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经

跻身全球十强:蜂巢能源七年突破揭秘

来源:证券之星资讯

2025-02-17 18:20:43

导读

上周,知名电池研究机构EV 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在这份权威报告中,蜂巢能源首次跻身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前十榜单,位列第十位。这一成绩不仅标志着蜂巢能源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崭露头角,也反映了其在激烈竞争中的卓越表现。

蜂巢能源作为一家成立仅7年的企业,如何从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突围并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答案在于其始终坚持创新,洞察行业发展趋势,并紧跟行业发展步伐进行灵活调整。蜂巢能源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技术突破、市场深耕和战略定力三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技术突围:“短刀+飞叠”的黄金组合与场景化创新

1. 短刀电池的技术革命

蜂巢能源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独创的“短刀电池+飞叠工艺”技术体系,这一技术不但有效地规避了行业头部的专利壁垒,还完美地实现了“高能量密度+快充”的要求。

目前主流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在160Wh/kg-180Wh/kg之间。蜂巢能源目前的第三代L600磷酸铁锂短刀电芯,能量密度可达188Wh/kg,还能兼顾2.2C的快充性能,峰值可超3C,充电时间缩短至15分钟,同时循环寿命≥3500次。

这一技术优势直接推动其装机量激增,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蜂巢能源在2024年1-12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排名第六,其中短刀电池交付量突破27万套。成为行业内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在12月单月出货量达到3.15GWh,创下历史新高。

相比传统方形电池,短刀电池在体积利用率和系统集成度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同时,其模块化设计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大规模商业化奠定了基础。

此外,蜂巢能源还通过不断优化材料配方和制造工艺,进一步提升了短刀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使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2. 场景化创新:从越野电池到超快充

蜂巢能源的技术研发始终紧贴应用场景,针对不同细分市场推出动力电池解决方案。例如,开创越野电池新品类,定义了不同越野的产品标准:泛越野、强越野、超强越野。针对越野车市场推出的“堡垒越野电池”,采用横向4层、纵向8层防护结构,搭配微纳米隔热材料,能够适应-43℃至60℃的极端环境。这款电池不仅解决了越野场景下的热失控风险与功率衰减问题,还为用户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驾驶体验。目前,全球最大电量800V“堡垒越野电池”首搭坦克500 Hi4-Z,其他热门车型也陆续搭载,预计2025年订单月均可达5000辆。

除了越野电池外,蜂巢能源还在超快充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其最新推出的6C超充电池,将充电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覆盖纯电、增程式、插电式混动(PHEV)等多种场景需求。这种“细分赛道饱和攻击”策略,使蜂巢能源在红海市场中开辟出了差异化蓝海,赢得了更多客户的青睐。

二、市场深耕

1. 吉利、长城成蜂巢前两大客户

长城汽车与蜂巢能源天生俱来的关系,使得长城汽车可以将汽车领域的场景数据,直接反馈到蜂巢能源的研发端,催生出各种电芯、电池系统符合使用场景的创新方案。

2023年开始对吉利几何系列电池批量供应,通过导入“短刀电池+CTP成组技术”,将模组数量减少20%,直接帮助整车成本下降8%,此后吉利汽车在蜂巢能源的销量开始逐步上升。

到了2024年终盘点,五大客户占比85%,其中:长城汽车占28%,吉利汽车占24%,光束汽车(MINI)占14%,斯特兰蒂斯占10%,零跑占9%。新增客户:现代汽车、上汽大通、卡特彼勒等等,优质客户越来越多。

2. 对增程式与大电量PHEV技术路径的精准预判

当行业还在陶醉在早期技术采用者热衷的纯电动汽车增长时,蜂巢能源早在2021年就启动了增程式、大电量PHEV专用电池的研发。其117Ah PHEV电池采用独特的“三明治”电极结构,在2.2C快充条件下循环寿命突破3000次,较行业平均水平提升25%。

这种技术储备使其在2023年下半年,高速增长的增程式、大电量PHEV动力电池市场抢占份额,装机量同比激增409.1%。

根据2024年工信部第372、373两个批次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分析,增程式、大电量PHEV动力电池市场几乎被宁德时代、蜂巢能源、比亚迪瓜分,鉴于比亚迪外供占比少,作为独立第三方动力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拿下了存量,蜂巢能源则拿下了几乎所有的增量市场。

3. 海外市场的灵活调整

面对2024年下半年以来的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发展形势,蜂巢能源迅速调整策略,围绕技术服务、工程服务、仓储物流和售后运维重新设计欧洲业务运营。在泰国春武里府建立的合资工厂,采用国内输出关键工艺包、本地企业承担厂房建设的方式,使投资强度降低40%,投产周期缩短至10个月。

这种模式创新有效规避了地缘风险,成功规避欧盟《新电池法》的贸易壁垒,使其2024年海外出货占比已提升至26.77%,成为其全球化布局的新支点。

三、战略定力:从激进扩张到精准瘦身

1. 产能规划的动态平衡

蜂巢能源虽然也曾提出激进的产能建设目标,但其在2024年果断收缩战线,将资源集中,使产能利用率从35%提升至64%。更关键的是产品结构优化:短刀电池占比突破70%,推动单GWh产能投资强度下降至2.3亿元(行业平均约3亿元),人均产出效率提升40%。


2. 长期主义的研发与场景的结合

在行业普遍削减研发开支的背景下,蜂巢能源仍保持足够的研发投入强度,同时更加注重研发与应用场景的结合。

针对越野车、商用车电动化市场,分别推出了越野电池与远路电池;

针对纯电动汽车的补能焦虑,推出了6C快充电池;

针对电动汽车技术晚期接受者,推出了HEV电池。

四、行业趋势:结构性机会与蜂巢能源的“时间窗口”

1. 磷酸铁锂的回归与大电量PHEV与增程式的崛起2024年,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达75%,同时,大电量PHEV与增程式市场年复合增速超过20%,而行业领先者对此趋势有错判。

蜂巢能源敏锐地洞察商机,利用“短刀+飞叠”的完美组合,凭借着成本与安全优势,成为这一趋势的最大受益者。

2. 细分市场的品类扩容

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突破50%,但纯电动乘用车渗透率只有25%,新能源商用车方兴未艾,品类创新成为竞争焦点。


蜂巢能源针对越野市场开发的“防弹级”电池包,采用蜂窝状结构设计,成功通过10吨侧向挤压测试;冷链物流专用电池搭载自研的脉冲自加热技术,-20℃环境下温升速率达4℃/min;针对纯电动重卡推出的6C快充铁锂电池,能实现15分钟补能80%,正在重塑纯电动重卡的运营模式。这些新兴赛道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297.8亿元,为其提供持续增长空间。

最后

蜂巢能源的崛起,折射出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从“单纯扩张”到“技术深耕”的转型逻辑。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精准把握技术趋势、绑定场景需求与动态调整战略的必然结果。

蜂巢能源“技术-场景-市场”的铁三角支撑,有助于其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深耕细分市场,巩固其在全球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先地位。

(备注:上周韩国电池研究机构SNE Research也发布了2024年全球动力电池使用数据,两份排名略有不同。SNE Research是通过车辆销量倒推得出的数据,EV Tank的统计数据基于企业实际销量,EV Tank数据更贴近现实与便于及时分析)

(文章来源:电车商业研究,作者:顾国洪,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汽车经济发展分会副主任委员。)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