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票

宏观专题:“反内卷”加码扩围,低通胀何时改善?

来源:德邦证券

2025-07-18 17:37:00

(以下内容从德邦证券《宏观专题:“反内卷”加码扩围,低通胀何时改善?》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投资要点:
CPI及PPI均处于“低通胀”阶段。2025年6月CPI同比上涨仅为0.1%,距离2%的通胀目标仍有较远距离,CPI较低主要源于四方面因素:1)属于非核心CPI的食品和能源对CPI拖累较多,这两者主要受猪价和油价影响,两者受供给侧因素影响今年以来表现较弱。2)“去地产化”的拖累可能被低估,CPI房租租赁的波动较小,难以有效反映房租真实的变动,我们在《走出“低价”,关注什么?》中有详细分析。3)由于财富效应的作用,“房地产”对整体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扰动可能高于预期,拖累商品及服务价格表现。4)周期性服务和耐用品价格表现较弱,这部分与居民消费能力、意愿有重要关联,也容易受政策影响出现“以价换量”的特征。
6月PPI同比下探至年内新低-3.6%,已连续33个月为负值。我们此前在多篇报告中提示,分析和预测PPI不能仅从历史季节性规律来推算,要更重视背后的商品价格变动,根据我们梳理,PPI数据与六类大宗商品价格密切相关,主要有煤炭、螺纹钢、碳酸锂、铜、猪肉和原油,今年以来,除铜价外,其他商品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导致当前PPI处于较低水平。
“反内卷”与“去产能”有本质差别,提振通胀效果可能较弱。“反内卷”和“去库存”存在本质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是产能过剩更多集中于中下游行业而非上游行业,调整供需格局的侧重点不同。其二,本轮“反内卷”更侧重于发挥“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来促进产业的迭代优化与自然出清,而非以行政化方式推进。其三,上一轮在供给侧“去产能”的同时,还有需求侧扩张性政策的配合,特别是地产、基建和消费三大领域共同发力来调整供需格局,本轮“反内卷”是在“去地产化”和“制造立国”背景下进行的,强调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而不是总量整体性的宽松和扩张。
基于这些差异,预计“反内卷”对物价水平的推升难以达到“去产能”的效果,近期我们观察到,一方面多数商品价格短期已经快速Price in了“反内卷”的政策利好,近月或现货价格显著上涨,另一方面,考虑当前真实需求、政策预期和投机需求较弱的环境,反映企业行为的超远期合约升水有限,意味着“反内卷”政策从“强预期”到真实见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未来展望:CPI回升较慢,关注地产、消费政策落地见效。预计未来CPI回升至2%上方可能相对较慢,主因在于:1)供给侧相对充裕,猪价与油价易下难上,当前期货价格曲线也能印证。2)考虑房地产因素被低估,房价“止跌回稳”前,对消费及物价的压制仍将存在。3)就业稳定、收入预期等变量仍待改善,或意味着耐用品及周期性服务的价格改善较慢。因此,走出“低通胀”环境需要进一步的扩大内需政策支持,特别是房地产与消费领域。
未来展望:PPI有望26Q2转正。相比于“环比推同比”的预测方法,利用大宗商品价格来判断可能更有说服力,考虑“反内卷”的影响,我们预计PPI同比有望自下半年开始修复,以当前(7月)期货价格曲线为基准建立预测模型,中性情形下25Q3至26Q2焦煤、螺纹钢、铜、碳酸锂价格小幅升水,而油价和猪价则小幅贴水,在这种情形下,PPI同比有望在2025年底达到-1.3%、26Q2转正。
风险提示:地产下行风险超预期;政策推进力度及效果不及预期;地产增量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瑞达期货

2025-07-18

证券之星资讯

2025-07-18

首页 股票 财经 基金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