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18 08:05:15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正力新能(03677.HK)发布2025年中期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主要业务
我们是中国的锂离子电池制造商,以市场需求和技术驱动开发多元电池产品组合。我们主要专注于动力电池产品、储能电池产品及航空电池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我们提供电芯、模组、电池包、电池簇、电池管理系统的一体化方案,我们立足于乘用车动力电池市场,致力于拓展电化学产品在陆海空互联(LISA)下的大规模应用。
我们是前十大电池厂中少有的具备汽车零部件基因的公司。我们的核心管理层拥有丰富的专业和行业知识,对汽车行业有着深刻的洞见。我们了解客户在安全、质量、性能和成本效益之间的平衡需求,开发了多元化的电动汽车电池产品作为核心业务,并积极开展航空电池产品的研发,这使我们在电池行业的应用场景拓展和快速技术进步方面处于有利地位。我们所处的中国动力电池行业竞争激烈,但是在集团全体员工的积极努力下,市场份额稳步上升。
凭藉安全优质的产品、前沿的技术和高效响应的服务,我们与众多头部乘用车客户的合作不断深化,且我们持续优化客户结构。面向未来,前瞻性的创新型项目叠加对客户产品服务成本、效率、品质的持续价值输出,成为我们业务持续健康增长的基础。我们以助力交通领域绿色出行为使命,致力于用一颗电芯,串联陆海空全场景电动化的零碳征程。
主要产品
公司的主要产品为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航空电池。其中,动力电池产品覆盖BEV、PHEV、EREV和HEV车型,兼顾轿车、SUV、MPV等多用途汽车的需求;储能产品可覆盖家庭储能、大型储能和工商业储能;航空电池产品可应用于电动载人固定翼飞机和eVTOL等。
业务成就
一.动力电池业务
2025年上半年,公司动力电池业务销售收入为29.85亿元,出货量为7.63GWh,销售收入和出货量同比增长均超过80%。公司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持续发力,电池装机量行业排名和市场份额均有所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2025年1-6月,公司在新能源乘用车装机量排名第7名,其中6月份新能源乘用车装机量的单月排名已上升至全国第6名。
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增长主要得益于多款定点车型量产。我们的动力电池客户包括大型央国企、造车新势力及跨国领先整车企业,我们在一汽红旗、广汽传祺、零跑汽车、上汽通用五菱、上汽通用、广汽丰田、大众(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安徽大众)等全球多个龙头企业核心车型的电池产品供应份额持续提升,并深度参与多个面向未来的创新性电动化平台开发项目,逐步成为其长期稳定可靠的合作伙伴。与此同时,与「新势力」客户零跑汽车延续深度合作,并作为其核心电池供应商推动C10系列成为800V高压快充长续航车型。此外,我们通过与零跑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广汽传祺等客户的合作,作为其核心零部件供应商配套客户整车出海。
我们的合营企业新中源丰田汽车能源系统有限公司(新中源丰田)提供多款适配HEV汽车的锂离子电池和镍氢电池包,供应丰田汽车在中国的主要合营主机厂的核心HEV车型。按2024年销量计,丰田汽车在中国HEV市场份额超70%。
二、储能及其他业务
储能业务受益于海外旺盛需求,公司主导开发的104Ah标准化电芯已经成为了全球家庭储能的主力供货产品之一,公司通过和业务伙伴的合作,当前的产品已经销往亚非拉等市场。
此外,公司飞行器航空电池业务取得阶段性进展,已经随辽宁通航固定翼载人电动飞机RX1E取得了适航认证,并将在今年形成规模量产,成为行业首家固定翼载人飞机量产交付的电池供应商。目前,公司量产的是第二代「三高一快」航空动力电池,采用了双重半固态技术,是公司2023年在业内率先提出的高安全、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快充于一体的「三高一快」核心性能指标的持续迭代。
我们的航空电池产品,目前已同时拥有AS9100D航空体系认证及航空飞行器适航证,这是对我们产品在安全体系和技术体系的双重验证,双证电池企业能够占据先发优势,把握未来电动航空市场发展机遇。
技术和研发成果
1.技术迭代与创新:
公司始终将创新视作引擎,以不间断的研发迭代催生前沿技术与卓越产品,巩固并夯实企业的竞争壁垒。
(1)先进材料领域:聚焦高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高安全高镍材料、高电压镍锰酸锂、8C以上快充石墨、新型低膨胀快充长寿命硅碳负极、新型电解液溶剂与添加剂等关键材料的开发,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
(2)先进技术平台领域:根据公司「531研发战略」,致力于搭建先进技术平台,针对未来三年内具备较大应用潜力的技术及产品进行预研储备,持续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1)高能磷酸盐体系技术平台:实现超快充6C磷酸铁锂产品开发,产品兼具高安全、高比能的特性。
2)高能三元(硅基)体系技术平台:通过超高镍正极材料技术的应用以及三代硅负极的迭代升级,产品能量密度实现280~350Wh/kg的覆盖。高能三元(硅基)体系已在航空电池中量产。
3)新型化学体系技术平台:公司的钠离子电池体系能量密度已突破170Wh/kg,同时还积极布局超高电压尖晶石平台体系、富锂锰基平台体系,完成一系列关键问题的识别及技术储备。
(3)前沿电池技术领域:锂金属电池已实现能量密度400Wh/kg。半固态电池方面,开发了第二代具有高安全、高比能、高功率和快充特性(「三高一快」)的双重半固态大圆柱电池产品,并成功在航空电池领域实现量产。全固态电池方面,采取以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为主的技术路线,进行安时级全固态电池的开发工作,并同步推进百兆瓦时全固态电池中试线的建设。
(4)智能制造领域:1)5um超薄隔膜,通过升级新型涂层配方及优化涂复工艺,可将涂布速度提升25%,降低制造成本;2)采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通过AI视觉及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制造缺陷的自动检测,减少人工作业,保障产品高可靠性、高一致性批量交付;3)CTP产线软件全栈自研,降低设备投资,缩短开发周期,并可进行智能化升级迭代。
(5)知识产权领域,公司遵循质量为核心、价值为导向的知识产权发展战略,使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核心业务、技术路线和市场定位高度契合。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递交的专利申请共3,999件,其中,已获授权2,524件。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授权专利数量排名位列江苏省企业第三名。
2.产品淬炼与升级:
(1)三元体系动力产品:
1)400V峰值5C快充三元高电压产品:满足45℃高温环境下永不热扩散,高于新国标GB-380312025的要求,产品已批量交付。
2)800V峰值8C超快充三元高电压产品:兼顾高比能设计,电芯能量密度超过240Wh/kg。
(2)磷酸盐体系动力产品:
1)高比能磷酸铁锂电池:第4.5代粉压2.65g/cm³材料的应用,使得磷酸铁锂电芯的体积能量密度达到435Wh/L,处于同类产品最高水平,可提高相同体积电池包的总电量,产品已批量交付。
2)快充长寿命电池:800V4C快充产品,循环寿命达到4,000次,满足增混车型的长寿命需求,用于客户高端EREV/PHEV车型,产品已批量交付。
3)8C超快充磷酸铁锂电池:兼顾高比能设计,能量密度超过185Wh/kg。
(3)家庭储能产品:
家储产品长循环电池能量效率高于95%,循环寿命大于8,000次,产品已批量交付;第二代产品重点优化低温性能,主要面向极寒地区和国家的应用。
(4)系统产品:
「45℃永不热扩散」三元电池系统,45℃高温下触发单颗电芯,观察288小时,电池包未发生起火或爆炸;可以通过500J连续撞击11个点的底部球击测试,通过10-1000HZ宽频率范围的振动测试和-40℃~65℃温度循环,均高于将在2026年7月执行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中的相关国家标准要求。
(5)航空电池产品:
第二代「三高一快」航空电池,采用双重半固态技术,满足ppb级航空安全标准,能量密度超过320Wh/kg,低电量下仍可满足12C放电倍率,支持15分钟快充,满足高频次、多样化的飞行场景,产品已量产交付。
业务展望:
进一步提升产能
我们追求产能布局与客户需求的平衡,基于客户定点来布局新增产能建设,以实现产能效益最大化。公司现有产能25.5GWh,计划2025年四季度新增产能10GWh,2026年底再新增产能15GWh,从而实现总产能50.5GWh。新建成的生产线将配备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生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当前扩建的10GWh产能已获得行业大客户的新增定点覆盖。
我们计划进一步加强软件定义智能工厂的模式,全面实施数字化的管理系统、设备故障预测系统、制造技术优化和智能维修系统,以进一步提高制造效率。我们还打算通过自主设计核心设备来提高生产线的灵活性,缩短生产线转换为生产不同电池产品所需的时间。
我们还进一步深化电芯标准化、电池包平台化、化学体系差异化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探索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不同产品的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产线柔性化水平。
持续的客户拓展
在电动汽车电池方面,我们计划针对不同动力源(BEV、PHEV、EREV和HEV)、不同用途(轿车、SUV和MPV)和不同续航里程的汽车推出新的电池产品。我们持续加强和深化与现有客户的关系,以提高产品渗透率和核心车型的战略配比,并与新的客户建立商务合作。
国内市场针对客户老平台新项目的快速迭代升级,以及新平台面向未来的产品技术演进,坚持对研发的战略性持续投入,保证产品、技术、管理方面的行业竞争优势,持续提升市场占有率。
通过与国内外客户的深化合作,积极探索海外市场业务,作为客户出口车型核心零部件供应商配套其出海。目前已与零跑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广汽传祺建立起了这类合作模式,产品已经销售到中国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亚、欧盟等市场。
技术再创新
先进材料领域:1)持续发力闪充体系的材料研究,聚焦于10C以上充电能力的石墨负极和新型电解液体系的开发;2)持续深耕高镍材料、新型低膨胀快充长寿命硅碳负极等关键材料研发。
先进技术平台领域:持续推进高能量密度平台、快充平台和长寿命平台等体系迭代升级。
前沿电池技术领域:聚焦硫化物电解质的开发,推出具有高安全、高比能的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公司正积极推进百兆瓦时全固态电池中试线的建设。
智能制造领域:推进具身智能技术在生产线的应用,达到复杂场景下自动化、智能化以替代人工的目的。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18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18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18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18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18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