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08 16:41:40
(原标题: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专题研究经济学家牟昊鑫:第3轮NDC更新进入倒计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投资需转变政策重心)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北京报道
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的全球盘点报告,目前全球脱碳进程明显落后,随着时间推移,实现 《巴黎协定》1.5℃ 目标的窗口正在收窄。去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2024年排放差距报告》,认为各国必须在下一轮国家自主贡献中共同承诺,要实现1.5℃的目标,到2030年需要减排42%。
接下来的五年至关重要,距第三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更新截止时间越来越近。2月5日,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专题研究经济学家牟昊鑫在中国绿色能源转型媒体会上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巴黎协定》进入第十个年头,所有缔约方都需要在2025年2月之前更新其国家自主贡献。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近年来,中国的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中国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领跑者。而随着美国退出《巴黎协定》,中国在全球低碳转型中的关键角色进一步凸显,也让全球对中国的自主贡献目标有更高的期待。”牟昊鑫进一步表示,在传统经济动能减弱、国家推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中国或将发布更具雄心的自主贡献目标,并陆续出台更多政策,通过推动国内低碳领域的投资来为经济提供新动能。
“预计未来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速度会放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会下降1.1%。” 牟昊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除了不断技术创新,通过性能和成本优势占领市场外,开辟新的应用场景(如建筑光伏一体化)也将为整个行业开拓新的细分市场,进而减少恶性竞争。此外,虽然海外需求放缓,但全球脱碳的需求没有改变。通过海外投资(如东欧)绕过贸易制裁和关税保护,可以帮助企业分散风险、保持长期竞争力。
牟昊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已经逐渐完善,对于政策及融资支持的需求有所降低。然而,目前能源转型的瓶颈在于消费端而非供给端,这意味着中国需要转变政策重心,更多关注新能源的配套基建以及工业部门的用能转型,从而实现“发电降碳”“用电降碳”,而非只是“装机降碳”。
“电网建设和储能是能源转型的硬约束,无论是可再生能源并网还是用能电气化都需要基础设施,因此前景广阔。建议中国应加大对电网建设和储能设施的投资,这将支持经济增长。 从海外市场转向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缓解可再生能源产能过剩问题,还能减少因出口价格低廉的绿色产品而引发的地缘政治压力。” 牟昊鑫说道。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8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