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
作者:当理性来敲门
2024-10-12 02:54:04
(原标题:聊聊我创业做P2P贷款的那些经历)
我是个金融学博士,毕业于很有名气的一个院所,有很扎实的经济金融理论基础,也有很好的证券公司的工作,但是在2015年春,我决心去做一件事:去农村做一家过硬的贷款机构,既可以赚到钱,又可以支持农村。
为什么选择去农村做贷款机构?这源自我的一个情结。我在农村出生长大,读高中前地里的所有农活我都会做,播秧挑水、锄地拔草、收割铡麦、打场扬场,这些基本活计自不在话下,犁田起垄这样的技术活我也轻车熟路,赶驴车牛车翻山越岭拉农作物更是我的长项。我的父母是朴实的农民,勤勤恳恳,正直诚实,一辈子辛苦劳作却没过上好日子。千千万万农民都是如此。所以当我到北京上大学的时候,我心里有一个情结就是到底为什么农民这么艰辛?后来到院所读研究生,当同学们都去做资产定价、衍生品等金融最前沿的毕业论文时,我却决定做大家眼里最老土的课题:农村金融为什么发展不起来,怎样才能发展起来?我的导师以及同学都很诧异,你做这个课题对你找工作没有帮助啊!我被他们说得也挺难受,但是我还是决定要做这个论文,因为我想搞清楚为什么。于是我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这个课题,我还跑到东北农村去实地考察。在毕业时我放弃大型金融机构给我提供的工作机会,决定留在院所继续这个课题的研究,并计划搞一个实践基金去培育几家农村金融机构。然而研究了三年,我弄清楚了为什么农村金融发展不起来,越来越心灰意冷,研究结论此地就不说了,说了又XX。我十分失望,知道自己再研究也无济于事,决心回到金融市场去工作。于是我回到了市场,把农村金融的事情放下了。期间我仍然在业余时间去看有关农村金融的信息、资料,也把孟加拉的尤努斯的做法大致搞清楚了。
在券商的工作看起来很光鲜,收入也不错,可是这不是我喜欢的工作,每天泡在应酬里,大家谈论的是如何拉近关系把项目搞定,花天酒地头晕脑胀。2013-2014年国家倡导“XXXX、XXXX”,无数贷款机构打着P2P创新金融的旗号如一夜春笋一样涌现。我注意到政策的放松,我决心借此机会到农村真刀真枪搞一次农村金融,既然合作制不能搞,那我就试试纯商业贷款机构到底行得通行不通。搞得成搞不成,这辈子都没有遗憾了!那天晚上我与妻子商量,妻子平静地说,这么多年来你一直有这个梦想,你去做吧,你不去做你这辈子会一直后悔。做成做不成都行,做不成再回来好好工作就是。于是我联合我的同学,一起搞起来一个面向县域以下经济体的贷款机构。
我深入到县域农村,一户一户去考察,一户一户去分析,脑子里动用所有算力来分析、研究和提炼信用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我的第一笔贷款给了一个农村青年经营的一个小吃摊,看到他们兴高采烈充满干劲的样子,我自己也被温暖到了!我的第二笔贷款给了我一个下马威。我们带给了一个乡镇的公务员,他业余时间到唐山贩鱼回到镇上卖给餐馆和集市。我们借给他钱的第二天凌晨,他从唐山开车回来,太疲劳,到家门口出车祸死了……这个事情真让我紧张到手心冒汗。我与合伙人即刻动身去了现场,我们参加了葬礼。五七过了以后,我们找到他的遗孀,她还有个上初中的孩子。这位满脸悲伤的遗孀说他的鱼处理完了,收回来款就会还我们钱。我大受感动,当即表示,给你们免除所有利息,你的孩子,我们每月给他300元生活费,直到他高中毕业。这位遗孀还了钱,我们也一直支持这个孩子到高中毕业。孩子高中毕业时还专门给我们写了封感谢信。
我用了五年时间泡在农村,经历了无数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故事,我跑过50个县,超过400个村子,实际调查过超过2000户贷款,分析审批过超过10000笔贷款。这五年时间里,我先后提炼出来几个理论模型,来解释信用风险并反过来指定评估信用风险的方法,最后我们发展出来一个非常有效的风险评价模型。我们的做法是十分有效的,几个亿的贷款,坏账率始终在0.3%-0.4%之间浮动。
这五年时间我很快乐,我不用去应酬各种掌握资源的看起来牛哄哄的人们,我潜心研究信用风险的规律,督促员工服务好我们的客户,看着公司收入和盈利稳定增长——尽管有点慢,看着坏账率徘徊在0.3-0.4%,我心里很开心。
2016年我与证大速贷老戴聊过这个业务,老戴那时候应该已经感受到内部不良贷款的压力,但他对外仍然表现出信心满满的样子。他指导我应该怎么做,安排负责风险的管理人员与我交流。我与老戴及负责风险的人聊完以后,心里升起来巨大的怀疑。我记得我从上海回北京的路上,思考了一路,为什么老戴可以做到几百亿那么大的规模?为什么那些项目在我看来风险那么大他们还敢放?为什么他们风险总监对风险的认识在我看来那么肤浅?难道是他有真货不告诉我?那天临近家门,我百思不得其解,最后给自己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和老戴肯定有一个是傻X,如果我是那个傻X,说明我不适合做这个,那么做不大对我是好事;如果老戴是傻X,那么他将万劫不复,而我将活的很好!我把此事抛到脑后,继续按照自己的方式稳扎稳打去经营,慢慢发展。
2016年,有朋友在做理财经理,听说我在做这个,凭借多年对我的信任,跑过来对我说帮我从他客户那里募集资金,她要收2-3个点。我婉拒他说,我们不缺钱,缺的时候再找她。她的到来引起我对当前P2P大潮的警惕。我注意翻了一下网上的P2P公司,我大为震惊!没有想到,才这么两年,这些P2P竟然开始用高息从老百姓哪里吸收来的短期资金去投资于长期的贷款?!我立即意识到这酝酿着巨大的风险,因为,银行敢收短期资金投资于长期贷款,是因为银行有最后贷款人作保障,而P2P机构却没有。两百年前银行刚诞生的时候就像今天的P2P,那时候银行也没有中央银行做最后贷款人支持,所以发生过无数次血雨腥风的倒闭潮。那么今天的这些P2P公司,他们管理风险的能力怎么样?他们会不会出现大额不良贷款然后被老百姓挤兑?又或者,就算他们风险管理不错,可是当莫名其妙的原因导致老百姓争相赎回资金时,他们不也要因为挤兑而倒闭么?殷鉴不远,为何他们如此胆大妄为?我在内部跟员工下了命令,禁止员工拿钱投资到公司来,禁止员工的亲戚朋友拿钱投进来,已经投的,到期清退,股东除外。
这个警惕让我去跟更多的P2P公司作了交流,见了他们的创始人和管理人。我与恒X三农如日中天的创始人老王交流,与各路P2P的人交流。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金融门外汉,没有什么专业能力,他们表面看都是这股大潮的弄潮儿,可是实际上却个个在沙滩上建高楼。
见完回来后,我对未来忧心忡忡。我对合伙人说,我们这个行业95%的人在瞎搞,他们不懂风险,他们胆大妄为,开车不系安全带裸奔,说不定再过几年,他们的不良资产会大面积暴露,到时候恐怕要掀起来一股P2P倒闭的狂潮,老百姓要挤兑,很可能会有上街事件。我很担心到时候政策转向,我们也被这疯狂的浪潮卷到没有生存空间。我们共同重申一条底线,绝不吸收社会资金,以免挤兑狂潮到来的时候我们被拉下水。
2016-2017年正是我们发展最好的一年,尽管规模还很小,但我们的利润快速增长。2017年下半年,我开始下意识地放慢发展速度。2017-2018年,很多大型P2P机构开始暴雷。我知道我所担心的狂潮来了。2018年,我开始慎重思考前途问题。没错,我们已经打磨出来非常好的信贷模型,这个模型如果用在一个小银行,我可以轻轻松松实现年化20-25%的净资产收益率。我能不能拿到一张小银行牌照?我把目标瞄向最小的银行village银行,但是一番研究下来发现,这对私人投资来说是个陷阱,真金白银投进去,可是没有控制权,那么,到时候不是变成案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么?小贷公司呢?一样走不通,融资来源受限,社会口碑很糟糕,经营地域严重受限。最后我发现,前方各个岔路都是死路。那么,我能不能把我们这珍贵的模型给银行提供服务呢?我尝试了大半年去跑银行,我发现,……(辞去又省略一千字,不省略会被删),还是走不通。
各条路都走不通怎么办?我想到了恐怕只有退出一途。于是,我不再下力气带着大家谋求快速发展,而是守住基本盘,安静地等待。我只是在等待自己做出决断的那一刻。
2019年10月19日早上我刚到办公室,就看到了新的政策通知正式下发,我盯着它看了二十分钟,在当天签合同开始之前的最后几分钟,我与合伙人通了电话,然后下达了停止所有新签合同的命令。当天,我让后台员工开始计算如果清退80%的员工,我们需要支付多少补偿金。算出来之后,我与合伙人一起商量敲定,逐步清退,留下少数几个人负责清收剩余的贷款。三个月后,疫情突如其来。疫情期间,剩余贷款逐步清偿完毕,清点最终损失的贷款,只有0.6%(疫情前只有0.4%)。当时决定退出时,另两个合伙人还表示不高兴,打算继续做下去,我们之间一度关系紧张。最后是我和其他小股东退出,他俩留下来。结果,他俩又坚持了两年损失了两年钱之后,停业关门。
这段经历对我很重要,它锤炼了我对风险的认识。当我2019年11月开始度巴菲特的时候,我经常有醍醐灌顶拍案叫绝的感受。巴神对待风险、对待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思想、方法与我的实践完全是不谋而合。巴神用在投资上,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于是,这开启了我的第二人生,投资人生。
雪球
2024-11-13
雪球
2024-11-13
雪球
2024-11-13
雪球
2024-11-13
雪球
2024-11-13
雪球
2024-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13
证券之星资讯
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