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从上海证券《医药生物行业周报:AI制药高速发展,BD合作热度持续》研报附件原文摘录)
主要观点
AI制药领域合作热度高涨,BD交易金额亮眼。(1)近期,晶泰科技宣布,与美国哈佛大学终身教授、美国医药界的传奇创业者及投资人Gregory Verdine所设立的DoveTree LLC签署合作意向书并将基于该合作意向书于近期签署最终协议。根据该合作意向书,晶泰科技将利用公司的基于AI+机器人的端到端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为DoveTree选定的多个针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神经疾病领域的靶点,发现和开发小分子及抗体类候选药物。基于该合作意向书,晶泰科技将在最终协议签署的10日及180日内分别获得5100万及4900万美元首付款,并有资格获得金额达数十亿美元的潜在开发里程及销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产品年度净销售额的潜在个位数百分点的特许权使用费(以最终协议确定的金额为准)。DoveTree将获得以上产品全球范围的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利。(2)2025年6月13日,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达成战略研究合作。双方将共同针对高优先级靶点展开合作,旨在推进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的新型口服候选药物的发现与开发。根据协议,石药集团将获得1.1亿美元的预付款,并有资格获得最高16.2亿美元的潜在开发里程碑付款以及最高36亿美元的销售里程碑付款,此外还有基于产品年度净销售额的潜在个位数特许权使用费。根据协议条款,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将针对多个靶点发现并开发临床前候选药物,这些药物有望治疗慢性疾病,包括一款用于治疗免疫疾病的临床前小分子口服疗法。(3)2025年1月,英矽智能宣布与国际领先的制药和诊断公司美纳里尼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Stemline Therapeutics达成一项授权许可协议。Stemline将获得英矽智能一款抗肿瘤临床前候选药物的全球独家开发和商业化权力。该候选药物通过英矽智能的生成化学引擎Chemistry42辅助开发,是一款高选择性、潜在best-in-class小分子抑制剂,有望用于多种实体瘤的治疗。在临床前研究中,该分子在选定的多个癌种模型中显示出广泛的抗肿瘤活性,目前已被提名为项目的临床前候选药物,正在IND-enabling开发阶段。根据协议,该授权交易总额超5.5亿美元,Stemline将向英矽智能支付2000万美元首付款,以及后续开发、监管和商业里程碑付款。2024年1月5日,美纳里尼从英矽智能授权引进了临床前候选药物KAT6抑制剂MEN2312,交易总金额超5亿美元(首付款为1200万美元)。MEN2312有望被用于ER+/HER2-乳腺癌和其他癌症的治疗,去年初交易时该项目处于临床前阶段,目前已经进入I期临床。
AI制药市场规模高速增长,国内企业积极布局。在药物发现方面,AI通过对海量生物医药数据的分析,可以识别潜在的药物靶点,辅助药物分子设计。利用机器学习算法,AI可以对化合物的结构、活性以及毒性等进行预测,快速筛选出具有临床潜力的候选药物,缩短药物研发时间。根据头豹研究院,2019-2023年,中国AI制药市场规模由0.7亿元增加至4.1亿元,年复合增速达57.4%。预计2024-2028年,市场规模将由7.3亿元增加至58.6亿元,年复合增速达68.5%。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AI制药企业已超92家,主要分布于北京、长三角、大湾区三地,囊括了超90%的AI制药公司,其中又以北京、上海和深圳三座城市较为突出,均超过15家公司落户。相较于国际市场和外资公司,中国AI制药行业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市场的热度整体仍呈大幅上升趋势。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AI可精准识别药物分子特性,预测生物分子结构,被视为加速新药研发进程的关键。AI制药领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AI技术的迭代推动AI制药行业的发展,市场热度高涨,近期合作交易金额瞩目。建议关注:晶泰控股、英矽智能、石药集团、药石科技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