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从“养老”到“享老”,谁是“银发经济”下一匹“白马”?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2025-02-08 19:53:13

(原标题:从“养老”到“享老”,谁是“银发经济”下一匹“白马”?)

南财智库研究员  杨期鑫、朱治宣  实习生林钰希

人口老龄化的浪潮正快速席卷而来。

民政部、全国老龄办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万人,占总人口的21.1%。预计在2035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占全国总人口比重将超过30%。

随之而来的是“银发经济”崛起为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重要力量。

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其涵盖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服务,前者包括老年群体衣、食、住、行等相关用品和设施,后者包括医疗、教育、康养、文旅、就业、法律、金融等服务,具有产业辐射面广、产业链长、受众规模大、业态复杂多样等特点。

数据显示,2019-2023年间,银发经济市场规模以约13.2%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2023年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已经达到7.1万亿元,占GDP比重约为6%。预计到2035年,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和占GDP比重将分别达到19.1万亿元和9.6%;到2050年,增至49.9万亿元和12.5%。

未来“银发经济”还会带来哪些新机遇?制造业百试百灵的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在“银发经济”版块是否同样灵验?具体到各省份来看,各地养老产业发展又是如何?哪座城市、哪个产业有望最先成为“白马”?

以万亿GDP城市为样本,可以发现“最年轻”和“最老”的万亿GDP城市分别是深圳、上海。截至2023年底,按户籍人口统计,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前三大万亿GDP城市分别为上海、南通、烟台,占比分别为37.38%、34.64%、30.86%;而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最低的万亿GDP城市是深圳,占比仅为7%。

数据来源:各地政府官网  制图:南财智库研究员

从地域上进一步分析,发现长三角、京津冀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相对较高,如上海(37.38%)、南通(34.64%)、北京(30.20%)等,与之对比下,珠三角地区城市明显“更年轻”,四市均未进入万亿GDP城市人口老龄化前十名单,如深圳(7.00%)、东莞(13.59%,20年数据)、佛山(17.76%)、广州(19.38%)。

然而从现有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来看,整体上仍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根据民政部、灼识咨询数据,截至2023年底,全国养老机构和设施总数达到40.4万个,养老床位合计823万张。其中,注册登记的养老机构有4.1万个,床位数为517.2万张;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有36.3万个,床位数为305.8万张。此外,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为39张(2022年数据),但与发达国家60-70张的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具体来看,在老龄化程度排名前十的万亿GDP城市中,即使是养老资源相对丰富的北京和上海,平均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也仅约为30张。这一数字与日益增长的老年人口数量相比,凸显出各地养老资源的明显不足。数据来源:各地政府官网  制图:南财智库研究员

因此,我国在政策层面也持续发力,大力支持养老产业的发展。2024年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了26条具体政策措施,旨在推动银发经济的全面发展。2024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优化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专业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供给格局,并重点强化失能老年人的照护服务,持续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近年来,随着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交通更加便捷以及养老需求的多元化,跨区域养老逐渐成为一种新趋势。目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已启动跨区域养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2016年,北京、天津、河北启动养老服务协同发展试点,旨在推进养老服务协同发展。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河北省养老机构收住京津户籍老人近5000人,到河北社区养老的京津户籍老人接近4万人,京津户籍老人到河北旅居养老达59万人次,足见跨区养老的魅力。

2024年3月,三地民政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发展的实施方案》,提出加快推动在京优质养老资源、医疗卫生资源向天津、河北延伸布局。

与此同时,长三角各地整合资源,规划建设了形式多样的旅居康养机构。截至2023年年底,针对健康状况欠佳、需要专业照护老年人的需求,江苏、浙江、安徽近40个城市的108家养老机构、近5万张床位面向“长三角”地区的老人开放,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入住机构。

粤港澳大湾区则探索出独特的跨境养老模式,2024年3月29日,广州南沙区启动全国首个跨境养老服务标准化试点,与香港、澳门养老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为港澳老年人提供与当地户籍老年人同等优惠的养老服务。

数据显示,2023年底,香港65岁以上人口约160万人左右,其中有意向有需要入住养老机构的占比7%,不少香港长者正在排队轮候入住安老院,养老需求巨大,而因为香港租金昂贵,养老床位少,大部分安老院较为拥挤,环境相对较差。澳门的情况也与此类似。预计2025至2030年期间,将会新增5至8万港澳长者寻求北上养老。

跨区养老,在疏解大城市的养老压力的同时,也给周边城市带来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机会。人来人往间,承接地不仅文旅产业迎来机遇,康养甚至医疗器械、健康食品、康复器材等产业也将迎来窗口。可以说,跨区养老是老人、原居住城市与承接地三方共赢的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从供给端看,目前我国老年用品制造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滞后于市场需求。

据江门市政协委员、广东老龄产业研究院院长、广东中匠福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梁焯辉介绍,当前我国老年用品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截至目前,中国老年用品制造产业市场规模高达5万亿元,但与欧美及日本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从产品类别及数量上看,我国老年用品制造产业产品种类较单一。全世界有6万多种老年用品,日本有4万多种老年用品,而我国自主开发的养老用品仅有2000多种,且与国外先进产品相比,无论是质量还是功能都很难满足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广东作为中国制造业及人口第一大省,在老年用品制造产业处于领先地位。2024年5月,广东省工信厅发布《关于2024-2025年“产业助老 粤造粤强”推动老年用品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其中提出,到2025年底,在智能照护机器人、智能助行器、助视器、助听器、智能护理床、营养保健品、服装鞋帽、益智玩具等方面形成一批“专精特新”适老化产品生产企业,规上老年用品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东老年用品规上企业约6000家,2023年工业总产值5538.03亿元。“十四五”期间,预计广东老年用品产业增速将保持在11%以上,2025年产值将达到7000-10000亿元。

不过,梁焯辉也指出,广东老年用品企业虽遍布各地,但目前尚未形成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效应不能很好地体现;此外头部企业较少,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企业竞争优势不明显。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如2024年国办1号文中提出,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区域,规划布局10个左右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广东依托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和创新优势,可在银发经济领域先行先试,从产业园的顶层设计、产业链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发力,打造高水平银发经济产业园,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此外,未来老年用品产业将呈现智能化、个性化、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广东在智能化的适老化产品在全国前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查询获悉,截至目前,广东省已推动131家企业、202个产品入选国家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入选企业和产品数量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其中广州、深圳及佛山入选企业和产品数量较多。从产品类型上看,广东企业上榜产品多为医疗器械、家居产品、家用电器等,这与广东各城市的产业优势高度契合。

其中佛山在家居、家用电气、医疗器械、机器人等方面都有非常雄厚的产业基础,且数字化转型走在全国前列,是最有基础也最能快速实现老年用品适老化改造的。2024年12月30日,粤港澳(广东)银发经济产业园正式落户顺德,规划范围达6794亩,聚焦适老化改造、银发机器人、老年营养和健康产品、数智化银发平台、银发专业服务等五大核心领域。展望未来,佛山依托粤港澳(广东)银发经济产业园,有望打造大湾区乃至全国养老新高地。

“银发经济”除了给制造业带来机遇,也已成为第三产业一支重要的消费力量。近年来,随着家庭收入的稳步提高和思维观念的转变,老年人消费品质在逐渐升级,在传统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之外,针对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旅游休闲等高品质消费需求在持续上升。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中老年服装市场规模为1793亿元,同比增长13.41%,预计2025年将超过2000亿元。2024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达3554亿元,同比增长8.29%,2027年有望达4237亿元。

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老年旅游市场,在中国老年群体的消费结构中,旅游休闲活动占比高达57.0%。2023年,60岁及以上的银发旅游者人数已经达到11.6亿人次,在国内旅游总人次中占比高达20.6%。

从增速数据上也能看出银发旅游市场的火热。携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50岁及以上退休族旅游订单同比增长34%,其中出境游订单同比增长超六成,50岁及以上人群出境游占比将近2成,已然成为旅游党的中坚力量。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国家政策的持续支持以及旅游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银发旅游市场预计将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沙利文数据显示,预计到2028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约2.7万亿元,2023年至2028年期间银发旅游市场的复合年增长预计将达到13.6%。

数据来源:沙利文  制图:南财智库研究员

为了抓住这波机遇,一批旅行社已经快速行动起来。比如,广之旅专门成立了“银发族旅行项目组”,重新梳理制定旅居产品标准及服务标准,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群体,提供定制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例如,针对初退休群体,提供以游玩娱乐、休闲放松为主的旅游服务;而对于70岁以上的群体,则重点提供健康疗养、医疗保障服务。

分析人士也指出,各地发展银发旅游需从中老年的喜好、需求出发,更多地立足于本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特色开发休闲康养类产品。以广东为例,其拥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如温泉、海滨、森林等,适合开发康养旅游产品。此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等深厚的岭南文化和丰富的美食资源,对老年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fund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0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