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信达证券《ESG周报:三部门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英国放弃可持续金融分类计划》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本期内容提要:
热点聚焦:
国内:三部门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关于印发〈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的通知》。通知明确,各相关单位要以《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为基础,结合各自领域绿色发展目标任务和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情况,研究制定和落实相关配套支持政策,加强宣传引导,发挥好各类绿色金融工具对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支持作用,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绿色低碳转型。
国际:英国放弃可持续金融分类计划。英国政府7月15日宣布不再推进其开发英国绿色分类体系的计划。英国财政部表示,咨询反馈表明,只有不到一半的受访者对该分类体系的价值持积极看法,通过侧重于其他政策,例如英国可持续报告标准(UKSRS)、转型计划和行业路线图,以及实体经济政策和经济激励措施,可以更好地实现分类法的核心目标。
ESG产品跟踪:
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7月19日,
债券:我国已发行ESG债券达3631只,排除未披露发行总额的债券,存量规模达5.59万亿元人民币。其中绿色债券余额规模占比最大,达61.80%。本月发行ESG债券共101只,发行金额达982亿元。近一年共发行ESG债券1067只,发行总金额达12,382亿元。
公募基金:市场上存续ESG产品共906只,ESG产品净值总规模达10,418.17亿元人民币。其中ESG策略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51.78%。本月发行ESG产品共3只,发行份额为10.34亿份,主要为社会责任,近一年共发行ESG公募基金240只,发行总份额为1,716.83亿份。银行理财:市场上存续ESG产品共994只。其中纯ESG产品规模占比最大,达55.53%。本月发行ESG产品共68只,主要为纯ESG和环境保护,近一年共发行ESG银行理财999只。
指数跟踪:
截至2025年7月18日,本周主要ESG指数均上涨,其中中证300ESG领先涨幅最小,上涨0.21%;深证ESG300涨幅最大,上涨1.14%。近一年主要ESG指数均上涨,其中华证ESG领先涨幅最大,上涨16.95%,中证300ESG领先涨幅最小,上涨12.72%。
ESG专家观点: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党委委员、纪委书记丁辉:ESG相关政策加速推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近年来,中国在ESG的政策体系、企业和地方实践领域持续创新,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国务院持续加强顶层设计,生态环境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各部门加速制订ESG相关政策,推动ESG在提升企业和金融机构绿色治理水平、加快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目前ESG在国内外的发展也存在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全球环境治理不确定性越来越多,部分国家在气候和环境治理政策上“开倒车”;另一方面,从ESG的实践应用来看,由于缺乏统一标准,部分企业急于“漂绿”或“洗白”,在ESG报告上“报喜不报忧”。还有一些企业热衷于形式主义,说得热闹但做得少,借用ESG进行过度营销,而不是真正将其作为推进自身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和举措。ESG发展在国内外都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局面,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持续坚定地推进ESG相关工作,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为可持续发展增加更多的确定性,向全球提供更多的ESG中国实践和最佳经验。丁辉提出三点政策建议,一是坚持系统谋划。要持续加强各部门间的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做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ESG重点行动,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ESG标准体系、评级体系和生态体系的建设。二是坚持国际视野。要持续深化ESG的多双边对话与交流合作,统筹推进ESG与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转型等全球可持续发展议题协同增效,针对碳关税(CBAM)、国际ESG评级等热点话题出谋划策,助力我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三是坚持创新思维。锚定国家战略,深度融合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等五篇“大文章”,积极运用AI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以科技“赋能”ESG良性发展,推动ESG中国实践更上新台阶。
风险因素:ESG发展不及预期;双碳战略推进不及预期;政策推进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