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电子:WRC 2025聚焦(5):自然仿生、行业痛点与AI能力升级

来源:海通国际

2025-08-13 18:58:00

(以下内容从海通国际《电子:WRC 2025聚焦(5):自然仿生、行业痛点与AI能力升级》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事件:
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WRC)多场论坛中,FESTO、Tevel、科大讯飞、穹彻智能及奥达智声医疗等多家企业与科研机构,围绕自然仿生设计、农业自动化、具身智能AI能力构建、操作认知优化及产业化路径等议题,展示了全球机器人技术在多领域的前沿探索与商业落地方案。
点评:
自然仿生飞行机器人,FESTO通过仿生学习网络将自然界的结构与运动机理转化为工程创新,已研发仿生飞鸟、仿生袋鼠、仿生蚂蚁等产品。最新成果“仿生蜜蜂”重量仅几克,翼展12cm,单电机驱动翅膀、三电机控制姿态,展翼频率15–20次/秒,搭载WBE系统实现全自动飞行,具备多机协同与气流快速校准能力,代表飞行机器人尖端水平,凸显自然设计与工程融合的巨大潜力。
农业采摘自动化(Tevel):全球水果产量30年增长200%,但采摘仍是自动化程度最低环节,劳动力供给不足加剧供需矛盾。Tevel通过柔性抓取、多机协同设计、环境感知与AI决策系统,解决果园复杂环境、品种差异及商业化采摘质量要求等难题,形成跨品种、可规模化的机器人采摘全流程技术体系,有望突破农业自动化的最大痛点之一。
具身智能AI能力升级,科大讯飞提出具身智能时代需要AI具备三大能力:自主执行与运动优化、复杂场景下的人机交互提升、以及国际化拓展以支持全球化部署。当前主流路径为VR/AR与大模型融合,整合空间理解、轨迹预测、抓取预测等能力,构建系统化技术栈,以提升机器人在复杂任务执行中的流畅性与连续性。
操作认知的泛化与鲁棒性,穹彻智能提出“数字基因”概念,就是为任何事物的操作提供万能说明书。针对VLA和语言大模型在机器人操作理解中的局限,强调应将物体解析转化为程序化语言而非自然语言,以提升泛化能力。在鲁棒性上,团队开发了结合力反馈与VLA的模型,既具物理机制又具通用认知,可持续循力操作,大幅提升机器人在新任务中的学习与执行稳定性。
面向未来教育,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将被AI Agent颠覆,成为全球优质知识资源的个性化交互载体。张建伟院士提出,年轻人才应培养达·芬奇式的跨学科视野,构建“观察自然—解释现象—构建模型—解决现实问题”的完整创新链条能力,并保持强烈好奇心与自驱力,掌握提出关键科学问题的能力,建立系统化的学术与产业前沿追踪方法。未来人才还需适应与AI系统的协同工作模式,突破传统专业界限,实现教育从知识传授向能力锻造的转型,以满足具身智能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AI Agent将成为全球优质教育资源的主要传递者,实现个性化交互学习
未来人才需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与关键问题提出能力
培养与AI系统协同工作的适应力是职业竞争力核心
教育体系转型是具身智能时代产业与人才供给匹配的前提
风险提示:1)AI需求不及预期;2)地缘政治环境干扰供应链;3)AI数据中心建造放缓





fund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8-13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