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13 08:01:08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重庆银行(01963.HK)发布2025年中期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业务回顾:
本行是中国西部和长江上游地区成立最早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之一,前身是1996年由37家城市信用社及城市信用联社共同组建的重庆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更名为重庆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更名为重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本行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内地城商行。2021年,本行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全国第三家、长江经济带首家「A+H」上市城商行。
本行以「打造『坚守本源,特色鲜明,安全稳健,价值卓越』的全国一流上市商业银行」为战略愿景,推进「服务提升、数字转型、特色发展」三大任务,建设「科技赋能、人才赋能、管理赋能」三大体系,形成「1-3-3」战略发展新格局,推动全行实现高质量发展。截至2025年6月30日,本行下辖199家营业网点,覆盖「一市三省」,包括重庆市内所有区县及四川、贵州、陕西等省份,控股重庆鈊渝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和兴义万丰村镇银行有限责任公司;本集团资产总额为9,833.65亿元,存款总额为5,441.36亿元,贷款总额为5,006.7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7%,拨备覆盖率为248.27%,主要经营指标均达到监管要求。
本行始终秉持「地方的银行、市民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市场定位,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城乡居民、服务小微企业的立行初心,通过抓改革、调结构、促转型、提质量,持续优化提升金融服务能力。报告期内,本行聚焦重大战略和区域发展,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加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等领域信贷支持,上半年向双城经济圈提供信贷支持近1,400亿元,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融资余额超470亿元。聚焦先进制造业和新质生产力,全力支持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建设、「416」科技创新布局,深入推动科技创新与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发行西部地区首单科技创新金融债券,科技贷款、绿色贷款分别增长超40%、20%。聚焦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持续满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农村和新市民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两增」口径普惠小微贷款较上年末增长98.71亿元,涉农贷款较上年末增长33.89亿元。聚焦消费信贷和服务提升,充分发挥产品体系优势,自营线上消费产品快速发展,「捷e贷」余额较上年末增长35%。聚焦数字转型和科技驱动,成为全国首家连续6年均有创新应用入选人行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的地方法人银行。聚焦品牌建设和形象提升,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千强银行排名中连续10年跻身全球银行前300强;连续3年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双百企业」名单,连续2年获评优秀;连续8年获得标准普尔国际投资级评级,展望「稳定」。
业务展望:
2025年上半年,在国际形势反复变化、外部压力明显加大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顶住压力、稳定增长,在「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消费、专项债靠前发力带动投资、出口保持韧性的支撑下,保持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6万亿元,同比增长5.3%,比去年同期和去年全年增速均提升0.3个百分点,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良好基础。
展望下半年,尽管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仍需进一步稳固,内外部环境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但中国经济的巨大韧性、庞大的内需市场以及完整的产业链优势,构成了应对外部挑战的坚实基础。服务业经过多年转型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提升。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将在相关政策推动下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多元化贸易格局下,出口有压力也有韧性。短板领域、薄弱环节和新领域新赛道投资还有很大空间,将会继续为经济稳定运行发挥关键支撑作用。
从宏观经济政策看,财政政策仍将是下半年宏观政策的重要发力点,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把握实施的力度和节奏。针对需求提振的扩内需政策与针对物价低位运行的反内卷政策,将成为下半年的重要主线。
从监管环境看,将从监管引导、政策激励、机制推动、制度保障等多方面协同发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提升金融监管质效、服务实体经济回升向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从行业格局看,银行业仍将全面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在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环境中深耕拓业,加大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稳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保持整体运行稳健,并通过动态平衡规模、定价、风险与资本,实现量质齐升,维持重点领域信贷增长、非息收入占比提升、负债成本下降、风险敞口收敛的发展态势。
从区域发展看,本行所覆盖「一市三省」GDP与人口占西部省市区比例均超过50%。上半年重庆、四川、陕西、贵州GDP同比分别增长5%、5.6%、5.5%、5.3%,均高于全国全年目标水平。重庆生产需求不断加快,消费需求稳定释放,贸易规模稳中有进,重点项目全面提速,低空经济、「不夜重庆」等新动能优势加快形成。下半年,随着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区位地理优势、城市规模优势、产业基础优势、创新潜力优势等比较优势、后发优势持续放大,区域经济发展动能更加充沛,将为本土金融机构发展提供更加坚实支撑。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13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13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13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13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13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