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06 12:02:24
证券之星消息,近期海光信息(688041)发布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告,报告中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如下:
发展回顾:
(一)所属行业情况
集成电路产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和核心,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动机。集成电路产业链主要包括集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等环节,产业呈现出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人才密集型等特征,企业取得行业竞争优势需要具备较强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研发能力、广泛的客户和供应商资源以及较强的上下游整合能力。近年来,受益于半导体制造工艺的持续演进、前沿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叠加生成式人工智能、消费电子、网络通信、汽车电子、物联网等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扩张,全球及中国半导体市场规模实现显著增长。
目前,全球集成电路产业的格局呈现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技术竞争激烈、产业链高度分工且各环节竞争格局各异等特点。全球集成电路市场长期由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地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来,得益于技术创新引领的产业升级、市场需求带动的多元化增长、国家及地方政策以及产业基金的持续支持、产业格局的不断优化以及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有望在全球产业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三方面主要特点及规律:一是进入门槛高。集成电路产业表现出显著的产业密集型特征,对技术创新的依赖度极高,同时,集成电路产业也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从研发到生产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巨额资金投入,是当前信息领域中投资最大的产业,具有较高的行业壁垒。此外,技术迭代速度快,企业需持续投入大量资源用于研发,以形成规模优势、保持企业竞争力,具有投入高、回报期长的特征。二是生态效应明显。
集成电路产业链分工高度细化,涵盖了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等核心环节,以及设备、材料、EDA工具等支撑环节,各环节之间相互依存、紧密协作,高度细化的产业分工模式提高了产业链的整体效率,使各环节企业能够专注于自身优势领域,前几名企业往往占据细分领域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呈现“大者愈大”的发展格局。三是人才和技术密集。集成电路产业链各环节均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和研发团队,从业人员需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企业为保持竞争力,需要吸引和培养大量高端人才,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在高端处理器领域,由于x86架构处理器起步较早,生态环境较其他架构具有明显优势。根据IDC数据,2025年中国服务器市场出货量将同比增长10.8%。预计到2029年,中国x86服务器市场出货量将达到701万台,收入规模将增长至约5257亿元。
2024年中国加速服务器市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需求推动下同比增长高达134.0%,市场规模达到221亿美元,随着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突破,人工智能产业链与商业化应用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各大厂商纷纷下场布局,引发AI浪潮,对加速卡等硬件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据IDC预测,2025年中国加速服务器出货量将同比增长56.3%,达到98.5万台,到2029年中国加速服务器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美元,出货量将达到272万台。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应用场景不断由通用扩展到专业,推动大规模算力需求从通用计算向异构计算、智能计算转移。大规模算力是人工智能领域模型训练、推理等复杂计算的基础支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大提升了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中的渗透率,智算算力在金融服务、医疗健康、文化教育、交通运输、工业制造、传媒娱乐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深化,催生智算算力需求快速增长。根据IDC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EFLOPS,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2781.9EFLOPS;此外,2025年中国通用算力规模将达到85.8EFLOPS,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140.1EFLOPS。预测显示,2023-2028年期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的五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46.2%,通用算力规模的五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到18.8%,均有显著提升。
AI的时代浪潮下,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增长催生了AI加速处理器的技术革命,CPU仍然在AI浪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异构并行计算和以“CPU+AI加速处理器”的异构计算新范式正重塑着当今时代下的算力格局。同时,随着智算服务器从模块化走向高密度集成化,芯片厂商必须与产业链上下游深度协同,实现芯片、整机平台全程同步研发,推动“硬件—软件—生态”的系统化协同发展。在今年6月举办的“2025中国AI算力大会”上也释放出明确信号:AI算力正迈入“系统级融合”的新时代,万卡集群部署与软硬一体化架构成为主流技术演进方向。传统注重以单卡性能为核心的优化方式,逐步让位于对万卡级训练集群、调度体系、能效比控制与基础设施协同能力的全面要求,国产AI集群时代全面开启。
(二)主营业务情况
1.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研发、设计和销售应用于服务器、工作站等计算、存储设备中的高端处理器。公司的产品包括海光通用处理器(CPU)和海光协处理器(DCU)。海光CPU系列产品兼容x86指令集以及国际上主流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软硬件生态丰富,性能优异,安全可靠,已经广泛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教育、交通等重要行业或领域。海光DCU系列产品以GPGPU架构为基础,可广泛应用于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商业计算等应用领域。报告期内,公司产品性能持续提升,研发项目进展顺利,研发团队在高端处理器设计、验证等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实现突破。公司高端处理器产品以其在功能、性能、生态和安全方面的独特优势,树立了良好的口碑,进一步夯实了产品在国内的领先地位,扩大了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2.主要产品情况
高端处理器作为现代信息系统设备中的核心部件,在大规模数据处理、复杂任务调度和逻辑运算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应用领域、技术路线和产品特征的不同,公司高端处理器分为海光CPU系列产品和海光DCU系列产品。
(1)海光CPU
海光CPU主要面向复杂逻辑计算、多任务调度等通用处理器应用场景需求,兼容国际主流x86处理器架构和技术路线,具有优异的系统架构、高可靠性和高安全性、丰富的软硬件生态等优势。海光CPU按照代际进行升级迭代,每代际产品按照不同应用场景对高端处理器计算性能、功能、功耗等技术指标的要求,细分为海光7000系列产品、海光5000系列产品、海光3000系列产品。
海光CPU主要具有三大技术优势,一是优异的产品性能,二是良好的系统兼容性,三是较高的系统安全性,在国产处理器中具有非常广泛的通用性和产业生态,已经大规模应用于电信、金融、互联网、教育、交通、工业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等行业及领域。海光CPU既支持面向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复杂应用场景的高端服务器,也支持面向政务、企业和教育场景的信息化建设中的中低端服务器以及工作站和边缘计算服务器。海光CPU通过扩充安全算法指令、集成安全专用模块等方式,从底层技术路线上全方位保障产品的安全可信,同时基于密码技术、可信计算、机密计算等主流安全技术方案,构筑了一条多维安全技术防线,有效地提升了海光高端处理器的安全性。
(2)海光DCU
海光DCU属于GPGPU的一种,采用通用并行计算架构,能够较好地适配、适应国际主流商业计算软件和人工智能软件。与CPU相同,海光DCU按照代际进行升级迭代,每代际产品细分为8000系列的各个型号。海光DCU基于通用图形处理器设计理念,具有全精度支撑能力,包括双精度、单精度、半精度、整型等,能够充分挖掘应用的并行性,发挥其大规模并行计算的能力,快速开发高能效的应用程序,为科学计算、人工智能计算提供算力,可以全面支持深度学习训练、推理场景,以及大模型场景等。海光自主研发的DTK软件栈支持自研算子和三方组件,构建起拥有完善层次化软件栈的统一底层硬件驱动平台,实现了“训推一体”的AI场景全覆盖,是目前国内最为完备的生态之一,极大的减少了应用迁移难度。
海光DCU主要部署在服务器集群或数据中心,为应用程序提供性能高、能效比高的算力,支撑高复杂度和高吞吐量的数据处理任务。在AIGC持续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海光DCU拥有完善的统一底层硬件驱动平台,能够适配不同API接口和编译器,并支持常见的函数库,与国内多家头部互联网厂商完成全面适配。
二、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高端处理器设计企业,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研发满足我国信息化发展需求的高端处理器产品,构建了完善的高端处理器研发环境和流程,产品性能逐代提升,功能不断丰富。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高端通用处理器(CPU)和协处理器(DCU),已成功完成多代产品的独立研发和商业化落地。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耕主营业务并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性能、高可靠、低功耗的产品以及优质的服务,通过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品质,保持和巩固公司现有的市场地位和竞争优势。
(一)持续深耕主营业务,经营状况稳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6423.5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5.21%;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0145.1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7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09001.3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3.31%;实现每股收益0.52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0.54%。
公司整体经营状况持续向好,高端处理器产品在产业生态中的版图不断扩张,涉及的行业应用及新兴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逐渐增多。公司以通用计算市场为基础,依托卓越的高端处理器设计能力、高效的产品迭代能力以及强大的行业引领能力,不断提升市场知名度,巩固竞争优势。公司积极推动与国内信息技术产业上下游企业达成深度合作,以海光高端处理器作为算力基石,携手云计算、大数据及行业软件等领域的众多科技企业,共同打造具有开放安全特性、绿色环保理念以及可持续扩容潜力的产品解决方案。随着国产化进程的深入发展,公司的发展基础更加稳固,为公司经营能力的提升注入了强劲动力,推动公司向更高层次的发展迈进。
(二)坚持精进创新能力,产品获得广泛青睐
公司在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领域持续保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通过持续且大规模的研发投入,公司不断优化和完善研发体系,保持高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维持公司在行业中的技术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71061.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68%,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31.31%;公司研发技术人员2369人,占员工总人数的84.52%,77.88%的研发技术人员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依托持续的研发投入,公司高端处理器产品不仅在计算性能上占据领先地位,同时在安全性、可靠性、产业生态系统构建以及自主知识产权等方面展现出显著的竞争优势。随着多模态AI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国产算力基础设施正成为驱动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引擎。海光CPU产品在市场应用领域的拓展取得了进一步的进展,市场份额稳步增长,广泛支持了数据中心、云计算、高端计算等多样化的复杂应用场景。凭借卓越的计算能力、高效的并行处理性能以及完善的软件生态系统,海光DCU已在智算中心、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成为算力基础设施和商业计算等行业应用需求的关键力量。海光CPU与海光DCU系列产品广泛助力行业构建数据中心和算力平台的建设,促进智能计算与数值计算的深度整合,为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三)知识产权持续累积,技术根基日益牢固
公司持续在关键技术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形成了大量自主知识产权。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积取得发明专利923项、实用新型专利118项、外观设计专利3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证书309项、软件著作权338项。公司累计申请的知识产权项目3011项。随着公司高强度研发投入的持续积累以及核心技术的不断沉淀,公司的技术“护城河”愈加坚固,产品组合也日益丰富多元,更好地满足了市场需求,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公司高度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制定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同时建立了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团队,对专利、软件著作权、集成电路布图等知识产权进行高效的申请和管理。公司将核心技术视为最重要的资产,通过专利申请和专有技术保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技术保护,全面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为核心技术体系保驾护航。
(四)人才队伍不断拓充,培养体系完善健全
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属于典型的人才密集型领域,具备高水平专业素养和研发创新能力的研发团队是公司维持技术优势和行业竞争力的核心保障。公司持续优化和完善人才培养及引进机制,致力于营造拼搏、创新、协作、担当的文化氛围,旨在吸引和培养尖端人才,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
公司十分重视人才体系的建设,在持续引进外部高端人才的同时,注重内部及高校应届人才的培养发展,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服务。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总人数2803人,其中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1958人,占员工总人数的69.85%。公司员工队伍年龄结构合理、技能全面,能够有力支撑公司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经营管理,为公司发展提供源动力,激发创新活力。
(五)生态布局持续深化,产业上下和合共生
公司联合国内主流服务器厂商围绕着不同类型的多元化市场需求,形成了涵盖通用机架式服务器、人工智能服务器、刀片和高密度服务器、存储产品以及视觉工作站、边缘计算产品等诸多形态的产品,形成了有规模的国产整机合作伙伴体系,共同推动公司产品向最终用户的导入和覆盖,以卓越品质的产品及优质的服务回馈客户,提升客户满意度。
公司通过多渠道、多维度、多层次生态系统的持续建设并依托光合组织,围绕国产通用计算平台,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等相关创新力量,实现技术攻关,在整机、操作系统、数据库、云、行业应用等环节形成了大量技术成果和优秀产品,共同打造了万余项安全、好用、开放的产品及联合解决方案,实现了海光高端处理器的规模化销售。同样的,随着海光高端处理器应用规模的扩大,海光应用生态更加丰富,更具多样性,进一步促进了海光生态系统的发展壮大。
(六)公司治理精进优化,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报告期内,公司依照《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建立并不断优化多项制度和管理体系,保障公司运营的合规性和稳健性,深化公司战略目标。公司认真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切实维护公司及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同时,公司积极发挥各专门委员会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推动公司整体治理水平的提升。
公司极为重视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投资者的互动,增进投资者对公司情况的了解,塑造公司的良好形象。公司高度重视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相关工作,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融合至公司的发展战略和日常运营中,致力于打造一个合规、和谐、绿色的运营环境,以促进公司业务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凭借在投资者关系方面的良好表现,公司在报告期内荣获第八届(2025)西湖大会“最受机构青睐(科创板)上市公司TOP5榜单”、“最受机构青睐(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公司TOP5榜单”;“第十六届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天马奖”与“2025科创金牛奖”;鼎新奖“卓越创新企业”等荣誉。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06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06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06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06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06
证星财报摘要
2025-08-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6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