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永安行(603776)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30 02:29:04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永安行(603776)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及主营业务情况说明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出行行业

    传统的公共出行是政府主导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主要由政府及其下属企业投资建设和运营共享出行资源,向消费者提供惠及民生的公用事业服务。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新型共享出行模式主要由社会资本参与,以互联网平台分时租赁用车为典型模式,以直接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收费和盈利为目的,近年来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均是绿色出行方式,但在运行模式和运营目标上有明显的差异。

    近年来,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出台,如《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等,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得到制定,公共自行车项目、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助力车等不同形式的公共或共享出行业务边界和标准得以确定,市场竞争格局从激烈走向稳定,并成为中国交通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2、氢能行业

    氢能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亦是推进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重要能源,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全球国家级氢能规划继续增多,2023年14个国家首次推出国家氢能战略,美国、日本、德国更新了其氢能战略。目前,我国氢能发展的政策框架已初具规模,国家级及近40个省市级的氢能规划已相继出台。国家级《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自2021年启动,规划期长达15年;而各省级、市级氢能规划多始于2019至2021年,规划期限为5年、10年、15年不等。新版《能源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首次将氢能明确纳入能源管理体系,赋予其法律地位。在国家的“创新、自立、安全、稳慎”的发展原则指引下,我国氢能发展稳步前行。

    (1)氢用两轮车产业

    公司自主研发的氢能助力两轮车集安全、快速、舒适、便捷及零污染等优势于一身,既能满足日常通勤,也适合短途骑行运动,为人们提供代步、休闲运动、交通出行等多重功能,有望成为消费者通勤工具的选择之一。

    (2)氢燃料电池行业

    氢燃料电池是以氢为燃料,通过电化学反应,将氢燃料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氢燃料电池凭借效率极限、真零碳、全场景覆盖等优势,在交通与能源领域持续挤压传统燃料电池生存空间。

    同时,国家大力支持氢燃料电池行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也鼓励地方政府出台配套措施,以推动氢能在交通等领域的多元化应用。

    (3)氢储能行业

    2025年2月,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发布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适度超前布局等超长时储能技术”,鼓励结合应用需求探索开发多类型混合储能技术,支持新体系电池、储热储冷等前瞻技术基础研究。永安行自2019年开始布局氢储能业务,随着氢能技术的成熟和政策支持,氢能正在从工业、交通领域向日常生活渗透。“氢生活”行业是永安行近年来新提出的氢能相关产业模式,家用热电联产,家用储氢应急电源,以及公司即将推出家庭版的氢气灶具,氢气作为家用燃气可以取代天然气。

    3、光电探测器和存储芯片行业

    光电探测器市场是一个庞大、多元且高速增长的技术领域,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20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会达到240亿美元,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与数据中心、自动驾驶与LiDAR、医疗成像与生物传感、工业检测与机器视觉等产业。其增长由“数据洪流”(通信需求)、“机器之眼”(汽车与自动化)和“感知扩展”(超越人眼的光谱探测)三大核心动力驱动。

    2024年全球存储芯片市场从周期性低谷强劲复苏,市场规模突破1600亿美元,2025年整个市场有望延续高速增长。核心驱动力来自AI革命与算力升级,AI服务器推动高带宽内存需求爆发式增长,智能汽车渗透率提高带动车载存储需求,自动驾驶系统对存储器的容量和可靠性提出更高要求,成为新兴增长极。

    (二)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1、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出行业务服务

    公司提供的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出行业务服务,主要是通过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自行车项目或是直接向客户收费使用的共享助力车项目,有效连接其他中远距离交通工具站点、解决居民接驳换乘“最后一公里”问题和满足居民其他短途出行的需要。

    2、氢能业务

    (1)氢能两轮车

    氢能两轮车适用于城市出行、公共出行、短途物流等场景,能够满足居民从“最后一公里”到十公里甚至以上距离的短途出行需要。

    (2)制氢充氢一体机

    制氢充氢一体机利用电解水方式制氢,制成的氢气自动充装到低压固态储氢装置中,为终端消费者包括氢能两轮车在内的用氢产品提供便捷的供氢服务。

    (3)低压固态储氢装置和高压碳纤维瓶

    低压固态氢能棒是一种基于固态储氢技术的便携式或小型化储氢装置,主要用于安全、高效地存储和释放氢气,可以为氢能助力两轮车等提供便捷的氢气补给,适合社区或短途出行场景。

    高压碳纤维储氢瓶通过物理压缩方式提高氢气存储密度,可以满足对功率更高、储量更大的储氢需求场景,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储氢用氢和家庭储氢场景。该瓶也可以储存氧气、氮气等气体。

    (4)氢能发电系统

    氢能发电系统是一种利用氢气作为储能介质的能源储存产品,通过将光伏或其他形式的电能通过电解水制氢转化为氢气储存,为居民用户直接提供氢气燃气或发电后提供电力,或是利用燃料电池、使用氢气发电技术将氢能再次转换为电力并输送回电网。

    3、智慧生活业务

    公司智慧生活业务的主要产品为适用于网约房、群租房、人才公寓、居民住宅等场景的智能密码锁等,产品销售到国内和海外市场。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受政府财政紧缩、宏观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公司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出行业务增量不足、存量缩减,收入下降。但公司仍在努力稳定既有业务规模的同时,继续聚焦氢能产业和芯片产业,积极发展智慧生活业务,高度重视研发实力、技术竞争力和科技属性,围绕公司整体业务战略目标、向细分领域和相关行业延伸,实现多种业务类型和多种业态协同发展,推动上市公司产品科技水平深化发展、向高科技产业领域持续布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9316.36万元,其中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出行业务收入为12910.41万元、智慧生活业务收入2657.95万元,氢能业务收入为3748.00万元。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47.56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761.19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专利授权22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4项;新增专利申请40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有效专利346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3项,与氢能有关的专利130项。

    公司投资的洛玛瑞芯片技术常州有限公司致力于原子层材料为技术创新核心,以SiMO光电探测器和PMRAM新型存储器为商业创新核心的芯片科技公司。

    SiMO光电探测器LMR-S系列芯片覆盖光波长800nm-1600nm的探测,由于其极高的光响应度、较短的光响应时间,可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与数据中心、自动驾驶与LiDAR、医疗成像与生物传感、工业检测与机器视觉等产业。目前,已经完成LMR-S905和LMR-S1060两类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工艺,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

    新型存储器LMP系列具有超高速、低功耗、非易失性等特点,可广泛应用于微控制器芯片、存算一体芯片、AI芯片、智能汽车、手机、智能手表等消费电子及物联网设备等产业。目前,该产品因代工厂后道工艺生产线设备调整,造成产品生产时间被推迟。

    三、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1)公司长期深耕出行行业的优势

    公司深耕多年出行领域,从公共自行车到共享助力车等不同业务形态均有涉及,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公司的核心管理团队和技术研发团队均长期从事出行行业相关工作,在对公司业务发展至关重要的运营管理、技术研发、财务管理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对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动态有着准确的把握,专业优势明显。

    公司于已拓展的市场实现了较高的车辆密度并提供维修、保养、充电、停放、调度等运营支持,提供过硬的用户体验。在此过程中,公司积累了运营所在市县的用户基础、当地劳务用工、政府关系、商务合作等丰富资源,具有明显的先发和规模优势。公司对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出行行业的发展深度洞悉,能够结合自身的人、财、物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项目投资,确保公司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出行业务可持续发展。

    (2)技术创新的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设有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工业设计中心和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公司在持续研发过程中不断强化技术深度,在公共自行车应用技术、氢能源助力车技术等方面进行研发投入,提高未来产品技术核心竞争力。公司已连续两届入选全球氢能产业发明专利排行榜(前100名)。公司主导或参与了21项技术和服务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由公司主导起草的江苏省地方标准《氢能助力自行车通用技术要求》于2023年9月22日发布,10月22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出台有助于氢能自行车领域发展进一步标准化和规范化。

    (3)氢能产业先发优势

    公司于2018年布局氢能产业后持续投入研发,不断创新,超前布局,建立了氢能自行车设计中心及组装生产线、燃料电池研发中心及智能化生产线、低压固态储氢研发中心及制造生产线、太阳能制充氢一体机研发中心及制造生产线等,完成了全产业链的布局,大大降低产品的制造成本,同时公司共享氢能自行车系统已经在江苏昆山、江苏张家港、江苏常州、广东肇庆、浙江乐清、云南丽江等城市和南京中山陵景区等地运营。公司自行研发的“数字化氢能平台”,将制氢工厂、加氢站、氢气储存运输、氢能用户终端应用等高大难的问题进行分解,一体微型化地解决,使得氢能产品及服务进入家庭并在消费端市场开始销售。

    公司布局氢能产业,初心是把氢能技术应用到交通出行,不仅实现交通出行的零碳排放,而且把太阳能转化为氢并储存,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有阳光和水就有氢能的愿景。同时氢燃料电池在产品寿命结束后可回收再利用,形成低碳环保的循环经济。公司在两轮氢能产业领域掌握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大部分核心技术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或国内领先水平。

    公司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AI出行平台的优势,围绕氢能产业的战略规划,快速打造分布式数据化氢能平台,建立一个从绿色氢的生产、存储到使用的生态体系,加速能源转型,实现氢能制充储用一体化和数字化。

    (4)控股股东的资源优势

    公司于2025年3月引进哈啰集团作为新的控股股东,杨磊为哈啰集团创始人,上海哈茂为哈啰集团全资子公司。哈啰集团是中国领先的科技引领型综合共享出行平台,业务布局覆盖共享出行服务、网约车服务以及本地生活服务。哈啰集团凭借差异化策略、智能技术驱动的精细化运营和极致的用户体验,以刚性高频的共享两轮业务切入,向多元出行场景持续拓展,陆续上线顺风车、网约车及租车在内的业务。

    杨磊及上海哈茂收购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有利于给上市公司带来具有丰富产业资源背景的股东,推动上市公司未来长期健康发展。在控制权变更完成后,杨磊及上海哈茂可借助自身丰富的产业资源,为上市公司现有业务快速赋能,快速发挥产业协同优势,在业务经营层面助力上市公司原有智能制造业务、智慧生活业务、出行业务、氢能等新兴业务的快速发展,改善上市公司的经营水平、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提高上市公司的业务规模,实现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