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行

华兴银行“危局”:营收三连降叠加资产质量亮红灯,股权拍卖折射市场信心流失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1 13:35:46

证券之星 赵子祥

近日,阿里司法拍卖平台上的4笔广东华兴银行股权拍卖再次引发市场关注。这2.6亿股股权以评估价7折起拍,合计约3.5亿元的标价背后,是第二大股东上海升龙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升龙投资集团”)作为失信被执行人的无奈处置,该公司已背负近16亿元被执行金额,其持有的10亿股华兴银行股份中50%已被质押且全部遭司法冻结。

证券之星注意到,这场鲜有人问津的拍卖,成为华兴银行多重危机的缩影:2024年该行净利润同比下滑5.56%至28.52亿元,营业收入连续第三年下滑至83.67亿元;资产端更显严峻,关注类贷款余额同比激增23.98%至83.56亿元,逾期90天以上贷款规模飙升51.37%,信用减值损失同比激增21.68%至30.62亿元。从股权结构崩塌到资产质量恶化,这家扎根大湾区的城商行正经历成立以来最严峻的信任危机。

股权质押连环爆雷,股东风险深度传导

据阿里司法拍卖平台,广东华兴银行9000万股股权将于8月28日公开拍卖,评估价为1.71亿元,起拍价为1.197亿元,较评估价打了七折。

拍卖平台显示,该笔股权为广东华兴银行第二大股东升龙投资集团持有,已被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冻结,此次股权处置为司法强制执行。另据公开信息显示,升龙投资集团已成失信被执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费。被执行总金额达16亿元。

证券之星注意到,华兴银行的股权困局早已不是新鲜事。2024年7月,升龙投资集团持有的1.5亿股股权以7.2折拍卖最终流拍;2025年8月这批2.6亿股股权的再次挂牌,延续了 流拍折价的恶性循环。

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显示,此次拍卖的4笔股权评估总价近5亿元,起拍价合计3.5亿元,相当于在评估价基础上打了7折,即便如此,截至开拍前仍保持“0人报名”的状态。这种颓势并非孤例,2025年以来中小银行股权拍卖市场冷清,114场拍卖中仅7场有竞拍者,而华兴银行的股权更是因股东风险叠加自身经营问题,成为市场避之不及的标的。

第二大股东升龙投资集团的经营恶化是股权危机的核心导火索。这家曾经以郑州曼哈顿广场等项目闻名的房企,销售额从2016年的313亿元跌至2020年的不足71.5亿元,如今已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近一年新增13条被执行人记录,其持有的10亿股华兴银行股份(占总股本12.5%)不仅50%已被质押,且全部处于司法冻结状态,股权处置完全沦为司法强制执行的被动行为。

更令人担忧的是风险的传导效应。华兴银行前三大股东均为房地产企业,侨鑫集团、升龙投资、勤诚达控股合计持股超40%,这种深度绑定地产行业的股权结构在行业下行周期中成为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底,江苏省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在阿里巴巴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公开拍卖勤诚达所持华兴银行17580万股股份,评估价为5.68亿元,而起拍价则定为3.97亿元,第一轮以流拍告终,虽然第二轮起拍价打了八折,但也因无人竞拍而中止。

资产质量恶化与盈利困局的“双重绞杀”

股权动荡背后,华兴银行的经营基本面正加速恶化。2024年财报显示,该行营业收入83.67亿元,同比微降0.49%,这已是连续第三年下滑;净利润28.52亿元,同比下滑5.56%,连续两年的利润缩水态势,在资产规模突破4600亿元的背景下更显刺眼。

盈利下滑的背后,是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8.22%至53.62亿元,净息差收窄至1.33%的行业低位,较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水平低0.19个百分点,反映出传统存贷业务已难以为继。

为对冲息差收窄压力,华兴银行转向金融市场业务的激进扩张。2024年其交易性金融资产中政府债券持有量暴增382.72%至31.24亿元,基金投资占比提升至51.39%,推动投资收益同比增长29.56%至26.42亿元,占营收比重突破 31%。

但这种激进的投资策略很容易埋下巨大隐患,交易账户中债券与基金占比超六成的资产结构,使其盈利稳定性更易受资本市场波动冲击,2024年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45.34%的异常增幅,恰恰暴露了其盈利结构的脆弱性。

资产质量的全面恶化则是更紧迫的危机。尽管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微降0.04个百分点至1.53%,但这一数据不仅高于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1.22%的平均水平,更掩盖了潜在风险——不良贷款余额实际增至37.49亿元,较2022年、2023年持续攀升。

更值得警惕的是截至今年一季度,该行关注类贷款余额同比激增23.98%至83.56亿元,逾期贷款规模同比飙升27%至55亿元,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不良贷款比例跃升至98.27%,暗示五级分类标准可能存在调整。​

此前,联合资信评估报告曾显示,截至2024年末,华兴银行房地产关注类贷款余额22.85亿元,占所有关注类贷款的27.35%,而这些贷款中66.94%属于展期贷款且多数仍被划分为正常类,这种风险延迟暴露的操作,为未来资产质量埋下更大隐患。

高额信用减值损失成为吞噬利润的黑洞。2024年该行信用减值损失达30.62亿元,同比激增21.68%,其中贷款减值损失25.54亿元,债权投资减值损失5.77亿元。

为应对风险,拨备覆盖率提升25.8个百分点至207.14%,但这种防御姿态的财务代价是显著的——在营收下滑的背景下,减值损失占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36.6%,严重侵蚀了利润空间。

截至今年一季度,该行逾期贷款规模已达55亿元,同比增长27%,逾期贷款率上升至2.24%,其中大量为房产抵押类贷款,目前华兴银行在阿里资产平台有超70笔不良债权正在拍卖,涉及总额超1亿元,抵押物均为房产,反映出个人住房信贷风险正加速暴露。​

从股权拍卖场上的屡拍屡流,到资产负债表中潜藏的万亿级风险,华兴银行的困境折射出区域性银行在经济转型期的典型挣扎。76岁的董事长周泽荣仍在一线奋战,但这家与房地产深度绑定的银行,似乎难以摆脱股东风险与资产质量的双重绞杀。2024年报中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79%的行业低位,更制约着其战略转型的腾挪空间。​

随着升龙投资集团等股东的债务危机持续发酵,华兴银行的股权结构或将面临更彻底的重构。在利率市场化深化与房地产行业调整的双重压力下,华兴银行若不能有效解决股权稳定性问题、重塑资产质量管控体系,其2024年的业绩下滑或许只是更大危机的开始。(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1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