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一致B(200028)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9-03 18:34:18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一致B(200028)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

    中国经济迎难而上,运行稳中向好,宏观政策着力推进结构性调整,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突破66万亿元,同比增长5.3%,其中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同比分别增长4.2%和5.5%。

    短期受国内经济环境结构性调整影响,医药流通市场规模略有下滑,根据米内网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的药品销售额为4694亿元,同比下降2.3%;2025年1-6月中国实体药店的累计规模为2961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2%。长期看来人口老龄化趋势持续加深,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不断延长,推动我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和卫生总费用持续增长,带动医药服务、慢病管理以及卫生保健的需求稳步上升。

    “三医联动”推动医改持续深化,推动医药流通行业结构性变革。一方面,医保收支增速失衡加剧支付压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促使医院医疗收入和费用结构发生变化,医药流通行业应收账款账期延长,行业盈利能力受到挑战;另一方面,医疗聚焦高质量发展、医保加大力度支持创新并构建多层次支付体系、医药优化供给侧结构引导行业合规发展,共同为医药流通行业带来创新药、DTP药房、商保等新增长点。此外,以AI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正驱动医药流通行业向精细化管理、高水平决策、高质量发展迈进。

    2、新公布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行业政策对所处行业的重大影响

    (1)集中带量采购(集采)持续深化扩围

    集采不断深化,持续提质扩面,集采品类从药品向医疗器械、耗材扩围;强化区域协同,国采、省采常态化,扩大联盟采购规模,迄今已经完成的共计十批国采,涉及品种数总计达到435种。2025年4月,第十批国家集采开始落地实施,所涉及品种平均降幅超过80%。集采降低药械价格,有利于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减轻患者就医负担。集采深化扩围下,医药流通企业配送权竞争加剧,面临着营收规模下降和盈利空间收窄的双重挑战。

    2025年7月,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开展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相关药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提出政策优化,强调“质优”高于“价宜”,引导行业良性竞争,坚持创新药不集采,不再选用最低价中选,新增对企业质量管控能力要求,确保集采中选药品质量安全。集采政策优化后,预计第十一批集采降价可能将趋于温和。

    (2)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深化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深化。2025年1月,国家医保局发布了《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印发<按病种付费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规程(2025版)>的通知》,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了公立医院按病组分值付费(DIP/DRG),推动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并深度推进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促使公立医院强化成本精细化管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倒逼医药流通企业提供高性价比的供应链服务,也创造了企业为公立医院提供临床药耗成本解决方案的新机遇。

    (3)医保基金监管全面趋严,强化维护医保基金安全

    药品耗材追溯码全场景扩围,强化全链条监管。2025年,国家医保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药品追溯码在医疗保障和工伤保险领域采集应用的通知》,要求2025年7月1日起药品全面实施追溯码采集上传,全国实行“无码不付”政策,实现药耗的全流程追溯。医保药品耗材追溯码的应用,有效保障了医保基金安全。医药流通企业为满足医保药耗追溯码的要求,需投入信息化建设,升级扫码设备,短期会导致合规成本的上升,但长期有利于企业构建以长效追溯机制为核心的竞争壁垒。

    医保违规自查自纠成常态,医保支付资格管理长效机制落地。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定点医药机构相关人员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精准监管到人,短期提高了零售药店行业的合规成本,倒逼零售药店行业整体进入常态化合规经营,长期合规经营的企业将受益。

    公司始终坚守合规经营,紧密围绕医保政策需求,构建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追溯管理体系,扎实推进零售药店医保支付资格管理及追溯码应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4)医保探索预付金制度,推动即时结算

    2025年1月,国家医保局在《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关于推进基本医保基金即时结算改革的通知》中要求在落实医疗机构采购结算主体责任的情况下,医保局针对集采、国谈产品推行与医药公司即时结算。医保即时结算有利于提升医药企业流通效率,加快公司集采品种应收账款回款周期,一定程度上降低公司运营成本。

    (5)鼓励健康消费

    2025年4月,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药监局等12部门联合印发《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首次系统部署健康消费发展路径,明确将零售药店定位为“健康促进核心场景”,鼓励零售药店拓展健康促进与营养保健等服务功能。政策鼓励健康消费,为医药零售行业带来多元化大健康的需求增量,公司作为具备专业资质与服务能力的医药龙头企业,将发挥零售药店执业药师专业服务能力的优势,深度融入国家健康服务体系,服务全民健康,力争成为满足老年群体多元化、深层次健康需求的核心社区基础设施。

    (6)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

    持续构建全链条创新药支持体系,推动创新药高质量发展。2025年6月,国家医保局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建立“研发-准入-使用-支付”全链条支持体系,打破创新药发展瓶颈。创新药市场增长驱动医药流通行业服务升级,公司需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拓展DTP药房、商保、数字化供应链等新业态,强化竞争优势。

    (二)公司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公司核心业务涵盖以两广区域为主体的医药分销业务和以国大药房为主体的全国性社会药房零售业务,此外还参股医药工业企业,具体业务内容及相应经营模式如下:

    1、医药分销业务:聚焦药械在医疗机构的供应,延伸专业药房服务

    公司建立统一完善的采购体系,从国内外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商采购商品,依靠公司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包括覆盖两广区域的物流仓储、配送和销售网络,以产品流通和供应链延伸服务为基础,面向各类型医疗机构(等级医院、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疾控中心等医疗机构)、其他零售药店或分销企业提供药品和医疗器械供应、库存管理、院内物流、急救冷僻品供应、医疗服务类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面对供应商,公司还提供全方位市场准入方案、品种管理服务及产品创新营销解决方案。同时,依托分销业务的品种和资源,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公司分销业务也在向专业药房领域延伸,以经营新特药、慢病用药为特色,构建专业的患者服务体系。

    2、社会药房领域:以国大药房为主体的全国性社会药房零售网络

    公司下属国大药房是国内销售规模领先的社会零售药房。国大药房已建立完善的采购体系,从供应商采购商品,依靠公司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和覆盖全国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连锁门店,给终端消费者提供中西成药、中药饮片、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健康食品和用品等商品和用药咨询服务,同时结合中医、西医、康复理疗等服务项目,持续为会员和慢病顾客提供综合健康解决方案。

    3、参股医药工业企业

    公司主要参股工业企业包括万乐药业、国药现代及其下属子公司国药致君、致君坪山,覆盖抗感染、呼吸系统用药、保健品、中成药及抗肿瘤药等领域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具体参股企业情况可详见财务报告附注七“18长期股权投资”和附注十“3在合营企业或联营企业中的权益”。

    (三)报告期内主要业务完成情况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7.97亿元,同比下降2.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6亿元,同比下降10.43%,相应的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10.4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0.49个百分点。各板块情况如下:

    报告期内,分销板块实现营业收入267.83亿元,同比下降1.09%;实现净利润4.82亿元,同比下降7.82%。主要受行业政策变化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分销板块销售收入略有下滑;受下游客户回款延迟的影响,长账龄应收账款增加,相应的坏账准备计提同比增加,导致利润下降。零售板块(即国大药房)实现营业收入104.79亿元,同比下降6.46%;实现净利润0.17亿元,同比增长215.81%。受市场环境、竞争格局以及战略性闭店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国大药房销售收入同比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国大药房持续优化商采体系和业务结构,通过加快自有品牌建设、提升统采比例等举措提升盈利能力,并聚焦门店前端经营质量提升,战略性闭店、提升单店经营质量,人工成本和门店租金等相关费用下降,因此报告期内,国大药房净利润同比增长。

    此外,公司重要联营企业受医药行业政策及市场供需等因素影响,业绩有所下滑,确认联营企业投资收益相应减少。

    2025年上半年,公司深刻把握行业政策导向与医改推进新趋势,聚焦“开源、节流、提效”重点方向,坚持战略引领,聚焦高质量发展主责主业,动态优化经营策略与发展路径,实现经营质量的结构化提升。

    1、分销业务板块

    分销业务板块深化组织变革与精细化管理,报告期内实现了核心主业提质增效与结构优化升级。

    (1)业务端:锚定发展战略,强化业务核心竞争力

    ①抢抓市场机遇,巩固药品和器械市场份额,优化业务结构,提升盈利能力

    发挥采购一体化效应,充分利用省级平台资源,强化购销联动,推进子公司采购一体化,实现采购能力赋能和统采份额提升。实施供应商分级管理,制定阶梯式、差异化服务配套措施和资源配置方案,围绕需求实现精准化服务赋能与资源最优配置。2025年上半年执行的集采批次及国谈,公司委托配送率在本地市场具备领先优势。

    强化新品引入及服务机制,发力创新药业务。在2025年上市的新品中,国控广州上半年共引进23个,国控广西上半年共引进36个。同时公司强化准入服务能力,2025年上半年,公司所服务产品在医院新药会的总体过会入院率高于公司市场份额比例。

    进口业务持续突破,稳步推进“港澳药械通”。突破性获批药械38个品规,2025年上半年港澳药械通销售额实现同比增长139%。抢抓首发优势,高效完成凯盛迪注射液全国首批医院销售,维替索妥尤单抗、艾普奈珠单抗港澳药械通首发;实现品种“从药械通准入到国内上市,再到国内渠道”的体系贯通:贝组替凡片获批后成功锁定全省独家渠道;器械实现首单科利耳人工耳蜗落地且成功实现唯一追加批件申请。

    加快整合麻精(麻药和精神类药品)业务。公司下属子公司国控肇庆增获麻精资质,打破肇庆市只有一家麻精区批的配送格局;组织广东省区批公司麻精一体化工作的推进,国控广州麻精药品上半年销售实绩同比提升4.5%,国控广西麻药及一类精神药品销售实绩同比提升12.97%。

    报告期内,传统药品销售同比略下降,但生物制品、麻精、广西器械,国谈品种等细分业务增长较快,通过业务结构的调整,药品及器械毛利率有所提升。

    ②加快营销服务转型,为客户提供药品全周期、全市场服务

    营销转型巩固成效,营销团队专业度持续提升,通过分销+营销的推广模式,提供中选后药品全周期服务,强化了独家配送权。

    2025年上半年国控广州营销项目销售额同比增长33%,国控广西营销项目销售额同比增长17%。国药一致数据决策系统营销模块完成开发,实现了一体化营销管理赋能,为项目开发拓展提供决策支撑。

    同时零售营销转型初见成效,公司积极拓展院外处方零售项目,通过支持厂家零售广阔市场推广项目,获取更稳定更多零售渠道,推动营销转型。

    ③专业药房业态快速增长,不断创新患者服务模式

    报告期内,批零一体优势逐渐凸显,核心竞争力不断塑造。截至2025年6月末,共有专业药房157家,销售额同比增长25.1%,销售额占分销业务整体比重提升1.9个百分点,达6.65%。两广双通道定点药店共计113家,双通道品种销售额同比增长44.8%。

    公司不断创新患者服务模式,搭建广东省首家输注中心,构建省级健康管理中心(慢病管理);联合多个地市政府共建16个医保服务驿站;在佛山、东莞、清远、梅州搭建罕见病关爱中心服务模式;协助建立5个医院4大科室医生服务中心。

    国药控股广州有限公司大药房成为国家医保智能监管试点单位,通过国家医保飞检和广东省内飞检,在医保合规方面获得高度认可。

    ④着力提质增效,实现供应链增值服务多点增长

    公司围绕供应链上下游着力推进增值服务,提升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探索院内服务延伸与院外供应的深度融合。截至2025年6月,供应链增值服务项目数量突破200个,有效构建核心服务能力和主动拓展能力,细化项目统筹管理规划,强化中台服务能力,实现标准化、高效率、可复制、可定制。

    公司持续提升SPD效益管理,构建SPD核心竞争力,推动项目高质量落地。深入研究DRG/DIP医保政策与实践,提高SPD耗材管理精细化,为医院客户实现管理合规、结算合规、数据合规,推动专业与合规双线并行。

    积极响应政策需求,深化药品追溯码拓展机制,推动药品追溯码全面开展,基于药品追溯码不同采集模式下的应用场景及需求优化升级,提升追溯码满足率及上传率,落实国家医保局要求,通过标准化接口实现与国家医保追溯平台的“总对总”对接。截至2025年6月,广东区域药品追溯码落地部署数量超120个,广西区域已为近70家医院提供药品入库追溯码采集自动化应用服务。

    (2)中台建设:聚焦数字化转型与智慧物流升级

    ①数字化转型:联动供应链数智化赋能,提质增效

    公司加快数字化转型,夯实数据基础、推进数据赋能。报告期内,完善业务价值度分析工具,实现一体化统采业务的跨货主穿透分析,并积极应用于低效无效客户分析改善、供应商分级分类、应收账款管控等业务场景,为业务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数字化分析报表实现国谈集采按具体标期的T+1精细化跟踪分析;完成零售数字化采购渠道与销价管理模式建设上线,加强连锁一体化管理。

    2025年,公司引入RPA数字机器人,在器械各院内平台通过设置任务实现订单自动抓取和回填,释放人力,提升准确性和时效性。上线战略库存管理画像功能,实现系统全过程自动化匹配数据,便于各业务环节实时监控战略品种情况,保障业务运营顺畅。

    完成供应商首营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功能开发,实现供应商首营业务资料的线上申报、可视化查询。同时通过OCR技术自动识别首营业务资料关键数据,减轻采购首营资料的录入工作压力,并推进OCR一站式视觉识别研发系统的推广,加快科技创新,为业务发展提供数字化赋能。

    ②持续完善仓网布局,推动智慧物流升级迭代

    公司持续完善大湾区枢纽仓+深圳中心、粤东中心、粤西中心、粤北中心四个区域仓+N个中转站的物流网络布局。深圳黎光仓及揭阳仓全力打造智慧医药物流新仓,以支撑当地区域多业务发展。黎光仓引入四向穿梭车密集库、CTU料箱机器人、AGV潜伏式机器人等新型设备,实现高密度存储与高效作业,以机器替代人工减负。深圳智慧医药物流新仓将原来2个旧仓进行整合,同样的库容面积下应用高密度存储的自动化智能设备,库容提升30%以上,整体效率提高20%。

    报告期内,公司着力打造器械智慧供应链中心,建成深圳、广州、佛山、广西四仓,构建覆盖医疗器械全品类的智慧物流体系,整合仓储管理、智能配送等环节,提供定制化供应链解决方案,打造“端到端+智慧仓储+双向物流”的高值跟台类器械耗材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国药控股广东物流有限公司顺利通过物流企业等级资格评定,由国家AAA级物流企业晋升为AAAA级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

    (3)后台管理:强化组织变革与精细化管控

    ①深化组织变革、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强化组织变革及配置优化双轮驱动。纵深推进“前中后台”资源整合与结构性调整,突出效益优先,通过结构性调整,加强对前台配置,释放一线经营团队的业务活力,提升一线业务团队决策效能;强化中台赋能能力,整合成立医疗器械中心、医院销售中心,优化商业销售中心等;提升后台职能作用,强化风险防控。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年轻后备人才储备。持续完善选人用人管理机制,加大年轻干部选用力度,持续激发干部队伍内生动力与活力;聚焦经营,全面实施考核强制正态分布,推进业绩与激励挂钩常态化管理机制,重塑并打造具有国药一致特色的人才供给链。

    ②精细化管理推进公司降本增效

    强化费用刚性管控,促进成本费用不断压降。强化成本意识,充分发挥预算牵引作用,围绕人工成本、业务性费用、行政性费用、物流费用和财务费用等重点领域进行压降,全方位、深层次加强费用精细化管控力度,挖潜增效,实现费用有效压降。

    以精细化管理推动物流运营成本下降。通过完善物流网络、升级智能设备、积累技术能力,推动仓网资源高效运营;在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同时,通过一体化协同加强成本管控,改变传统生产模式,以提高人效为抓手,向一线运作细节要效益,通过优化排班、合理调度等手段,节省人力成本,降低物流整体成本费用率。

    2、零售业务板块(国大药房)

    2025年上半年,在医药零售行业整体承压的环境下,国大药房经营指标趋势向好,销售降幅缩窄,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净利润达成1678万元,同比增长215.81%。

    (1)提升统采比例,加快自有品牌业务发展,盈利能力不断提升

    2025年上半年,国大药房统采销售较同期提升12.7%,通过统采和集中谈判,有效优化了采购成本。同时,公司加快自有品牌发展,2025年上半年,自有品牌实现销售同比增长75.6%,有助于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上半年,国大药房直营门店常规业务毛利率同比提升1.25个百分点。

    (2)深化工商协同,重塑商采体系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

    从组织上,国大药房搭建总部统筹、工业赋能、子公司执行的商采营协同体系,充分发挥商品委员会在规划、引进、淘汰等全链路的管理作用,调整商品策略,搭建“名厂+名品+名店”商品体系,明确选品策略。同时,国大药房全力推进采购转型,由“坐商”变“行商”,主动走进工业企业,创行业先例,通过工商共建,拉通“总部、工业、子公司”三方协同,提升市场竞争力。2025年上半年,国大药房13家工业合作核心品种销售同比增长11.3%,爆量单品实现100%门店动销。同时强化与国药集团体系内工业协同,协同销售同比增长23.4%,总量及单品均有显著增长,集团批零一体协同优势逐步凸显。

    (3)推进零售服务转型,加强慢病专业化管理,优化会员服务体系,探索多元化布局

    国大药房回归零售服务专业,积极推进慢病管理,公司目前培养了6000多名慢病管理专员,慢病门店达2000余家,并建立了慢病门店标准化服务流程,进一步优化会员服务体系,提高会员和慢病的专业化服务能力;建立特药回访标准,对重点品种逐一制定专业服务标准,全面提升药师专业服务能力,提升患者服务满意度。2025年上半年,公司正式启动非药提升项目,探索业务多元化布局。

    (4)瘦身强体,优化布局,提升门店经营质量

    公司着力优化门店布局,瘦身强体,通过“一店一策”提升门店经营质量。在亏损门店治理方面,加速“止血”关闭亏损门店。2025年上半年,国大药房直营门店新增开店24家,闭店864家,截至2025年6月底,亏损门店占比大幅降低。国大药房销售下降幅度低于关店率,单店经营质量不断提升。同时,亏损企业治理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整体经营质量得到提升。

    (5)推进业务和管理一体化协同,发挥规模优势

    国大药房在业务和管理多个领域积极推进一体化战略协同,首先在业务一体化方面,重点推进商采营、省级业务及批零一体化。其次在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和物流管理等一体化方面均取得了突破。在人力资源方面,实现了制度一体化,对超一千个制度管控点进行了细节统一,为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奠定了基础;在财务管理一体化方面,加强了财务核算、司库系统、费控系统、资信系统等方面的系统建设,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在物流一体化方面,完成了全国物流一体化规划。

    (1)截至2025年6月30日,国大药房门店总数8591家,其中直营门店6931家,加盟店1660家。

    (2)门店取得医保资质情况

    截至2025年6月30日,国大药房共6931家直营连锁门店,已取得各类医保定点资格门店达6714家,占公司直营店总数的96.9%。国大药房凭借专业优势和商品资源,积极对接各地双通道政策,国大药房双通道门店数量已达到302家,医保统筹门店4709家。

    (3)新增和关闭门店的合同面积

    2025年1-6月新增直营门店24家,面积2922平米。直营关店863家,面积88048平米,新增加盟门店30家,面积3123平米,加盟关店169家,面积12445平米。

    3.营业收入排名前十名的门店情况

    销售前十门店累计营业收入占国大药房整体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0.6%。

    5.采购及供应商情况

    国大药房的商品供货方主要以外部供应商为主,辅助一些国药集团的关联企业和自有品牌。

    国大药房定期跟踪区域库存数据,商品滞销库存占比不得高于10%,效期库存占比不得高于1%,对差标区域进行专项纠偏,并做好风险预警,确保形成闭环管理。

    6.仓储与物流情况

    国大药房全国物流中心/配送中心34个,由自管物流和委托物流2种模式组成,其中自管物流23个,委托物流11个,分布在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强大的网络覆盖与布局

    (1)截至2025年6月30日,分销业务在广东21个、广西14个地级以上城市均有业务覆盖且点强网通,全面覆盖一二三各级医疗机构、小型社会办医和零售连锁单店终端;在专业药房领域拥有150余家SPS+专业药房。

    (2)截至2025年6月30日,国大药房拥有8591家社会零售门店,连锁网络遍布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覆盖国内超过114个地级市(含3个直辖市)。

    2.丰富的品种资源

    (1)公司分销业务经过多年耕耘,品种规划不断完善,供应商管理不断强化,进口业务、中医药不断开发,营销业务不断拓展转型。在药品、耗材等多个领域均有丰富的品种资源,与数千家国内厂家和商业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数百家进口和合资厂商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并承担了中央储备、广东省短缺药储备、广东省防疫应急物资储备职能。

    (2)国大药房经营商品品规超12万个,合作供应商7千余家。凭借较为完善的采购网络和多年商品运营经验,国大药房建立了覆盖面广、专业度高、品种丰富的商品体系,能满足全渠道、全品类、全生命周期的商品需求。

    3.完善的医药供应链体系

    国药一致构建起由区域物流中心、省级物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及配送站组成的“四位一体”阶梯式物流配送网络,在信息化、自动化方面,已建立现代化物流管理体系,并实现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持续提升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在运营管理方面,实施统一的标准化作业规范和一体化质量管理、信息管理、运营管理,物流资源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其中:

    (1)分销物流中心在两广拥有20余万平方米仓储面积,4个物流中心、26个配送中心/中转站,依托国药控股的全国物流优势,结合承运商资源,实现全国城乡医药物流全覆盖。

    近年来,物流中心积极拓展多元化客户、业态,包括疾控客户、创新药企、药械商业、药械厂家、疫苗厂家。其中疫苗、冷链业务快速发展,疫苗业务、冷链业务形成区域优势,国药控股品牌影响力增强。持续创新上下游增值服务,增强服务竞争力,拓宽物流盈利模式。第三方物流业务的规模多年来位列华南地区首位。

    (2)国大药房全国共拥有34个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其中委托物流11个,自有物流23个),分布在18个省市自治区,国大药房全国自有仓库总面积19.5万平米。

    4.医保定点及双通道门店优势

    (1)在专业药房方面,截至2025年6月30日,在广东21个地级市、广西14个地级市,已有113家药房获得“双通道”资质。

    (2)在社会零售药房方面,国大药房旗下子公司的医保定点获取能力普遍较高。截至2025年6月30日,直营店中拥有医保定点资格的门店数6714家;双通道门店302家。

    5.品牌优势

    公司作为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医疗机构和普通患者及消费者心中,是更为安全放心的选择。

    6.合规优势

    覆盖零售药店的医药反腐、合规严管将维持严格标准,在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工具支持下,医保监管智能化,药店违规成本提升。公司一贯保持合规经营,在合规严管的背景下,将拥有更大竞争优势。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4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9-04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