规负担。
欧洲似乎也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马克龙上周表示,如果我们把监管排在创新前面,我们就不会有任何科技创新,人们也会说,“欧洲有很好的监管,但连一个科技公司都拿不出手”。
欧盟的风向似乎也在转变。从媒体实际接触到的欧委员各级官员、欧洲议会立法者、欧洲国家外交官到科技行业、非政府组织来看,欧盟近来正在简化规则,削减对大大小小企业的繁重监管。日前,欧央行行长拉加德还和冯德莱恩发表联合署名文章,肯定了放松监管的行动,认为欧盟“不能作茧自缚、浪费原有的独特优势”。
同济大学法学院助理教授、上海市人工智能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朱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欧盟的政策天平从严监管转向重发展是这几年比较明显的趋势,这一点在立法上也能清晰反映出来,前些年欧盟通过的GDPR、DSA、DMA是监管为主,后面的《数据法案》会平衡一些,到《人工智能法案》就是一部相当宽松的法,给企业留下了特别大的灵活调整空间,尤其是对接近前沿的模型企业来说,很少会有实质性的义务。再往后的《云和人工智能发展法案》是以帮助和促进企业发展为主,虽然去年还有一个偏治理的《数字公平法》,但促发展的整体趋势是清楚的。
这几年,欧洲也不乏AI初创企业,比如法国的Mistral AI、美法合资的Hugging Face、德国的Aleph Alpha、DeepL等,其中Mistral AI直接对标OpenAI,想要打造欧洲版的ChatGPT,一周前上线的AI助手“Le Chat”还小火了一把,在苹果应用商店的全球下载量一度跃升到第三,仅次于ChatGPT和DeepSeek。不过,根据大模型测评网站RankedAI的榜单,Mistral AI的大模型Mistral Large在全球已排到第27位,被ChatGPT、DeepSeek、Claude、通义千问、Gemini等甩在身后。
此番欧洲高调官宣千亿投资计划,无疑也是想有一个杀手级的大模型和科技巨头,然而欧盟陷入的不仅是融资难题。
胡子南表示,欧洲缺乏统一数字市场,本土科技公司难以抗衡美国巨头垄断,特别是难以摆脱对美国技术(如AI芯片)和安全框架的依赖。再加上欧洲高福利政策导致财政调节空间收窄,研发投入集中于渐进式改良而非颠覆性创新,都导致其AI产业落后的结构性困境难以逆转。最后欧盟极有可能出现资金落地不到位,监管法规难以实现足够放松,反而亦步亦趋追随美国的局面。
在此之外,英国脱欧的回旋镖也打回了欧洲身上。姚旭指出,从艾伦图灵到后被谷歌收购的DeepMind,反映出英国在AI等科技领域的家底不薄。而且不像大部分欧洲国家偏重某一环节,英国从科研到商业转化都有雄厚实力。但是英国脱欧后,欧盟失去了一大块科技合作和产业转化的主阵地,英国和欧盟之间没办法如此前一样直接形成合力,从而也会对欧盟追赶发展AI的步伐形成一定制约。
不过,在姚旭看来,欧盟发力AI也有长板可以凭借。首先是基础科研和人才优势,再加上长时间的工业化和智能制造积淀,也为之后AI广泛应用、赋能实体经济打下基础。
此外,在“算力即王牌”的大模型时代,欧盟可以不受限制获取先进算力也是一大得天独厚的优势。姚旭提及,根据拜登卡在任期最后发布的《人工智能扩散监管框架暂行最终规则》,美国更新出口管制政策,把全球国家分成三大类别,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荷兰等11个欧盟核心成员国被划入Tier1级别,可以不受限制获取美国主导的先进AI芯片产品。部分欧盟国家在Tier2级别,但非美国核心盟友的AI芯片进口限制,不影响欧洲关键区域获取强大的算力支撑,建设更大规模的数据中心、拓展AI能力边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1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1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0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