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国科天成(301571)2025年半年度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21 11:11:30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国科天成(301571)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产品及其用途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以红外热成像等光电领域业务为核心,以导航、遥感和信息系统业务为补充。

    (1)光电业务板块

    公司光电业务以红外热成像业务为主,是目前国内少数同时具备制冷和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研制生产能力的民营红外厂商之一,建立了以锑化物技术路线制冷红外为优势特色,非制冷红外和光学产品快速突破的业务格局。

    公司制冷红外产品主要包括锑化铟系列产品和II类超晶格系列,其中:锑化铟系列已获得下游市场的充分检验和广泛认可,是报告期内公司制冷红外产品销量的主要构成;II类超晶格系列代表国内外制冷红外领域的技术前沿,公司已具备中试级别的生产能力,目前处于市场推广应用阶段,报告期内销量占比较低但未来增长潜力巨大。按照集成度的不同,公司制冷红外产品包括探测器、机芯、整机、电路模块等形式,客户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采购形式,集成后可用于对探测距离、灵敏度、响应速度等性能指标要求较高的领域。公司非制冷红外产品以自主研发的非制冷探测器、机芯为主,经下游客户集成后可广泛用于红外枪瞄、户外观测、无人机载荷、安防监控等探测距离较近、对轻量化和性价比要求较高的领域。公司非制冷红外产品的性能已达到国内头部企业主流水平,性价比较高,是公司未来重点发展的产品方向之一。

    公司具备完整的光学设计、镜片加工、镀膜、镜头装配和调试能力,已累计研制开发了超过60款制冷型和非制冷型镜头产品,既可以与红外机芯集成为整机后出售,也可以单独对外销售。公司光学产品定位于中高端市场,下游应用以国防装备、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科研等领域为主,是公司未来重点发展的产品方向之一。

    (2)其他主营业务板块

    公司其他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较低,在主营业务中处于补充地位,其中:

    ①导航业务是公司自成立初期所延续下来的业务板块,主要产品为导航信号接收、处理、控制等功能模块,客户可以集成至各类需要配置导航接收功能的系统中使用,且下游客户群体与公司光电业务存在一定重叠,与光电业务存在一定协同效应。

    ②遥感业务和信息系统业务属于公司拓展的多元化经营业务板块,主要为客户提供软件开发服务,其中:信息系统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指挥控制、保障调度、综合管理、可视化数据分析等软件开发服务;遥感业务主要为客户提供遥感数据应用软件的开发服务,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农情监测、自然灾害监测、森林/草原等资源监测等领域。

    2、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模式包括备货采购和按需采购,其中:备货采购主要针对探测器等常用原材料,公司会根据销售计划、库存、市场供给、采购周期等因素制定采购计划并提前备货;按需采购主要针对定制化原材料和其他市场通用件,公司会根据不同研制项目的需求和实施进展按需采购。公司建立了供应商准入和管理制度以保障原材料质量、时效和成本,采购业务的具体流程为:生产或研发等需求部门提交物料采购申请单,经需求部门负责人、采购部门和公司主管领导签字,完成采购物料审批,采购人员依据采购申请从合格供方目录中选择供应商并通知报价和货期,在供应商报价和供货周期满足公司要求时,双方签署采购合同,物料到货并经公司检验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

    (2)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通过客户择优评选、客户主动联系、业务员拜访等方式获取订单。公司的主要销售流程为:发现客户需求并与客户进行技术交流,根据客户需求制定并提供产品介绍或技术方案,客户认可后双方达成合作意向,公司完成报价并与客户商定产品交付时间、交付地点及付款信用期等主要事项后,双方签署购销合同或技术开发合同,并依据签署合同约定执行。

    (3)生产模式

    公司结合自身产品和行业特性,实行以销定产为主的生产方式。公司根据销售计划、客户订单和市场预测等信息,结合公司自身库存、产能等情况,综合制定生产和交付计划,以项目为单位组织实施生产交付工作,并依照公司生产管理规章制度相关文件执行生产计划。

    (4)研发模式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综合自身产品与技术特点、公司发展战略,以及国家战略需求等因素,综合确定各期的研发方向和具体内容。报告期内,公司一方面以做强主业为原则,持续推动II类超晶格探测器、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红外镜头等红外核心器件的优化升级和新品研发;另一方面,公司为实现高质量的持续发展,对雪崩光电探测器、半导体激光器等新产品开展了研发工作,为丰富自身光电产品条线奠定了基础。

    3、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653.68万元,同比增长7.8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732.01万元,同比增长17.37%,各项发展战略稳步推进,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1)公司制冷红外产品主要采用锑化物技术路线,产品质量及性能获得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2)公司非制冷红外产品和光学产品开始批量供应,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动力;(3)公司在上市后的市场知名度、资信等级和综合实力均显著提升,从而有利于公司开拓市场和发展新客户,本期各个业务板块的优质客户数量均有明显增加。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产业布局优势

    公司致力于打造完善的产业布局,持续向上游核心领域拓展,是国内少数同时掌握制冷型红外探测器、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和精密红外镜头核心技术的民营红外厂商之一。公司目前具备II类超晶格探测器中试级别生产能力,具备非制冷探测器和红外镜头镜片的批量生产加工能力,同时还有成都II类超晶格探测器量产基地、上海非制冷探测器封装线、杭州红外镜头产线扩建等项目处于推进建设中。同时,公司还投资参股了外延材料制造商南京国科半导体、分子束外延设备制造商国成仪器等产业链上游企业,建立起覆盖制冷红外与非制冷红外产业、上游核心器件与中游关键产品的产业布局,相较于国内多数竞争对手具有全产业布局的竞争优势。

    2、技术路线优势

    公司制冷红外产品主要选用锑化物技术路线,包括已经获得下游市场充分检验和广泛认可的锑化铟系列产品,以及代表制冷红外技术前沿的II类超晶格系列产品,在锑化物红外技术路线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技术壁垒和产业布局优势。相较于国内多数竞争对手采用的碲镉汞技术路线,公司制冷红外产品在稳定性、盲元率等方面表现更佳,获得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并在客户组织的比测、谈判、询价、招投标等活动中多次胜出,客户数量和市场影响力持续增加。

    3、人才储备优势

    作为技术驱动型公司,公司高度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工作,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研发团队,研发团队的技术领域覆盖半导体集成电路、图形处理算法、光学设计、光电集成等核心业务技术环节,同时具有红外核心技术相关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为公司持续技术创新、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4、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致力于成为光电行业的核心器件供应商,以先进技术和领先性能作为核心竞争力,与各个应用领域的下游客户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已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四川九洲集团、中航工业集团等大型客户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同时拓展了大批从事光电集成、应用业务的中游客户,相较于竞争对手具有客户资源丰富和下游应用领域广泛的优势,业绩增长不依赖于单一客户或单一应用领域,业绩稳定性和增长潜力优势更强。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