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5 17:16:57
在消费金融市场的版图中,奇富借条(原360借条)曾凭借高频率的广告宣传,在大众视野中占据一席之地。然而,自2024年从“360借条”更名为“奇富借条”后,这家金融服务平台试图以新形象重新出发,却未能摆脱负面问题的纠缠。
证券之星注意到,近一年来,公司先后陷入“真假广告”风波,暴力催收、高利贷、信息泄露等争议如影随形,持续引发大量用户投诉,使其深陷舆论与监管的双重审视之下。
陷“真假广告”风波
2024年12月,一篇题为《很多人收到的“360借放款成功”短信,到底是诈骗还是广告?》的新闻报道引发热议,刊发媒体新闻晨报在该报道中披露,上海的杨先生自2024年11月上旬起,频繁收到显示为“360借”发来的短信,称放款成功,余额高达186652.6元,并附带确认到账链接。因从未在该网贷平台借款,杨先生第一反应是个人信息被盗用。
经查询,杨先生发现软件商店中搜索“360借”,会跳出 “奇富借条-原360借条”和“360借条—更名为奇富借条”两款APP,开发者均为“福州奇富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根据报道,杨先生下载后核查,并未发现自己有贷款记录,却在下载后收到平台询问是否贷款的电话。当他点击短信链接,跳转的是挂有“奇富科技”LOGO的“360借条”网页,最终引导至软件商店下载“360借条”APP。
奇富科技官方调查后回应,这些“360 借”短信实为诈骗短信。其反诈专家解释,此类诈骗短信常采用短链诱导,短链持有者可随时更改跳转链接,起初指向诈骗分子的虚假页面,之后可能改为正规平台链接,以此混淆视听,躲避监管与打击。
不过,尽管奇富科技声称内部设有专门反诈项目组,会举报仿冒信息,配合监管部门工作,但这些频繁出现的可疑短信,仍让用户对自身信息安全和平台管理产生质疑,其背后真相究竟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与厘清。
值得一提的是,天眼查显示,福州奇富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曾用名为“福州三六零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风险方面共发现企业有天眼风险信息2253条;涉诉关系82条,开庭公告63条,立案信息79条。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社交平台上,近年来亦有众多网友反映收到类似短信,文案、话术如出一辙。有用户称三番五次收到奇富借条的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但其本人并未办理任何业务。
暴力催收泛滥,用户遭遇隐私侵扰
暴力催收成为奇富借条被诟病的首要问题。从黑猫投诉平台等公开渠道的大量投诉案例可见一斑。
2025年3月,多位用户投诉称,奇富借条在用户逾期后,催收手段简单粗暴,催收人员频繁拨打用户电话,甚至在凌晨、深夜等休息时间也不间断,进行“夺命连环call”,严重干扰用户的正常生活。
不仅如此,催收人员还将触角伸向用户的亲友。部分用户反映,奇富借条的催收人员在未取得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拨打用户通讯录中的联系人电话,告知其用户欠款信息,甚至使用威胁、恐吓等语言,对用户亲友进行骚扰。
有用户投诉称,催收人员威胁要联系其单位领导,让其在工作单位 “颜面扫地”,给用户及其亲友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精神困扰。这种未经授权向第三方透露用户债务信息的行为,严重侵犯了用户的隐私权,也违反了《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中不得骚扰无关人员的相关规定。
证券之星注意到,在某社交平台上,对于奇富借条暴力催收的声讨同样此起彼伏。有用户发帖称自己在仅逾期一天后就遭遇了高频的短信威胁和人身攻击。
高利贷质疑下的利率“迷雾”
除此之外,在各类投诉中,高利贷问题同样是奇富借条难以回避的焦点。许多用户在借款后发现,实际还款金额远高于借款本金与合同约定利率计算所得的金额。
证券之星注意到,2024年12月至今,持续有用户在黑猫投诉平台、社交媒体等反馈,称在奇富借条借款时,合同显示年化利率为约为24%左右,但在还款过程中,发现每月都被收取高额的担保费,将这些费用计入后,综合年化利率飙升至超过35%,几乎逼近甚至突破了司法保护的利率上限。部分用户在结清贷款后仔细核算账目,发现多支付了数千元甚至上万元的利息和费用,远远超出了预期。
这种通过设置隐形费用来抬高借款成本的做法,不仅让用户在借款时难以清晰知晓真实的借贷成本,也涉嫌违反相关金融法规中关于利率披露和限制的规定。用户在借款时往往只关注到表面的利率信息,而对这些隐藏在条款中的额外费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还款时才发现陷入了高额利息的困境。
此外,根据公开投诉内容,有用户反映在使用奇富借条的过程中,个人信息遭到泄露。部分用户表示,在借款申请过程中,奇富借条获取了大量用户个人信息,包括通讯录、通话记录、身份信息等。
值得一提的是,奇富借条曾在2021年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下架整改;2023年10月,《澎湃新闻》的《卧底催收公司30天》深度调查披露,360借条(现奇富借条)合作的第三方催收机构存在暴力催收及违法违规行为,引发舆论高度关注。
然而,从近期用户的投诉情况来看,奇富科技未对催收模式进行有效整改,持续采用激进的催收手段,致使平台投诉量在后续阶段仍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在更名后,信息安全问题似乎并未得到彻底解决,这也引发了公众对其整改诚意和效果的质疑,或许360借条真正需要更改的不是名称,而是一直以来追求短期利益、忽视用户权益的经营理念。(本文首发证券之星,作者|赵子祥)
证星财报简析
2025-04-16
证星财报简析
2025-04-16
证星财报简析
2025-04-16
证星财报简析
2025-04-16
证星财报简析
2025-04-16
证星财报简析
2025-04-1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5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